砂輪的發展史
砂輪是重工業生產和產品制造的過程中起到打磨、切削 、拋光作用的工具。它們被稱為“重工業的牙齒”,也是產品外觀的美容師。沒有他們的存在,重工業難以立足,他們的好壞也決定著制造出來的產品優劣。
我國是采用磨削加工方法的最古老的國家之一,如在古代科學巨著《天工開物》中就有“切、磋、琢、磨”的成語,而其中“磨”就是指的磨削加工。
1、磨削加工的發展歷史的第一階段
第一階段,其實是人類最早使用磨削,要追溯到原始社會,在母系社會,人們就已經開始使用最簡單的石器,而這些最簡單的石器是用簡單的石頭之間互相摩擦得來的。人們用這些最簡單的工具捕獵,耕種。那時人們的衣著雖然簡單,但仍然要有刃器的輔助,這也離不開磨削。
水磨
北魏時一個叫崔亮的創造了水磨,用來加工糧食,晉代劉景宣創造了可同時運行八盤天然巖石磨盤的石磨;唐朝時又出現了陶磨及磨碾,這些磨具均在山西長治縣“王琛”墓中出土。經過專家考察在宋朝也早存在九轉速的磨;
十三世紀時即在元朝時候,中國人已開始用天然樹膠將貝殼粉粘在羊皮紙上制成摩擦工具,這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涂附磨具,幾乎與此同時,在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人也開始使用簡單的涂附磨具。
2、磨削加工的發展歷史的第二階段
這一階段出現了新的特點,即隨著工業的發展、被加工材料的硬度越來越高,原來簡單的磨料磨具滿足不了發展的需要,于是人們就開始尋求硬度更高的物質來做磨料,先后找到了天然剛玉、黃寶石、天然石等材料人們把這些天然材料破碎后和陶土混合后,燒成具有一定形狀的磨具,以此來進行加工。
可以說,開始使用硬度較高的天然磨料是這一時期的普遍特點。但是所有天然磨料的產量都不集中,而數量又有限質量不統一,很難保持穩定這一切局限性和飛速猛進的工業越來越不適應。
3、磨削加工的發展歷史的第三階段
這一時期的主要特點是出現并使用人造磨料。
1893年美國卡不倫登公司的E.G艾奇遜利用電阻爐發明了SiC人造磨料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的人造磨料,以后又有人用電弧爐發明了人造剛玉磨料,這些人工合成磨料的出現,意義是重大的,結束了人類只能利用天然磨料而不能利用人造磨料的歷史,從此,工業方面開始到得了大批比較低廉而質量又比較穩定的、產量又穩步增加的人造磨料的磨削工具,從而推動了被磨材料加工迅速增長,當然另一方面從磨削加工的發展也促進了磨料磨具的迅速發展。
縱觀世界各個重工業強國,都有他們世界知名的砂輪生產廠家,例如美國3M,德國VSM,日本野牛,韓國鹿牌等等。他們國家在重工業化的過程中,這些砂輪廠家也在一步步成長,砂輪品質也在一點點的提高,砂輪品質的提高,就有能力加工硬度更高的材料制造精度更好的設備。
現在的砂輪行業,可能還處在相對比較粗放的階段,但產品升級的步伐也是很快的,市場上對優質產品的選擇越來越明顯,劣質產品在快速的淘汰中。這對我們磨料磨具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生產更好的產品,選擇和提供更好的產品。
好的設備又進一步提高制造出產品的品質。在它們的互相作用,相互提高中,產品得到人們的認可,銷量大增,利潤可觀,重工業有能力進一步發展,重工業就這樣強大起來了,國家也富強了起來。砂輪在重工業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容小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