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剛玉材料和碳化硅材料是諸多工業的基礎材料,有著廣泛的應用領域;它的需求和需用量與磨琢、鋼鐵、機械、耐火材料、建材、陶瓷、化工等工業的發展狀況密不可分,直接關聯。剛玉和碳化硅制造業依...
剛玉材料和碳化硅材料是諸多工業的基礎材料,有著廣泛的應用領域;它的需求和需用量與磨琢、鋼鐵、機械、耐火材料、建材、陶瓷、化工等工業的發展狀況密不可分,直接關聯。剛玉和碳化硅制造業依賴于諸多工業經濟的正常發展來保證其產業鏈的正常轉動,而諸多的工業經濟又必須依靠金融體系的正常運行來支撐其所需資金鏈的需求;產品只有轉變為商品,才能實現與貨幣的交換,而貨幣的質量和保有量是國家工業經濟及商品經濟的前提保證。 在過去的兩年里,通過國家宏觀調控和磨料磨具行業等諸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在各路精英敏捷的策劃和帶領下,業內多數企業抓住了商機,贏得了效益,溢出了喜悅。2008年前奧運時期空前的賣方市場“讓人驚喜,難以忘懷”。 而華爾街的金融風暴所引起世界大范圍的金融危機則嚴重地摧殘了世界范圍的經濟秩序,更嚴峻地考驗著參與世界貿易國家的宏觀調空能力和經濟掌控能力。然而,這場二戰以來最艱難的經濟被動局面會持續多久?這場波及全球諸多國家的經濟衰退或蕭條會持續多久?這些工業強國的工業經濟又何時復蘇,我國2009年“V”型經濟能否預期發展?與出口貿易緊密關聯的我國剛玉、碳化硅材料制造業將何時結束“寒冬”……確有諸多難解的疑問讓守業者們費解。業內不凡的博弈者也許已謀略出了特殊時期企業生存的良方,但何時會有更大的發展或市場空間,也許仍存迷茫;而更多競爭實力不強的中小企業則步履艱難的在等待著復蘇的“春風”……
一、主要影響因素分析
通過對影響剛玉和碳化硅材料制造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分析,或許我們會得到一些有啟迪的思維,也許對今后企業的決策會有一絲趨向性合理的取舍判斷。
1、 市場因素的分析
剛玉材料和碳化硅材料是諸多工業的基礎材料,雖然有著廣泛的應用領域,但這些應用領域都需要在工業經濟良性發展的基礎上才能正常運行,都需要國家工業經濟在一定增長率的前提下才能正常保證其剛玉和碳化硅材料有一定的用量。在國內外金融和經濟秩序良好的時期,我國出口的剛玉材料和碳化硅材料的量大約分別在 75 萬噸和 22 萬噸左右,國內市場需求量分別約在75 萬噸和 67萬噸;現階段美國、歐盟等的工業大國經濟出現衰退,中國、日本等亞洲諸多國家工業經濟狀況也處于蕭條或困境狀態。按國際經濟學家的預測,美、英、法、德等工業強國在短期內(在2009年或更長時間內)經濟狀況難以好轉和恢復,有的國家經濟已進入負增長期,這樣就意味著短期內剛玉和碳化硅材料外銷市場難以大幅回升,這樣就可能使這一市場的“寒冬”期會更長。那么,在今后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更多的普通剛玉、碳化硅產品將難以尋求到更大的外銷市場。出口貿易的恢復期(在無特別情況刺激)要達到前一輪賣方市場的好時機預計會很難或要更長時間的等待;在國內,由于金融面的相對影響較小,再加上國內促進經濟發展諸多政策措施的出臺,預測國內市場會相對穩定一些,2009年由于嚴重的供大于求,估計會出現非正常的價格競爭。預計2009年市場用量不會超過產能的40%,從市場面分析,這將是剛玉、碳化硅產業非常難過的一年。
2、 生產能力因素分析:
我國是剛玉、碳化硅材料生產的第一大國,目前剛玉生產制造企業約有274 家,生產能力約 300 萬噸,碳化硅生產制造企業有100 家,生產能力約 90萬噸,嚴重的產能過剩是導致剛玉、碳化硅普通材料市場產生被動局面和價格低迷的重要原因。按供需能力分析,國內有一半的企業將應該停產或需要合理的組織生產,這也意味著即便是全球經濟初步恢復也同樣面臨著因產能過剩而處于價格內訌的尷尬局面。
3、產品結構因素分析:
我國大多數剛玉、碳化硅材料生產制造業(80%以上的企業)所生產的產品多以普通的中低檔產品為主,與國外相比,體現在產品結構層次不合理,技術含量低,用途分類性差,這些都是導致了我們的產品適用性和應用領域不拓展,產品競爭力不強,價格低落的重要原因。而我們現有企業的研究開發能力弱,人力物力投入嚴重不足,這更是潛在的危機。至于和高科技的新材料實施匹配應用或磨料加工的“對號入座”則更大相徑庭。普通的產品,落后的管理,乏力的創新理念必將在這次的危機中受到沖擊,然而這次危機,會使弱力企業、落后的產能面對生與死的考驗,這次惡劣的經濟氣候必將蕩滌落后的產品和競爭無力的過剩產能。歷次大蕭條和惡劣的經濟局勢必然導致產業結構的重新調整,而歷次的變革則引來大的技術進步和強勢企業的飛躍。
4、 生產資源因素分析:
剛玉、碳化硅材料生產制造業所用的主要物料資源是無機礦物材料、電能、碳素材料和鐵屑。由于國家的宏觀調空,市場需求的劇減,生產剛玉、碳化硅產品所需要的鋁礬土、工業氧化鋁、石英砂、鐵屑、碳素材料近幾年預計不會短缺;這些原料資源雖然面臨著資源逐步匱乏的趨勢,但預計在下一個經濟增長期內(政策性調整不考慮在內)還不會出現嚴重的短缺。另外,因經濟氣候的惡劣,國家原定年內增收的礦物資源稅可能會延期實施。
在電力資源方面,近幾年我國國電和地方電力有了較快的發展,國家電網預計2008年底我國發電裝機容量已達到8億千瓦,同比增長11.3%。 2009、 2010年我國將新投產發電裝機8600、8500萬千瓦,考慮關停小火電機組因素后,到2010年底,全國裝機容量將達到9.5億千瓦,2009-2010年均增速約8.6%,2010年以后新增機組進入平穩期 。電力緊張的局面與剛玉、碳化硅材料生產的需求矛盾將得到有效的解決。近期,美國能源部在新發布的《國際能源展望2006》中預測,到2010年底,中國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8.18億千瓦,“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9.8%;到 2020年,將達11.86億千瓦。
5、 國內企業現狀能力因素分析:
在我國的剛玉、碳化硅生產制造業內,確有一些廠家在裝備、管理、產能、產品質量上達到了一定的水平,也顯現出了良好的市場效應。但在軟件技術上和技術創新能力上與國際先進的企業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在國內這些生產廠家里,按照現代企業能力評價指標測評,達到強勢能力的企業不會超過15%,而更多的企業則是低水平的重復式的再生產。在這次危機和變革中,有些企業會受到沖擊或出現生與死的搏擊,也會有不少的企業得到新生。業內企業的綜合能力有待進一步的提升和加強。
6、 社會效能因素分析:
我國是世界剛玉、碳化硅產能和出口量的第一大國,中國的剛玉、碳化硅制造業在世界的同一平臺上起著主導的作用。從單一產業分析似乎規模不小,從利潤空間與輕工、房地產、金融、旅游、服務等行業相比就顯得量值微弱了;在產能和影響面方面與鋼鐵、汽車、機械制造業等相比更顯渺小;在與紡織、交通、運輸、醫療、教育等行業相比,其社會化職能就更無法比擬了。剛玉、碳化硅制造業所服務的對象是普通基礎材料和機床工具制造業,所以,從社會效能層面而言,很難進入國家宏觀顯力支持的范疇。
7、 政策面因素分析:
從以上幾個方面分析,我們似乎明白了剛玉、碳化硅制造業自身的定位。除此以外,我們自己的產品還屬于高耗能、低產出,有污染、資源(原料、能源、人力)密集型產業,從某種角度分析,又屬于國家限制類產業,這無疑地難以直接進入國家力挺的盤子。我國近期出臺的經濟振興計劃并準備實施的九個行業分別為:鋼鐵、汽車、船舶、石化、紡織、輕工、有色金屬制造、裝備制造、電子信息,之后房地產發展以不進入經濟振興計劃而搭上了末班車。上述這些行業關系到國民經濟命脈,再加上年末拉動經濟提出的加速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的大幅投資計劃,我國2009年的經濟發展目標和政策指向已很清楚,2009 年特殊時期國策目標的“V”型計劃進入實施階段 ,剛玉、碳化硅制造業能否從上述盤子中找到美羹,或者自己企業現有的產品能否變成商品,在今后的國內外市場上,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去努力,這已是較為清晰的事情了。國家對剛玉、碳化硅制造業的態勢,很可能是采取遵循自生自滅的市場規律而為。
從以上諸多影響因素分析,2009年剛玉、碳化硅制造業將要度過的是一個非常艱難的“寒冬”之年。
二、對策與措施
企業性質、狀況、能力、產品結構、資本構成、資金能力的不同,其表現和應對困難的方式和方法也各有不同,相同類型的企業應對市場的能力和對策也不盡相同,在應對劣勢市場方面,沒有也不會有統一有效的運行模式,每個企業應審時度勢,定位要合理,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一)企業分類與定位
1、 大型骨干企業:
這些企業是我國剛玉、碳化硅制造業的脊梁,這類企業已達到規模化生產,其產品質量穩定,有一定的市場占有率,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這類企業只要市場存在,就可以占有一定的份額,就可以維持生產與生存。而這類企業在市場危機或蕭條時一是應及早做好市場調研和用戶服務工作,減少資金占用,力求適時出擊,謀取效益最大化;二是要做好技術研發和儲備,據實力和自身產品及裝備優勢,調整好產品結構;三是進行必要的技術改造,認真分析應用領域,去設計和創造新的應用市場;四是做好節能、降耗、增效工作,強化內部機制管理,切實謀略好應對危機和下一輪增長期的基礎性工作。
2、 有特色的中型企業:
這些企業是剛玉、碳化硅制造業的中堅力量,這些企業有特點、適應性強,決策靈活,是具備一定抗風險能力的單元型企業,這些企業代表了我國剛玉、碳化硅制造業的現實水平和現狀。這類企業在國內市場有較好的生存空間,與相關的產業鏈有較強的親和力。由于前階段良好的市場和價格效益,已儲備了一定的能量,有一定應對危機和克服困境的能力。這類企業一是不要積壓更多的低品級產品,謹慎的平衡資金鏈動關系,二是要根據自己裝備、產能、市場、資金及綜合資源特點,適時與業內其它企業進行合作或重組,突出個勢,集中多體優點,組成具有競爭能力的產業聯合體,有目標地穩固并創造市場;三是保護好企業隊伍的骨干力量,進行間歇式的效益型生產;四是做好市場調查和用戶服務工作,策劃好下一個生產增長期的準備工作,打造出更有市場競爭能力的產品。
3、 實力弱小的小企業:
這部分企業資金不足、裝備陳舊、產品技術含量低,無固定的市場和自己的特色產品,預測這部分企業最少約占整體企業數的20%。這部分企業在這次危機中會遇到生存困難,有被淘汰出局的可能。但是,這些弱勢企業也有其優勢的方面。企業負擔小、經營靈活、容易轉產等也是挺過危機的有利方面。這些企業一是要避開大宗產品激烈的競爭,尋找機會,適時轉產,跨入其它產業;二是可直接生產低檔次的磨琢材料,進入“別有洞天”的大市場;三是挖掘人才,完善“作坊”功能,延伸產業鏈,走出一條具有發展潛力的新路子,在危機中找到新機遇。
(二)幾點建議與思考
在國際金融極其被動局面影響下,全球工業經濟將遇到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困難時期,剛玉、碳化硅制造業,由于本行業諸多因素的綜合制約,不少的企業會處于極度困難的境地。如何在不利的局勢下,克服被動局面,尋機變為主動,想必同仁們會根據自身企業特點把握時運,并做的更好。從行業廣意的環境角度來看,大多企業在一定的時期內,是在困境中行走。是在限產節資的前提下維持運營,每個企業必須正視現實,創新理念、抓住機遇、實現突圍。
1、深度研究和分析國家政策,爭取政策與資金方面利好空間,抓住機遇,加速技術改造,提升產品質量,與高科技產業接軌,發展和壯大企業;另外,我們應清楚企業自身的社會屬性,金融影響了經濟,經濟關聯著社會,企業應盡力創造就業崗位,既可為國家做貢獻,也可爭取政府政策優惠和其它方面的支持。
2、快速敏捷地了解和分析國際信息,判斷好產品出口貿易走勢,掌握國際工業經濟的發展態勢,創新理念走出去,爭取商機。在貿易方面,年內,歐盟新的市場空間應該多重視,亞洲發展中國家的潛在市場悄然擴張也需超前謀略。
3、認清區域環境的優、劣、利、弊勢態,揚長避短,果斷決策,切忌盲目投入和跟隨。力求走創新之路,在困境中尋機發展。
4、盡力發揮自身企業的優勢,充分利用其它企業的可合作面,有的放矢地與同行合作,按市場規律進行企業間的合作或整合,提高競爭力,延伸產業鏈。
5、創新理念、加強管理,苦練內功,提高產品質量,細化產品分類,深度的做好用戶服務工作。
6、加強企業與行業協會間的溝通與合作,團結就是力量,企業領導人要有高的風格和良好的發展觀,顧大局才能保全局。
7、在特殊的歷史時期和特別困境之時,暫時的用計劃經濟的方法來協調和規范行業行為,通過生產調劑、市場配額等手段,以此來實現行業的穩定,也許值得嘗試。
挑戰與機遇共存。企業的改革與發展、必須順應時代的發展規律。歷次大的經濟衰退,必然導致產業的變革,而歷次的變革則引來大的技術進步和強勢企業的出現。愿同仁們早日走出困境,為磨琢材料工業的進步、為更多企業的騰飛而攜手并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