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距離3月18日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審核系統正式對外“接單”僅過去73天,但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截至5月29日記者發稿,已有112家企業申請在科創板上市,其中,已受理17家,已問詢91家,已中止審核4家。
從上述112家科創板申請企業的地域分布來看,北京最多,有26家,其中,在已受理的17家企業中,北京占據5個名額;上海、江蘇次之,分別有19家企業提交上市申請;而廣東和浙江則分別以15家和10家排名第四位和第五位。除此之外,還有福建、山東、遼寧等地的企業提交科創板上市申請。值得一提的是,僅北京、上海兩地的申報企業數量就達45家,占比達到40.18%。
“北京、上海及江蘇、廣東等地的科創板儲備企業較多,與政策的引導和其自身的經濟發展速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贝ㄘ斪C券研究所金融產品團隊負責人楊歐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近年來,國家政策向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一體化等區域傾斜,而上述區域的產業結構也與科創板較為貼合,故而從地域分布來看,確實明顯高于其他地方。
事實上,以當前A股上市公司為例,wind數據顯示,在當前A股所有的通信、電子、計算機及醫藥生物板塊上市公司中,64.49%的企業分布在上述區域,而廣東、北京這兩地的占比最高,分別占比25.89%和12.11%。
“可以說,當地已成型的產業結構為科創板申報企業的產生提供了土壤,其搭建的上下游產業鏈更利于企業的自身發展?!睏顨W雯如此說道。
再從行業分布來看,申報企業中,屬于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的企業數量最多,有25家;專用設備制造業次之,有21家,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有20家,醫藥制造業有15家,其余行業有31家。
楊歐雯稱,在科創板申報企業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到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和醫藥制造業企業數量占比較高,分析其特點不難找到以下共同點:首先,這些行業涉及的產業技術基本上反映我國現階段的科技水平,信息技術領域相關行業及醫藥制造行業企業往往需較高的研發投入來保證自身的競爭力;其次,相對于傳統制造業,科創板受理的科技、高端制造業和醫藥行業往往具備“輕資產”的特點,也就是較高的無形資產:如專利技術和軟件版權等;此外,上述行業中存在大量的“少年”企業,企業處于成長期、經營風險較高,因此在融資過程中對于債務融資的依賴性也往往較低。
整體而言,雖然科創板的特殊性使其被設置了不同的上市標準來突出包容性,且監管層對于申請上市企業的受理速度也在持續加速,但從目前已有的4家申請企業被中止上市來看,楊歐雯稱,這也在側面反映出注冊制下的科創板審核流程較為規范,對于申報企業和中介機構的流程合規同樣十分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