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摩擦不僅影響著金融市場的走勢、左右著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也在慢慢對實體經濟產生影響。
在剛過去的5月份,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的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紛紛回落,加大了市場對全球經濟增長前景的憂慮。不僅德國、日本、英國、新加坡等多國制造業數據表現疲軟,美國制造業PMI更是創下近十年來的新低。IHS Markit的數據顯示,5月全球PMI已跌破榮枯分水嶺50,下滑至49.8。
發達市場中表現出眾的美國經濟,正在不斷積聚“逆風”因素。繼2018年經歷了2.9%的較高增速之后,目前所有的預測都在指向2019年經濟增速放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期預計,2019年美國經濟增速為2.3%,經合組織(OECD)預計為2.8%,而FactSet調查的分析師預期為2.4%。
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的分析人士認為,美國經濟面臨下行風險,短期內陷入衰退的概率不大,但全年經濟增速想要再超預期,概率非常小。如果貿易摩擦升級造成美國經濟疲弱并拖累金融市場,美聯儲可能采取降息等行動。目前而言,美聯儲具備一定的降息空間。
制造業PMI創十年新低
當地時間6月3日, IHS Markit公布最新數據,美國5月制造業PMI終值為50.5,創下2009年9月以來的新低,低于初值50.6,也大幅低于前值52.6。其中,產出分項指數為50.7,創下2016年6月以來新低;新訂單指數為49.6,自2009年8月以來首次陷入萎縮區間。
IHS Markit經濟學家Chris Williamson評論指出,5月份美國制造業經歷了近十年來最艱難的一個月,整體PMI降至全球金融危機最嚴重時期以來的新低。制造業擴張放緩將進一步拖累美國經濟。
而在此前的5月30日,美國商務部公布的修正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率計算增長3.1%,較此前公布的首次預估數據下修0.1個百分點,仍然略超預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經濟室主任羅振興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一季度GDP超預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出口超預期,但在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的情況下,后續出口將難免受影響。他認為,下半年美國經濟大概率放緩,整個2019年經濟數據再超預期的概率較小,但他也認為,美國經濟“不會差到哪里去,主要看貿易摩擦持續到什么時候”。
貿易摩擦無疑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之一。而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國股票策略師Michael Wilson在分析了4月份的耐用品訂單、資本支出和Markit PMI等多項數據后發現,實際上,美國經濟在5月份這輪貿易局勢再度升級前已經開始走弱。他認為,美國經濟形勢比大多數人認為的更弱,而貿易摩擦并非當前經濟面臨的唯一風險。
在6月3日發布的研報中,Michael Wilson又發現了兩個經濟放緩的“證據”:反映美國貨運量情況的指數Cass Freight Index在4月份同比下降了3.5%,該數據被華爾街的分析師廣泛用作觀察美國經濟趨勢的指標;今年一季度,美國零售商報告的盈利數據普遍低于預期,而且,多數零售商預計全年盈利同比負增長。
債市敲響“經濟衰退”警鐘
從前述各項預測數據來看,2019年美國經濟表現大概率仍然不會太差,短期內陷入衰退風險的概率也比較低。但如果是從金融市場的反映來看,投資者對于經濟前景的憂慮,明顯更嚴重。
剛過去的5月份,美股三大指數一改年初的反彈勢頭,在貿易摩擦升級的陰影下遭遇重創,道瓊斯工業指數一個月內累計下跌6.69%,標普500指數下跌6.58%,納斯達克指數大跌7.93%。與此同時,在經濟憂慮與避險情緒的推動下,資金涌入美國國債市場導致長端利率持續下跌,3月期與10年期美債收益率再現倒掛,倒掛程度創下2007年來的最大紀錄,釋放出經濟衰退的信號。
那么,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到底多大?6月3日,美國全國商業經濟協會發布最新調查報告,盡管經濟學家們認為美國經濟短期內衰退風險較低,但明年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卻大幅上升。報告顯示,2019年經濟衰退可能性為15%,但到2020年底前將上升至60%,而三個月前的調查中,2020年底前衰退的概率僅為35%。
該項調查的受訪者為53位經濟學家,被視為美國商界預測經濟走向的“晴雨表”。調查預計,美國GDP增速今年將從2018年的2.9%降至2.6%,2020年將進一步降至2.1%。
約三分之一受訪者認為,經濟衰退將在明年年中開始。此外,約56%受訪者表示,今年美國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是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抬頭。約88%受訪者指出,美國貿易政策以及其他國家的反擊是其下調美國經濟增長預期的原因。
市場預期年內降息兩次
在經濟前景堪憂的背景下,市場開始寄希望于央行的寬松政策。眼下,市場對美聯儲降息的預期急劇升溫,預計今年可能降息兩次,各25個基點,而且明年可能繼續降息。長期以來呼吁美聯儲降息的特朗普,可能就要實現他的愿望了。
6月3日,“美聯儲大鴿派”圣路易斯聯儲主席布拉德(James Bullard)講話稱,由于全球貿易緊張局勢以及美國通脹疲軟導致經濟增長風險上升,美聯儲降息“可能很快就會得到保證”。同時,他認為,3月期與10年期美債收益率曲線的倒掛也支持降息。
上周四,美聯儲副主席Richard Clarida也釋放了“鴿派”言論,稱如果接下來的數據顯示通脹持續低于目標水平2%,或者全經濟金融發展出現實質性下行風險,美聯儲會考慮這些因素,以評估貨幣政策。
有市場分析認為,美聯儲官員開始討論降息,可能標志著其與不久前強調政策“耐心”的說法相比,基調已經發生了變化。當前,美聯儲仍然維持利率在2.25%-2.5%的區間不變。接下來,在當地時間周二和周三,美聯儲將召開一場關于貨幣政策策略、工具和溝通實踐的聽證會。兩周之后,市場還將迎來6月FOMC會議。美聯儲如何考慮利率政策、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將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花旗銀行個人金融銀行財富管理部投資策略部主管吳晶晶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貿易摩擦升級并最終造成美國經濟疲弱及拖累金融環境的情況下,美聯儲可能采取降息等行動,但她認為,美聯儲的政策調整更可能是順應局勢而調整的,不太可能在負面因素出現之前就調整政策,也難以實時對沖本身不確定就比較強的貿易政策風險。
吳晶晶指出,目前美國通脹率仍然處于較低區間,若關稅導致近期消費價格上行,美聯儲可能會將其視為短期而非長期狀態,美聯儲因此將貨幣政策調整趨緊的可能性不大。如果貿易爭端快速取得正面突破,市場利率還可能快速上行,不過,目前美國拓寬貿易戰線的策略降低了短期內貿易談判取得突破的可能性。
羅振興向記者強調,美聯儲擁有自身的決策體系,特朗普政府的言論對其影響不大。他認為,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貿易摩擦不確定性較大,美國國內通脹也未能達到美聯儲2%的目標,在這種情況下,美聯儲今年大概率維持不加息,而如果明年經濟形勢不好,美聯儲是有降息空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