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運行正回歸常態 實現國民經濟目標有支撐
“中國擁有的政策工具依然充足,我們將密切監測經濟運行態勢,根據形勢發展需要,適時推動相關儲備政策出臺實施,加大政策對沖力度,力爭將疫情的影響降到最低,完成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司副司長李慧17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經濟運行正回歸常態,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具有很多支撐。
中國經濟正在恢復正常
昨日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司、投資司、價格司、外資司等多個部門負責人悉數到場。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沖擊不必多說。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開門見山,給出了一組組數據“提示”中國經濟正在恢復正常的“亮點”。
“今年前兩個月全國發用電量下滑的同時,我們應該看到3月以來發用電量明顯回升。”孟瑋說,3月16日調度發電量達178億千瓦時,明顯高于2月底的162億千瓦時,上升9.9%。
與此同時,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提高較快。除湖北等個別省份外,全國其他省份復工率均已超過90%,其中浙江、江蘇、上海、山東、廣西、重慶等已接近100%。
從電網企業監測的用電情況看,目前有色金屬行業用電量已達到去年正常水平,醫藥、化工、電子行業用電量已恢復到正常水平的九成以上,鋼鐵、機械、紡織行業用電量恢復到正常水平的八成以上。
李慧也在會上透露,從目前調研了解的情況來看,企業家信心正在逐步回穩,國際上對我國經濟發展充滿信心。
還將適時推動出臺一系列政策
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投資司副司長劉世虎特別對近日一些媒體的報道(各地近50萬億元重點項目投資計劃)做了“澄清”。
劉世虎說:“關于項目總投資和年度投資規模不能混淆使用,項目總投資需在建設工期內分年度實施,一個項目從開工到完工,可能需要若干年,特別是重大項目建設周期更長;而年度投資只是總投資的一部分,如果簡單將各地的總投資進行加總,或者誤將總投資當作年度投資,這就容易產生錯誤判斷,作出錯誤解讀。”
在穩投資政策方面,發布會透露諸多信息,包括:積極有序推動重大投資項目開復工;抓緊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抓緊準備專項債券項目,支持有一定收益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建設;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前期工作等。
穩外資也有政策儲備。發展改革委外資司副司長吳紅亮透露,要在抓好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的范圍,加大標志性的重大外資項目推進力度等方面做足“文章”。
促消費也有進一步的政策舉措。不久前,23部門聯合出臺《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提出19條舉措促進消費擴容提質。發展改革委就業司副司長常鐵威透露,有關部門還將進一步充實完善穩定和擴大居民消費的政策預案。
據介紹,進一步的政策舉措思路是:既要保障吃穿用行基本消費,重振文化旅游和餐飲消費,把被凍結被抑制的消費釋放出來,穩住傳統消費和實物消費,又要培育升級新型消費,擴容提質服務消費,全面推廣健康消費,把疫情期間催生壯大的以網絡消費為代表的新消費潛力、動能釋放出來,使消費回補和擴大增量有機結合,不斷拓展消費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