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統計局公布了我國經濟三季度主要經濟數據:前三季度經濟增長速度6.2%,比上半年小幅放緩0.1個百分點,全國經濟運行保持了穩中有進、持續向好的良好態勢,釋放出穩增長、穩預期的積極信號。
同時,在著力激發新動能上,多個部門正在密集部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等多個重點領域將有新舉措落地。
隨著新動能的成長壯大、新業態蓬勃發展,轉型升級穩步推進,我國經濟后勁十足。
培育新動能促進經濟穩增長
近段時間以來,各地陸續曬出2019年前三季度地方經濟成績單,并為沖刺第四季度和實現全年目標做收官準備。長江商報記者梳理發現,截至11月1日,全國已有29個省市公布了前三季經濟運行數據。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有17省市GDP增速超全國均值,19個省市跑贏了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設定的6%的經濟增速區間下限。隨著各地區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續上漲,地方消費潛力不斷釋放,消費結構升級態勢更加顯現。
在各地通報的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情況中,“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定增長”是最常提及的關鍵詞。湖北、湖南、安徽、河南等一些中部省份新動能發展勢頭良好,穩增長效果也較好,而一些老供給仍占重頭的省份則面臨更大的穩增長壓力。因此,在部署四季度工作方面,不少地方都提出要把穩增長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培育新動能新供給,發展新經濟產業和特色經濟,確保完成今年目標任務。
“展望全年,風險挑戰依然存在。” 在已公布的三季度地方經濟運行情況中,湖北省以30509.42億元的成績排名第七。國家統計局湖北調查總隊副總隊長張小青介紹,今年以來,經濟運行外部環境更趨復雜,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工業投資增速放緩,重大項目后勁不足,傳統消費熱點增勢減弱,新的消費熱點尚未形成,消費下行壓力顯現。
張小青表示,湖北發展中的問題亟待解決、高質量發展任重道遠。四季度,要進一步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全面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和投資熱點,提高開放水平,全年經濟的各項發展目標有望實現。”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9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69779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2%。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長6.4%,二季度增長6.2%,三季度增長6.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3005億元,增長2.9%;第二產業增加值277869億元,增長5.6%;第三產業增加值376925億元,增長7.0%。
產業轉型速度加快,新動能持續壯大。縱觀前三季度,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優化明顯,轉型升級態勢持續發展。前三季度戰略新興產業、高技術制造業均維持較快增長,增速分別快于規模以上工業2.8、3.1個百分點。
“從增速本身來看,盡管有所放緩,但是這個速度在全球主要經濟體里是名列前茅的。”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指出,盡管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但主要宏觀指標仍然保持在合理區間。前三季度,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的復雜局面,各地區各部門堅持新發展理念,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著力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狠抓各項政策落實落地,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民生福祉不斷改善。
多領域重磅舉措將落地
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看來,前三季度我國經濟總體平穩,新舊動能轉換取得進展,新動能進一步積累。今年以來,我國已出臺一系列大力度減稅降費的政策,效果在不斷顯現。業內專家指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服務業特別是高端信息技術服務業的快速增長,表明我國經濟產業結構逐步優化,經濟整體生產效率持續提升。隨著“穩增長”方面工作力度加大,中國經濟強大的發展潛力也將隨之較快釋放出來。
新動能持續壯大,高端制造業持續增長,將持續提振經濟發展質量。目前,在著力激發新動能上,多個部門也正在密集部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等多個重點領域的重磅舉措將加快出臺。
近日召開的部分省政府主要負責人經濟形勢座談會明確,把穩增長、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動改革開放創新,深挖國內市場潛力,以改善民生為導向培育新的有效投資和消費需求。圍繞群眾需要和擴內需,適應市場新形勢,突出重點,培育拓展新的商品和服務消費增長點,活躍城鄉線上線下市場。
在日前舉行的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上,正式啟動了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創建工作,浙江、福建、廣東、四川、重慶、雄安新區等地被授予試驗區先行先試。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聯合印發的《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實施方案》,將進一步培育新動能,著力壯大數字經濟生產力,促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數字產業化,推動農業農村跨領域融合應用,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應用,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
另外,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還與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了《關于新時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圍繞制約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薄弱環節和共性問題部署任務,強調要加強質量管理、完善服務標準、塑造服務品牌 ,促進我國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意見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明確服務業發展方向,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重點任務落實,支持傳統服務行業改造升級,大力培育服務業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在專家看來,圍繞激發新動能,深挖內需增長潛力,穩投資和促消費政策正在加碼發力。同時,圍繞激發新動能,我國在擴大有效投資和激發新消費方面潛能仍巨大。
“不管是從需求端還是從供給角度看,中國投資的潛力和空間還是巨大的。”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隨著投資規模的不斷擴大,最近這幾年投資增速總體是在放緩的,但當前總體還是比較平穩。最近制造業投資增長速度有所放緩,包括民間投資,這也說明現在實體經濟還是面臨不少困難,因此還要進一步加大力度落實好中央出臺的政策,在支持實體經濟、促進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方面,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加強產權保護、加強融資支持等,增強企業家信心,“盡管在這些方面已取得一些成效,但還要繼續加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