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經濟半年報16日公布。多項經濟指標延續穩中向好態勢,顯現七大亮點。
經濟增速連續12季度保持穩定
據官方數據,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418961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6.8%。其中,二季度GDP增速為6.7%,連續12個季度穩居6.7%至6.9%區間。經濟增速在波動范圍只有0.2個百分點的區間內平穩維持12個季度之久,這在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尚屬首次。
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在增速穩定的同時,中國經濟增長質量也在提升,產業結構、需求結構、工業結構、貿易結構均有所優化。
上半年,中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54.3%,比上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資本形成總額的兩倍,消費貢獻增強態勢仍在持續。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產量比去年同期幾乎成倍增長;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逾30%。
物價就業雙穩定
中國物價已多年保持在2%左右的低水平。上半年中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個百分點,其中6月當月上漲1.9%。
就業形勢亦在平穩中不斷改善。6月當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8%,比去年同期下降0.1個百分點;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也低于去年同期。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顯效
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均有進展。上半年,中國工業產能利用率比一季度提高0.2個百分點,也好于去年同期;6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下降了近七分之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和每百元主營業務中的成本雙雙下降;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農業投資同比增速均快于同期投資總體增速,多年“欠賬”正在加速彌補。
民眾獲得感提升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加大的背景下,中國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上半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同期,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7,比上年同期縮小0.02,表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進出口較快增勢不改
貿易保護主義持續升溫并未影響中國外貿穩中向好。2018年上半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4.12萬億元,同比增長7.9%,依然處于中高速增長水平。其中,出口同比增長4.9%,進口增長11.5%,貿易順差9013.2億元,收窄26.7%。
市場預期保持景氣
6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達51.5%,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達55.0%,綜合PMI為54.4%,均高于榮枯線50。作為衡量經濟景氣程度的重要“風向標”,這些先行指標保持在擴張區間意味著市場預期仍然保持景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