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各行各業都是嚴峻的考驗,站在中國機床工具工業視角思考,筆者認為,此次疫情必將加速中國機床制造業已發生的巨大轉變。
同質競爭下創新才是發展動力
疫情將加速機床制造業價格血拼現象。價格戰成為必然,機床同質競爭將更加激烈。尤其是流量產品,國際一、二線品牌也會加入進來,市場需求短期內因為疫情的出現會有釋放性增長,2~3年較長時期內將依然保持在低位運行。
而創新是潮流,更是企業發展動力。中國每年誕生的專利數在全球是第一位的,中國人創新力也是很強的,加之資本的趨利本質,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會涌入資本,這使得機床制造業創新帶來的時間窗口期會變得更短,比如三個月、六個月至多不會超過一年,所以同質化是一種必然,缺少增量便只能存量博弈。
創新永遠是龍頭企業發展的動力,創新方向的選擇將極具挑戰性,必須以滿足客戶需求而且符合未來行業發展為目標。
機遇留給在正確道路上踐行的企業
疫情對部分機床制造企業是危機,而對另一部分企業則是良機。中國連續多年作為世界最大的機床消費市場,這個消費規模不會因為疫情發生根本改變,市場規模仍在中國,關鍵是企業個體是否有足夠的后勁,是否能保持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
因此所有的機床企業管理者應該牢記機床行業的兩個特性:一是增量特性,二是滯后特性。
增量特性:如果整體經濟沒有較大增長,如果其他行業的產品沒有更新換代,那么機床行業就不要幻想繁榮和爆發性增長。
滯后特性:對于其他行業,尤其是機床服務行業是機床行業的晴雨表。即當機床服務行業走向周期性頹勢時,機床行業的冬天亦將來臨;當機床服務行業開始回暖時,機床行業必將迎來春天。因此無論是危機還是機遇,都將促使品牌集中度大幅提升。
市場繁榮時會呈現萬馬奔騰的景象,危機時也一定會有企業一馬當先殺出一條血路,這時比拼的是企業的內功和企業領導的智慧與定力。危機對于有準備的企業則是戰機,每一次危機都是改變行業格局的機會。成功的企業也將千篇一律--在正確的發展道路上踐行、持續踐行,不斷逼近正確的目標。
機床企業的戰略節奏面臨改變
筆者認為,此次疫情將改變機床制造企業的戰略節奏和行動力。機床制造行業是資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行業,由于不可抗拒的因素,機床制造企業的現金流將經受巨大考驗。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有多少機床制造企業能夠扛過去?能否融到資金?即使融到資金,能否消化由此產生的財務費用?
一輛車停下再啟動所消耗的燃油要超過正常行駛的若干倍。機床制造企業如何在不可抗拒因素影響下避免停止運行,將是每一個管理者要面對的課題。機床制造業企業如果按以不變應萬變的傳統方式將很難生存,更談不上發展了。
無論是機床產品本身,還是交貨期、技術服務、售后服務,乃至各種決策都將與企業生存發展息息相關,都將以快速適應客戶需求為核心理念。
疫情加速機床自動化水平提升
疫情限制了人口流動,加速了機床自動化水平提升。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勞動力成本與日俱增,以及電子化、信息化高速發展和成本的降低,本次疫情無疑將加快市場對自動化、智能化機床的需求,以擺脫對勞動力的過分依賴。
客戶對機床線上培訓、線上檢測、線上維修,甚至線上操控的需求將越來越迫切;簡單、實用、經濟、可靠等會成為客戶最滿意的需求。
決定企業生存的是內功
企業的發展終歸要回到遵循市場發展的規律,企業內在的基礎就是俗稱的 “內功”。
國內機床制造業生產的所謂中高端產品,數控系統、直線導軌、滾珠絲杠、軸承、刀架、液壓件、氣動件等,與國外一、二線企業產品幾乎完全一致,為什么裝配后的機床,無論是精度還是故障率,與國外一、二線品牌相比,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即使零件加工,即使是同檔次進口裝備,為什么國內加工的零件依然會出現諸多問題?原因就在于過程管控之中。加工、部裝、總裝,每個環節都得過且過,最后的產品便是這些環節的匯總,結果便不言而喻了。所謂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其實,機床沒有什么高低端之分,只有復雜與簡單之分,只有品質優劣之分,只有功能強大與缺失之分。如同平凡的人把所有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會變得不平凡一樣,把再簡單的機床制造得完美無瑕就是不簡單的企業。
機床制造業決勝未來的核心是品牌
所謂品牌就是用戶的認知,市場的認可。只有品牌得到公認,流量產品才可能得到持續訂單,品牌力才能提升為流量產品的轉化力,品牌實力才能帶來產品的溢價能力。
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這三個轉變在相當長時期內,將是中國機床制造業乃至整個機床大行業為之奮斗的目標。
做實業很苦,做機床制造業更苦,愿所有機床業的同行,不要辜負自己經受的苦難,更不能辜負自己的初心。只有齊心合力,才能實現中國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的夙愿。(作者:中國通用技術集團大連機床有限責任公司董事、總經理 丁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