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經歷了退市、私有化的接連洗禮,光伏中概股“陣營”已大幅減員,但鑒于其中企業所處的龍頭地位,以及光伏乃至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生機勃勃,仍然令這一“陣營”備受關注。
截至11月20日,中概股光伏板塊最為著名的兩家公司相繼發布了2019年三季報,據《證券日報》記者整理,其中,晶科能源第三季度實現總收入74.8億元;實現營業利潤6.388億元。
而相對于晶科能源,阿特斯2019年第三季度實現銷售額53.24億元,凈利潤4.08億元。
此外,在最受關注的組件出貨量及毛利率方面,財報顯示,阿特斯第三季度毛利率為26.2%,高于第二季度的17.6%;晶科能源期內毛利率則為21.3%,也高于其第二季度的16.5%。在此基礎上,三季度期內,晶科能源實現太陽能組件總出貨量3326兆瓦,同比增長12.6%;阿特斯實現太陽能組件總出貨量2156兆瓦,同比2018年三季度的1521兆瓦增長42.34%。
順應單晶、N型趨勢
靚麗的數據也映襯了行業現狀,對于中國光伏企業而言,雖然受挫于2018年“531政策”,卻也得益于“531政策”倒逼生產力重構以及產品價格下降,從而激發的全球光伏需求。而在這一輪洗牌中,一直作為行業全球布局的典范,阿特斯、晶科能源無疑都是受益者。
晶科能源方面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第三季度,公司毛利潤和營業利潤雙雙創出紀錄,運營和財務表現優異,其內部就此判斷認為,這是獲得了成本結構、高品質新型產品和全球化布局,尤其技術轉型等舉措的重要支撐。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晶科能源目前擁有Cheetah、Swan、Tiger等多款高效單晶產品,其第三季度單晶高效產品的出貨占比已近75%,上述負責人認為,這一數字在2020年可能會達到99%。
在這背后,繼今年6月25日,晶科能源宣稱其樂山25GW單晶拉棒、切方項目一期正式投產后,上述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該項目將于2019年第四季度實現滿產,預計2020年第二季度單晶硅片產能可達到18吉瓦。“項目I期一體化生產成本還會持續下降。”
此外,財報顯示,晶科能源第三季度N型電池產能已擴增至800兆瓦,并預計于四季度能夠實現滿產。作為未來大概率成為主流的光伏電池,今年6月,晶科能源N型電池實驗室最高轉換效率達到了24.58%。
電站投運堅持穩健、全球化
相對于晶科能源在單晶上的投入,阿特斯近期也對外宣部,其研發的高效P5多晶太陽電池轉換效率達到了22.80%。
除此外,作為特點之一,阿特斯在電站投運方面仍然堅持穩健及全球化視野,據了解,截至2019年9月30日,阿特斯處于開發后期的太陽能光伏電站項目總量(含在建項目)約3.4吉瓦。包括美國1285兆瓦、巴西832兆瓦、墨西哥370兆瓦、日本343.5兆瓦、中國145兆瓦,以及包含澳大利亞、加拿大、以色列、菲律賓、馬來西亞、意大利和韓國在內的共計422.1兆瓦后期電站項目儲備。
財報顯示,第三季度,阿特斯成功簽署300兆瓦第三方太陽能光伏電站項目運營和維護協議;完成了美國266兆瓦太陽能光伏電站項目的銷售以及巴西171.5兆瓦電站項目80%股權的銷售。此外,阿特斯第三季度又成功中標了424兆瓦簽署購電協議的電站項目,阿特斯100兆瓦阿根廷電站正式投入商業運營。
此外,阿特斯預計2019年全年,其太陽能組件產品出貨量將在8.4吉瓦-8.5吉瓦之間;晶科能源則對2020年總出貨量做出同比增長約35%至18吉瓦到20吉瓦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