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稅率由七檔減為五檔;機構預測今年兩次提高出口退稅率將減稅超600億,能夠對沖美國加稅影響的27%,橡膠制品業、金屬制品業等行業出口退稅率預計提升較大
10月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決定,從2018年11月1日起,按照結構調整原則,提高部分現行貨物的出口退稅率,并將退稅率由七檔減為五檔,為出口企業減負,以期在中美貿易摩擦升級背景下外貿可保持穩定增長。
具體為:將現行貨物出口退稅率為15%的和部分13%的提至16%;9%的提至10%,其中部分提至13%;5%的提至6%,部分提至10%。對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和面臨去產能任務等產品出口退稅率維持不變。將目前的16%、15%、13%、10%、9%、6%、5%七檔稅率中的兩檔取消,預計為15%檔及9%和5%中的某檔。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胡怡建向《財經》記者表示,提高出口退稅率能夠降低出口企業成本,加之近期人民幣貶值,可緩沖中美貿易摩擦對企業的影響。
光大證券張文朗團隊以本次提高出口退稅率的上限和下限的平均值(下稱“中性情況”)測算,此次調整能提升綜合退稅率0.48個百分點至14.19%,靜態測算可減稅469億元。加之今年9月15日起執行的提高機電、文化等產品出口退稅率減稅136億元,共可減稅605億元,能對沖美國加稅影響的27%。
出口貨物、勞務和跨境應稅行為退(免)稅是國際貿易中通常采用的并為世界各國普遍接受的一種退還或免征間接稅的稅收措施,目的在于鼓勵各國出口貨物公平競爭。出口國退稅,進口國征稅,是國際通行做法。
中國的出口退稅包括增值稅和消費稅,增值稅占99.89(2017年),前述出口退稅率是指增值稅出口退稅率。2013-2017年中國的出口退稅額均在1萬億元以上(詳見下表),據財政部公布的數據,2018年前8個月全國出口退稅9980億元,同比增長11.5%。
零稅率,即“征多少、退多少”、“未征不退和徹底退稅”,是出口退稅普遍遵循的原則。中國的增值稅暫行條例亦規定了這一原則,但由于各種貨物、勞務出口政策不同、出口前涉及征免增值稅的情況不同等原因,目前中國的出口退稅制度并未完全實現零稅率。
此番中國提高部分貨物的出口退稅率無疑將使其進一步向零稅率靠攏,但具體的覆蓋面、受益行業、帶來的減稅規模和對美國加征中國出口品關稅的緩沖效應有多大,需待本月晚些時候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文件后方可得知。
分行業看,張文朗團隊預計,中性情況下,相較現行的出口退稅率文庫2018C版,橡膠制品業、金屬制品業、飲料制造業出口退稅率將分別提高2.08、1.93、1.89個百分點,出口退稅率提升排名前三。
“退稅率提升能夠部分對沖美國對中國相關行業加征關稅的影響”,張文朗團隊分析,美國2000億美元清單中征稅較多的行業,如橡膠制造業、金屬制品業、塑料制造業等,也是中國此次退稅率提升較多的行業。
胡怡建告訴《財經》記者,多年來出口退稅率一直是中國宏觀調控的重要政策手段之一。如,當外貿形勢較好但國家財政相對緊張時會降低出口退稅率,當外貿形勢較為嚴峻而國家財政相對寬裕的情況下回提高出口退稅率。
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統計,僅1995年至2009年14年間出口退稅率就有11次大調整,國家稅務總局湖南省稅務局副局長王建平曾撰文將其大致分為升降交替的四個階段:
1995年7月至1997年,為解決出口退稅規模增長過猛、退稅增長大大超過征稅和出口額增長,以及騙取出口退稅等問題,增值稅退稅率經歷了第一次大幅度降低;1998年到2003年,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提高了大部分出口貨物的出口退稅率;2004年至2007年,為解決出口退稅財政負擔加重、稅款退付周期過長、騙取出口退稅情況增加等問題,中國再次陸續降低出口退稅率;2008年至2009年,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中國又大幅提高大部分出口貨物的退稅率。
除提高出口退稅率,為加快出口退稅進度,10月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還決定,今年底前將辦理退稅平均時間由目前13個工作日縮短至10個工作日。對信用評級高、納稅記錄好的出口企業簡化手續、縮短退稅時間,全面推行無紙化退稅申報,提高退稅審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