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磨料磨具網消息,近日,國務院印發《關于調整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目錄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據《決定》,取消砂輪等13類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自1988年12月砂輪行業領到第一張生產許可證至今,實行31年的砂輪產品生產許可證制度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對于砂輪生產許可證的取消,業內出現不同的聲音,一種看法是積極支持,認為生產許可證制度產生于計劃經濟時期,而現在已步入市場經濟時代,客戶、市場是檢驗產品質量的唯一標準,同時砂輪產品的多樣性也給企業辦證帶來了繁瑣程序,同一家企業生產不同種類的砂輪產品需辦多個生產許可證,取消生產許可證給企業減輕了負擔;另一種看法則是表示擔憂,認為取消砂輪生產許可證,行業可能缺失約束,誰想生產誰就生產,生產廠家競爭更加激烈,此外,以前有專業的行業質量監督檢驗部門來監管產品質量,現在由一些非行業專業機構來監管,專業性可能欠缺。對此,你有哪些看法?
國務院關于調整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目錄
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決定
國發〔2019〕1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經研究論證,國務院決定,壓減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目錄,取消內燃機、汽車制動液等13類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將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備與無線廣播電視發射設備2類產品壓減合并為1類,對其中涉及安全、健康、環保的,轉為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認證費用由財政負擔。調整后繼續實施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的產品共計10類,其中,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實施的5類,由省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實施的5類。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督促企業嚴格履行主體責任,強化信用監督和約束手段,對通過告知承諾和后置現場審查方式取得生產許可證的企業,發現以欺騙手段取得的,依法嚴肅處理。要研究建立質量追溯體系和獎勵舉報制度,對惡意違法行為依法嚴懲重罰。相關企業要切實承擔質量安全管理責任,建立健全產品質量驗收、檢驗檢測和售后服務等制度,確保產品符合相關標準要求。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抓緊做好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目錄調整工作,減證不減責任,全面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的原則,認真履行監管責任,及時有效防范和化解風險。對繼續實施生產許可證管理的產品,要完善對企業現場審查和檢查的技術規范,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手段,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對獲證企業的日常檢查,對問題線索企業實施飛行檢查。對取消生產許可證管理的產品,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檢驗檢測機構、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廣泛參與的質量安全監測預警機制。要完善問題導向的監督抽查機制,加大對取消生產許可證管理產品的監督抽查力度,擴大重點產品、重點領域監督抽查覆蓋面和增加頻次,依法及時公開抽查信息,加大對不合格產品的查處力度,對存在行業性、苗頭性質量安全風險的產品開展專項整治。要加快制修訂產業發展和監管工作急需的標準,嚴格落實認證機構對認證結果的主體責任和對產品質量持續符合認證要求的連帶責任,鼓勵相關行業、用戶采信認證結果,充分發揮行業監管、社會監督作用,推動構建以標準引領、企業履責、政府監管為基礎的管理體系,確保工業產品質量安全。
國務院
2019年9月8日
(此件公開發布)
附件1 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取消、合并管理的產品目錄(共計15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