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6-28日,第十屆中國工業遺產學術研討會在具有悠久歷史和深厚工業文化底蘊的歷史文化名城鄭州召開。大會由中國文物學會工業遺產委員會、中國文物學會20世紀建筑遺產委員會、中國建筑學會工業建筑遺產學術委員會、中國建筑學會建筑策劃與后評估專業委員會、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歷史文化名城委員會、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等多機構聯合主辦,鄭州大學建筑學院、河南國創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北京墨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承辦,反映出國內工業遺產方面的保護研究工作正日益受到越來越多的領域的關注。
會議發起人、工業遺產研究專家、清華大學劉伯英在做報告
第十屆會議重點關注和回顧新中國工業遺產
大會開幕式由中國文物學會工業遺產委員會會長、中國建筑學會工業建筑遺產學術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委員會工業遺產學部主任、國際工業遺產保護委員會理事和國家代表、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劉伯英教授主持。來自國家發改委、國家工業與信息化部、國家文物局和、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和中國科協等部門、以及四十余所知名高校和二十多個研究機構、企業的二百余名專家學者,將圍繞“砥礪奮進、鑄就輝煌——新中國工業建設的發展歷程、偉大成就、記憶及遺產”這一主題進行為期三天的學術研討。
會議現場
來自國內不同高校、研究機構的45位學者分別結合自己的研究,在大會作了主題報告,從不同研究角度、不同工業門類和個案、不同學術領域等較為全面的展現了中國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在近年來所取得的豐富成果。另外,大會還在全國范圍內征選出97篇基于工業遺產研究方面的學術論文。范圍涵蓋了新中國工業發展歷程與記憶、新中國工業發展與城市建設、新中國工業遺產的價值評估與構成、156工程與工業遺產、三線建設與工業遺產等方面,全面展示了新中國工業發展的偉大成就與歷史記憶,并就當前國內外工業遺產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進行了交流和研討,取得了豐碩成果。
專家呼吁社會擔當 切實幫助化解工業遺產活化各種難題和風險
會議開幕式上,中國文物學會黃元副會長指出,新中國波瀾壯闊的建設歷程中,最輝煌的篇章之一就是工業的發展成就和工業化的快速推進,不僅顯著改變了中國的國際角色和地位,也留下了數量眾多、特色鮮明的工業遺產。他呼吁相關機構和各位專家能體現出社會組織、專業團隊的社會責任、價值引領和文化擔當,深入走訪了解,關心工業遺產保護利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管理主體變更帶來的資產轉移、產業定位、對外合作風險把控等問題,切實幫助解決和推動工業遺產活化操作主體的一些實際困難。
會議代表參觀二砂廠占地7.5萬平米的中央大包豪斯廠房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委員會副主任曹昌智認為,在二砂這個工業遺產地舉辦學術研討會,具有重要意義。鄭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對外要具有相當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才能代表國家參與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各方面的合作交流,未來,鄭州在建設國際化現代都市的同時,做好二砂這一重要的工業遺產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對鄭州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河南國創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藝術總監劉紅磊介紹了二砂項目建設情況。
新晉“國?!倍皬S變身會場 宏大規模令人贊嘆
鄭州大學建筑學院黨委書記楊根順、鄭州市文物局副局長郭磊、國家發改委地區振興司調研員仝云崗、中國建筑學會秘書長李存東等分別在做了致辭和發言。本次會議最大的特別之處,就是安排在了剛剛入選第八批“國?!?、也是最年輕國保之一的——原鄭州第二砂輪廠舊址內宏大優美的包豪斯風格廠房中進行。
鄭州第二砂輪廠,又名中國第二砂輪廠,是“一五”期間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幫助建造設計的大型工業項目。從1956年動工興建,到1964年全面建設完成,歷時約9年,共投入資金1.5億人民幣,是當時國家在鄭州投資最大的重點工業項目,約相當于同期5個國棉廠的建設投資總和。二砂曾是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磨料磨具生產基地,為新中國工業建設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2013年,考慮到城市更新和減少污染等原因,鄭州市決定將二砂搬遷,原有廠區內的工業遺產得以保留、保護,并準備依托這些工業遺產打造國內一流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宏大壯美的包豪斯風格大廠房
二砂廠舊址總占地845畝,位于鄭州西部核心城區,園區中最具代表性的包豪斯風格建筑——陶瓷砂輪制造車間,單層建筑面積7.5萬平方米,在國內極其罕見。據專家介紹,國內同期由民主德國援建的工業項目一共有兩個,一個是北京的798,另一個就是鄭州的中國第二砂輪廠。二砂的廠房在建筑體量、建造風格、美學價值和保存完整性上尤其富有經典且富有特色,這也是該項目能夠入列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單位的重要原因。
工業遺產專家在參觀二砂主題展
十年磨礪 會議已成為國內工業遺產保護和利用最具影響力平臺
原國務院參事徐嵩齡率先作了“基于政治經濟學制度價值的中國工業遺產管理”的主旨報告,該報告通過對不同國家、地區和時代工業遺產的保護現狀、方法梳理,從政治經濟學制度價值的角度對中國的工業遺產進行了分析,提出針對中國工業遺產保護、管理和利用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得到了與會專家學者的普遍好評。來自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資源管理處副處長王彬、中國三線建設研究會副會長陳東林、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宣傳中心文化總監羅東明、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研究員李浩等分別就近年來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一些成果、新的工作進展、未來的保護規劃和實施辦法等,在大會做了重要學術報告。
中國工業遺產學術研討會是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筑學會和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委員會共同組織的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工業遺產學術交流平臺。本次會議首次選擇在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舉辦,標志著中國工業遺產研究工作正從資源調查、發現遺產,向科學保護、活化利用方向發展,由純學術研究走向藝術、人文與社會、經濟、環境的結合,向更深和更廣的維度發展。下一屆2020年會議將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舉辦,由內蒙古工業大學建筑學院承辦。會議還得到了《工業建筑》、《建筑遺產》、《遺產保護與研究》、清華大學出版社、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南京出版社等機構的大力支持。
專家認為二砂廠具備讓鄭州走向世界的文化價值
會議期間,在國際工業遺產保護委員會理事和國家代表、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劉伯英教授主持下,來自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筑學會、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委員會等機構專家與企業代表、研究學者們共同對新晉“國?!编嵵莸诙拜啅S舊址內的工業遺產如何切實做好保護和利用開展了專題研討,大家普遍對二砂廠能夠得到完整保存表示贊賞,同時,也對未來如何進行更加妥善的保護利用提出了大量意見和建議,希望二砂廠能夠借助此次入選“國?!钡钠鯔C,學好用好《文物法》及其他政策法規,確保做到依法保護,合理活化,務必讓鄭州僅存的見證城市工業歷史記憶寶藏重現新時代的光輝。尤其是當前鄭州正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二砂廠工業遺產完全有資格、有價值代表鄭州,成為這座城市面向國際的閃亮名片。
宏大且保存完好的廠房
第十屆中國工業遺產學術研討會由河南國創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該公司是鄭州市為促進鄭州第二砂輪廠舊址保護利用而專門組建的國有公司,近年來對二砂廠的保護和利用規劃,前期已經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與會專家的普遍好評。會議期間,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組織的《國家工業遺產影像志》攝影展,和二砂工業歷史記憶展也分別以影像、實物、口述歷史等方式,從不同角度展現了中國工業遺產的歷史與現狀風貌。
據了解,會議還組織參會學者集體參觀了鄭州二砂廠、洛陽蘇式廠房建筑群、一拖工業園區、洛陽礦山機器廠、焦裕祿紀念館、東方紅農耕博物館等,讓參會專家學者切身感受了新中國工業建設的偉大成就及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