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陸續公布了多個國家的7月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制造業PMI數據持續低迷,歐元區、美國以及日本均錄得下滑,不及預期。一系列疲軟數據加劇了市場對全球經濟前景擔憂的情緒。當前,地緣政治憂慮、貿易摩擦日益加劇,使全球制造業陷入更深的衰退。受此影響,經濟學家普遍對未來經濟前景持悲觀看法,普遍預期未來一年還將更加艱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其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再次下調了2019年和2020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分別下調至3.2%和3.5%,比4月份的預測值均下降0.1個百分點。
貿易摩擦負面影響發酵 美國制造業站上榮枯線分水嶺
自進入2019年以來,美國的制造業PMI持續下滑。全球經濟預測及商業咨詢機構IHS Markit周三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7月美國制造業PMI初值50,創下2009年9月以來新低,不及預期的51,前值50.6,已站上榮枯線分水嶺。其中,制造產出指數初值48.9,不僅跌入萎縮區間,還創下2009年8月以來最低,這代表美國商品生產領域的產出削減程度接近10年來最深。制造業就業指數初值49.6,創2010年1月以來最低,終結了此前6年的持續就業創造狀態。
不過,7月服務業PMI初值52.2錄得增長,并好于預期的51.7和前值51.5。兩相抵消,7月美國綜合PMI初值錄得51.6,較前值51.5小幅增長。
IHS Markit在報告中表示,7月美國制造業PMI下滑,暗示制造業的商業狀況處于停滯狀態,拖累因素來自產量、就業率和購買量的下降。貿易摩擦和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讓7月的制造業增長乏力,一些商品生產商認為,美國銷售已經進入周期性下滑。報告統計的最新數據顯示,7月美國制造業出口銷售下滑速度創2016年4月以來最快。
制造業不振,拖累經濟增長前景。IHS Markit經濟學家威廉森(Chris Williamson)表示,7月PMI數據顯示美國三季度經濟增速正在迎來一個疲軟的開局。考慮到未來數個月內企業將收緊開支,導致開支、投資和就業的增長下滑,經濟增長前景可能會跌至近5年低位。而且持續的地緣政治風險和貿易摩擦擔憂已經打壓了企業的樂觀情緒。受此影響,截至7月24日收盤,美元指數從兩個月高位回落,不足98關口。美國10年期基準美債收益率小幅下行至2.046%。
汽車行業增長乏力 歐元區制造業活動萎縮加劇
近一年,在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下,歐元區經濟一直停滯不前。目前,歐元區的制造業已經進入萎縮區間,其PMI下滑的速度還在加劇。IHS Markit公布數據顯示,歐元區7月制造業PMI初值46.4,不及預期值47.6和前值47.6,并持續低于50榮枯線,萎縮程度加劇。
此前公布的德國和法國的制造業數據同樣糟糕。德國7月制造業PMI初值創7年以來的新低,初值43.1,預期值45.2,前值45;法國7月制造業PMI初值50,同樣不及預期值51.6,前值51.9。數據顯示,德國制造商的表現因出口訂單加速下降而錄得7年來最差,出口訂單的降幅為10年來最大。
威廉姆森表示:“制造業已成為令人擔憂的問題。尤其是汽車行業不斷惡化的表現,使制造業陷入更深的衰退,歐元區經濟前景非常黯淡。”根據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數據,6月歐洲汽車銷量下降7.9%,至149萬輛,為去年12月以來的最大月度降幅。法國和西班牙的銷售額下降了8%以上,德國和英國的銷售額分別下降了4.7%和4.9%。今年歐洲汽車銷量可能面臨第二次年度下滑。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已將今年的預測調整為下滑1%。對各大汽車制造商而言,全球需求疲軟加劇可能會帶來更多的利潤預警。
海內外需求低迷 日本制造業活動持續收縮
作為典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體,日本對于國際貿易大環境的變化反應最為敏感。因此,今年以來,隨著全球貿易摩擦升溫,日本的經濟前景也有所下滑。數據顯示,日本7月制造業PMI為49.6,不及預期的49.7。這一數據較前值49.3有所回升,但仍是其連續3個月位于榮枯線下方。今年2月,日本制造業PMI跌破榮枯線,為兩年半來首次。7月的分項指數中,工廠產出、新訂單總量和新出口訂單再度收縮。
制造業下滑與出口疲軟等因素密切相關。根據日本財務省公布的數據,該國6月出口較上年同期下滑6.7%,這是日本出口連續第7個月下滑,其7月制造業信心則觸及3年低點。今年上半年,日本出口累計下滑4.7%。野村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師蘇伯萊曼(Robert Subbaraman)認為,出口形勢在未來數月仍將保持黯淡。而在日本限制對韓國出口部分生產高科技設備所需材料之后,日韓關系日益緊張,也增加了全球貿易的不確定性。世界貿易組織(WTO)預計,2019年商品貿易量增長率將從2018年的3%進一步降至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