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改革開放4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十五指出,改革使科技發展迎來了春天。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從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到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從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到建設創新型國家,科技改革成為改革開放大戰略的一個縮影,發揮了先鋒、引領和試驗田作用。40年來,我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科技實力伴隨經濟發展同步壯大,為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撐。
2017年,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9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55.8%,年均增長9.3%,比同期規模以上工業年均增速高5.2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的較快發展得益于研發投入的不斷增加。2017年,高技術制造業研發經費為3183億元,比2012年增長83.6%,年均增長12.9%,比同期規模以上工業年均增速高2.1個百分點;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為2.0%,是工業平均水平的1.9倍。
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逾四成開展了技術創新活動,共實現新產品銷售收入19.2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73.3%;新產品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為16.9%,比2012年提高5.0個百分點。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研發項目中,以開發全新產品或者改進產品功能質量為目的的研發項目占比達到82.4%??萍紕撔鲁蔀楦纳乒┙o質量的重要手段。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健全,各類市場主體蓬勃發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提出更是極大激發了全社會創業創新熱情。2017年,我國日均新增企業1.7萬戶,加上個體工商戶等各類市場主體日均新增5.3萬戶,分別比上年增長9.9%和16.6%。截至2017年底,全國擁有各類市場主體9815萬戶,我國新三板、創業板企業分別達到11630家和690家,獨角獸企業164家,越來越多的創客、創新愛好者以及普通民眾參與到創業創新的大潮中來。
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有關負責人表示,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40年的改革開放,使我國科技事業實現了從“基本跟蹤、快速追趕”到“三跑并存、領跑并跑漸多”的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