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有則新聞說,6月20日零時至28日24時,青海將連續9天216小時全部使用清潔能源供電,所有用電均來自水、太陽能以及風力發電產生的清潔能源,此舉將繼去年的"綠電7日"之后再創世界紀錄。截至2017年底,青海太陽能發電量達到113億千瓦時,居全國第一。
這件事被新華社、人民網等各大黨媒報道,青海省只是個開始,未來的城市,都將成為青海省,100%使用清潔能源,這就是光伏的未來市場。
模式一:光伏扶貧,能發電又致富
2016年,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格爾木10兆瓦定點扶貧瑪多光伏電站建成投運,投運當年實現收益380萬元,全部精準到戶。
據統計,去年青海建成扶貧光伏11萬千瓦,扶持貧困戶2200戶以上。885個小城鎮中心村實施了農網改造升級,70個貧困村通了動力電。
國家下調了分布式光伏補貼,但,光伏扶貧的補貼沒有變!咱們是到2020年實現脫貧,作為精準扶貧手段之一的光伏扶貧,還將持續被各省市縣廣泛使用!
模式二:100%綠色能源產業基地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大數據產業園目前已在共和縣啟動,該產業園將打造中國首個100%利用綠色能源建設和發展的大數據產業示范基地。海南州大數據產業園將重點發展智慧政務、智慧能源和智慧旅游等應用和產業,引進云計算、智能制造、大數據交易、智慧城市、藏語數字出版、電商商務、文化創意等大數據及相關產業。并利用當地充沛多樣的清潔能源為產業基地提供100%綠色電力。
為保證產業基地的用電,屋頂光伏電站、光伏建筑一體化等項目將慢慢成為市場所需。
模式三:光伏工商業項目升溫
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南川工業園區10.1兆瓦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是青海省內目前最大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項目,項目建成首年發電量為1288.425萬千瓦時,25年發電量累計28551.498萬千瓦時,年均發電量1142.060萬千瓦時,首年等效利用小時數為1266.0小時,年均利用小時數為1122.2小時。預計平均每年可累計節約標準煤3723.116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9281.72噸、二氧化硫7.479噸、氮氧化物3.701噸,粉塵1.114噸。
自發自用項目是政策傾向,也是光伏發電的大勢,用電量大的工商業,安裝光伏電站,可以節省白天用電電費。
除此之外,光伏+取暖、光伏+交通、光伏+小產品等都將成為市場下一個風口。
這些省市,已經在行動。
北京:發布《2018年北京市農村地區村莊冬季清潔取暖工作方案》,明確2018年10月31日前,完成450個農村地區村莊住戶“煤改清潔能源”任務,同步完成450個村委會和村民公共活動場所、5.38萬平方米籽種農業設施“煤改清潔能源”工作,基本實現全市平原地區村莊住戶“無煤化”。
河北省:村級扶貧電站與集中扶貧電站享受0.2元連續3年的補貼。
甘肅省:光伏扶貧工程計劃總裝機規模42.85萬千瓦;有序開展分布式光伏電站、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
山東聊城:出臺《2018年聊城市冬季清潔取暖工作方案 》,東昌府區計劃改造21000戶,臨清市計劃改造20451 戶,冠縣計劃改造16000戶,莘縣計劃改造14000戶,陽谷縣計劃改造25000戶,東阿縣計劃改造21446戶,茌平縣計劃改造21570戶,高唐計劃改造18000戶,開發區計劃改造8322戶,高新區計劃改造3357戶,度假區計劃改造3629戶,全市合計計劃改造172775戶。
山西臨汾:根據《臨汾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2017-2019年“一城三區”清潔取暖工程的指導意見》,2018年,全市清潔取暖改造任務0.26億平方米,全市清潔取暖總面積達到1.08億平方米,清潔取暖率達到70%。汾河河谷區域內“一城三區”應率先實現清潔取暖,分別向南北擴張推進,以堯都、洪洞、襄汾、侯馬、霍州、翼城、曲沃7個平川縣(市、區)為重點穩步推進。
只想告訴大家,光伏新政之后,光伏市場并不是沒有了,是有的,而且有很多事可以做,大家在等待政策細則出臺的同時,不妨也從其他方向看看這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