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未來用戶對智能手機的需求更新不再只是一個“物”的載體要求,而是服務增值和知識鏈條。
呂成威:隨著5G市場能量釋放,智能手機的發展空間仍然比較大,目前這種趨勢其實已經初露端倪。
洪仕斌:在平穩發展階段,行業“江山已定”,巨頭的江湖地位基本無可更改,智能手機行業也是如此。
(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 胡敏;東莞市電子信息行業協會副會長、東莞智能產業協會副會長、樂琪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呂成威;智能手機行業觀察家 洪仕斌)
近兩年來,智能手機市場增速放緩、手機出貨量下滑等消息,不斷從數據統計公司傳出。而今年以來,智能手機市場“放緩”“下滑”的聲音愈加刺耳。
2007年,蘋果公司推出了第一代iPhone。次年,首款搭載安卓系統的設備發布,拉開了智能手機行業的快速增長時代。經過多年的快速增長后,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在消費者等待下一波突破性功能之際增長放緩。
統計報告稱,2017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總出貨量為4.59億部,較2016年下跌4%,這也是中國首次出現智能手機年總出貨量下滑。知名市場研究公司IDC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總體同比下滑1.8%,這已是連續第三個季度同比下滑。
智能手機行業,從之前飛速發展到現在增速放緩,主要原因是什么?未來發展前景如何?東莞作為智能手機制造重鎮,如何應對行業的變動?東莞日報特邀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胡敏,東莞市電子信息行業協會副會長、東莞智能產業協會副會長、樂琪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呂成威,以及智能手機行業觀察家、廣州粵成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洪仕斌進行解讀分析。
增速放緩與需求飽和有關
記者:IDC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總體同比下滑1.8%,這已是連續第三個季度同比下滑。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包括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胡敏:從去年到今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包括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出貨量看,的確一直處于下滑態勢。主要原因是這一代智能手機用戶基本飽和。我們可以看到,自從蘋果智能手機出現以來,從2G、3G到現在的4G應用,均出現間歇性的市場高峰,但這一兩年,智能手機的滲透率基本飽和,智能手機的生命周期也在延長。從世界市場看,基本形成了韓國三星、美國蘋果、中國華為三大智能手機市場格局,而在中國市場,除了華為手機,OPPO、vivo、小米手機等異軍突起,既分割了各層次市場,也基本覆蓋了用戶多層次多價位需求,市場暫時進入了一個飽和期,此外,智能手機技術更迭進入一個平緩期、手機價格暫時進入穩定凝固期,三個原因疊加,達到了一個供需平衡。另外,用戶對品牌認同度也進入了一個穩定時期,這也使得市場格局基本平衡。
呂成威:智能手機增速放緩,主要有四大原因:其一,與全球環境或局勢有關。某些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對智能手機行業造成影響,一些供應商因此處于猶豫焦灼狀態。其二,與消費變化和需求飽和有關。現在人們的電子產品消費觀念漸趨理性,而不像之前那樣“消費饑渴”。之前,很多人一年都要換一部手機,而現在,手機用了一兩年,仍然可以繼續用。現在手機制造工藝很好,難以很快淘汰舊機,所以更換手機的需求并不迫切。其三,與5G即將推出有關。5G手機正式推出之前,行業很多人都在觀望,市場還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其四,與手機制作工藝變化有關。5G智能手機不僅速度會非常快,而且其制造工藝也與4G手機工藝不同。現在很多企業,包括蘋果、華為、小米,都在對5G手機新工藝,包括手機外殼材質等進行嘗試。
洪仕斌:智能手機市場增速放緩,與產品的生命周期有關。從導入期到成長期、成熟期,再到飽和期、衰退期,在智能手機的生命周期中,沒有出現創新式概念或功能,智能手機就會明顯進入成熟期或飽和期。以蘋果手機為標志,智能手機發展至今,已經有十多年歷史,而在國內市場中,除了蘋果和三星,華為、OPPO、vivo等出貨量也猛增,智能手機進入飽和期。之前,人們把智能手機作為快消品,每年都要更換一部手機,不斷追逐最新消費潮流。隨著蘋果手機不斷推出新機型,“果粉”會頻繁換手機。而現在,人們的消費觀念回歸理性,手機功能不夠用或手機壞掉,才會更換手機。總之,產品生命周期和社會消費觀念變化,推動智能手機市場增速放緩。
市場會有波動但整體平穩
記者:從更長的時段看,當前智能手機市場變化是否具有標志性意義,是屬于階段性的正常波動,還是趨勢性變化?展望未來,智能手機市場前景和走勢會怎樣?
呂成威:目前增速放緩僅僅是階段性變化。對于任何新產品,市場都會從需求急迫性過渡至需求理性階段。智能手機發展早期,消費者為追求時尚頻繁換手機,但到了理性消費階段,消費者將手機視為剛需,只有當自己真正需要時,才會購買新的手機。展望未來發展,智能手機與電子信息發展是具有相關性的。電視機、單反、平板的市場消費都在漸漸萎縮,而5G網絡可以集中滿足通話、看電影、上網等多種需求,5G手機將是一個集成多媒體的終端平臺。所以,隨著5G市場能量釋放,智能手機的發展空間仍然比較大。這種趨勢其實已經初露端倪,比如我們現在出差,經常不用帶電腦、平板,而只帶一部手機和充電器,就可以解決通訊、上網和工作的問題。
洪仕斌:智能手機已經相當成熟,目前智能手機市場增速放緩,并不意味著會出現更大的變動。當前,智能手機市場發展處于平穩階段,所以,不會像產品導入期那樣,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也不會像成長期那樣,市場每年呈梯度遞增。在產品成熟期,市場呈現水平式發展,即使有上漲下降,幅度也十分有限。在平穩發展階段,行業“江山已定”,巨頭的江湖地位基本無可更改。智能手機行業也是如此,頭部企業主導下的行業格局會延續下去。
胡敏:目前這一市場格局,感覺還要維持兩三年時間,在目前智能手機功能基本完備,大的技術突破還沒有來臨之際,智能手機市場總體格局不會馬上出現大的變化。從智能手機技術變化周期看,技術的進一步突破需要伴隨用戶體驗需求的新變化。未來用戶對手機的需求,需要融入語音智能感知系統、3D、人工智能技術的迭代升級,現在這方面技術升級正在推進,還有就是5G技術的突破和廣泛運用,還需要一段時間。所以,這幾年應當是智能手機發展的“靜默期”。唯一的變化就是,市場格局在高端用戶和中低端用戶、發達國家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市場分布的變化,不是總需求量的變化,而是市場分布結構性的調整。
莞產手機有望搶占更大市場
記者:東莞是制造業之都,電子信息產業是制造業大頭。而且,近年來,華為、OPPO、vivo等莞產智能手機所占全球市場份額大增。東莞智能手機行業如何應對市場增速放緩?
洪仕斌:華為、OPPO、vivo等國產智能手機快速崛起,甚至在消費電子板塊,中國制造所占據的市場份額大增,這是有產業背景支撐的,和我們的市場、產業鏈、要素成本等綜合因素有關。可以預見,未來在消費電子領域,中國在全球的市場份額還將繼續上升。與蘋果、三星相比,國產手機只是在品牌方面有一定差距,但在技術上差別不是很大。具體到東莞,幾家著名的莞產智能手機,其實仍在高速增長,我們對此不用特別擔心。在目前行業的成熟階段,各個企業其實主要就是“搶蛋糕”,幾家大的莞產手機只要保持企業競爭力,就能擠占其他手機市場份額,依然會保持增長的態勢。所謂市場增速放緩,針對的可能不是它們,而是其他企業。
呂成威:現在一些制造行業的氛圍比較低沉,一些人對于行業面臨的變局反應比較遲鈍,有溫水煮青蛙之感。建議行業還是應該沉下心來,針對關鍵的技術或工藝,進行研發創新。5G時代,東莞有這么多知名手機品牌,如果在本地科技創新區域,建立5G手機配套研發基地,那么,未來東莞智能手機行業肯定會有長足發展。
胡敏:中國智能手機行業發展是可圈可點的,無論是質量、市場占有率,還是消費體驗和品牌擴展度,都取得了長足進展。這同樣是東莞新型信息制造業新的亮點,是東莞新的產業集群優勢。但在智能手機技術未來新一輪升級進程中,東莞智能手機發展要未雨綢繆,可以在三個方面著力:一是面向未來人工智能的應用前景,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聚合”程度,在場景技術上力求突破;二是進一步培育客戶黏性,不斷提升用戶的品牌忠誠度;三是一定要拓展全球視野和產業鏈視野,既要將目標轉向高端市場,增強這一類市場的滲透性,更要擴張智能手機的服務價值,未來用戶對智能手機的需求更新不再只是一個“物”的載體要求,而是服務增值和知識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