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停戰,新的經貿關系也隨之開啟。美國當地時間5月20日,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美中兩國已就框架問題達成協議,同意停打貿易戰,雙方將繼續就經貿問題保持磋商。同時姆努欽還透露,美國商務部長羅斯近期即將訪華。就在姆努欽接受采訪的前一日,中美兩國已經就雙邊經貿磋商發表聯合聲明,敲定了兩國在制造業、服務貿易、知識產權等多個領域的合作方向,并就這些領域的具體合作形式留下了“活扣”以待后期繼續磋商。
服貿合作期待雙贏結局
根據聯合聲明,中國不僅將大量增加自美購買服務,中美雙方還就創造有利條件增加服務貿易達了共識。可見,在一個新的經貿關系下,兩國的服貿生意也將大踏步式加速升級。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曾表示,美國是中國服務貿易逆差最大的來源國,且近年來逆差額快速增長。據商務部數據顯示,2006-2016年,中美服務貿易總額增長3.3倍,而逆差增長了近33.7倍。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投資研究中心主任盧進勇表示, 教育、旅游、金融、保險、專業服務、計算機等領域服務,在美國對中國服務貿易出口中名列前茅,總體來說,美對中服務業出口主要集中在技術密集、資本密集和智力密集的新興服務領域。相較之下,中對美在服務業方面的出口主要在旅游、教育等傳統服務業方面,但是近年來,中國在計算機、金融等技術密集服務業方面的對美出口也在逐漸擴大。
盧進勇指出,中美兩國在下一階段談判過程中,美國可能會向中方提出繼續擴大進口技術密集、智力密集等領域服務的要求。但同時,盧進勇也強調,本身中國近幾年就在不斷擴大成服務業對外開放,雙方如果達成新的合作,也將會倒逼我國服務業加速開拓新型業務。而這對于中國服務業競爭力的提升、標準的規范,以及自我創新等都將產生積極影響,“因此,兩國之后在服務貿易方面進行的談判,也必將迎來一個雙贏的結局”。
制造業轉型契機
本次聯合聲明中,中美雙方還就擴大制造業產品進行了討論,但僅“達成共識”,這意味著,雙方在具體細節上,還需要下一步的談判。
在制造業,中美合作不斷加強,并根據自身優勢在產業和價值鏈上進行了密切分工與合作。“美國以高端制造業為主,在產品研發上具有優勢,我國勞動力密集,具有加工裝配的優勢。同一條產業鏈,既包含高端環節,也包含低端環節,以手機制造為例,美國負責研發芯片,而我國負責組裝手機。”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介紹,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中美在制造業上就展開合作,共涉及IT、汽車、手機、紡織、服裝等多個領域,幾乎美國大型企業都和我國有合作往來。
白明預測,“中國制造2025”將繼續成為中美下一步談判的重點話題。事實上,美國等發達國家已開始重振制造業,與此同時,我國正進入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轉變的關鍵時期。
知識產權開啟“強監管”
根據聯合聲明,雙方在磋商中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同意加強合作,中方承諾將修訂《專利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張茉楠認為,“此次聯合聲明中,美方提出的保護知識產權、開放投資市場等一些結構性訴求,與我國改革開放的大方向是契合的,并不是美方要求我們這么做,而是我們需要通過解決這些結構性問題,推動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
在商務部研究院區域合作中心主任張建平看來,聯合聲明中有關中美知識產權合作的提法其實反映出美方對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嚴格程度上仍存擔憂,“近年來,大量美國企業在中國投資,需要接受中國法律的監管,因此,美國希望中國能加速完善知識產權的立法、執法,強化相關政策對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張建平表示。
“近年來,我國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下了很大力氣,包括將商標和專利劃歸到國家知識產權局實施統一管理”,北京市漢卓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律師朱立新表示,與此同時,知識產權案件的侵權賠償力度也在逐年加強,不少法院會利用舉證規則,突破現行法律規定上限,對侵權人判處數百萬元乃至上千萬元的賠償金額。
在朱立新看來,下一步相關部門可以在商標審查時間、成本方面繼續推進優惠和便利。朱立新舉例稱,比如,目前我國商標注冊費用已經由最高800-1000元降到300元,未來還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