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司調研員駱鐵軍近日在佛山召開的會議上面對即將出臺的《鋼鐵產業政策》的出臺背景以及制訂這項政策的出發點作了介紹,并就各方關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闡述。據駱鐵軍介紹:中國...
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司調研員駱鐵軍近日在佛山召開的會議上面對即將出臺的《鋼鐵產業政策》的出臺背景以及制訂這項政策的出發點作了介紹,并就各方關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闡述。
據駱鐵軍介紹:中國鋼產量2004年達到27200萬噸,連續9年列世界第一。而自從21世紀以來中國鋼產量連續幾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這個速度令世人驚奇?;仡欀袊撹F工業歷史可以發現:中國鋼產量直到1986年才達到5221萬噸,實現第一個5千萬噸用了36年;到了1996年鋼產量達到1億零1百萬噸,第二個5千萬噸用了10年;2001年鋼產量達到1億5,實現第三個5千萬噸用了5年;后來鋼產量增長很快,到2003年已經達到2億2千萬噸,實現第四個5千萬噸用了2年;而去年鋼產量達到2億7千萬噸,實現這5千萬噸只用了1年時間。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呈現出加速增長的勢頭。2003年鋼鐵工業增加值2824億元,占GDP的2.42%。這說明鋼鐵工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的支柱產業。2003年是我國鋼鐵固定資產增速最快的一年,達到106.4%,2004年降到26.9%,但仍是在高基數下實現的增長,各地紛 紛上馬鋼鐵項目,在此情況下國家有必要出臺鋼鐵產業政策和規劃,通過法規形式指導行業的發展。目前《鋼鐵產業發展政策》已經國務院常務辦公會原則通過,進行修改后,將對社會公開發布。
鋼鐵總量
在談到世人非常關心的鋼鐵產業總量的問題時駱鐵軍介紹:中國需要多少鋼的問題是各方面,包括許多冶金界老領導十分關注的問題,各方也都有自己的見解。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制訂產業政策與中長期規劃時就這個問題同中國工程院就鋼鐵消費總量進行了測算,并在此基礎上對中國鋼鐵消費量進行了預測:2005年中國需要鋼約3.0億噸(不銹鋼板400萬噸),2010年需求量為3.4億噸(不銹鋼板600萬噸),2015年為3.5億噸,2020年可能降為3.2億噸(不銹鋼板800萬噸)。預計到2015年鋼的需求量會達到一個峰值,大約是3.5億噸左右。此后會有一段時期的平穩發展,并有可能略有降低。這樣本世紀前20年中國鋼材的積累量就會有約60億噸,這樣中國鋼鐵總的消費積累量能達到80億噸左右。
根據發達國家經驗,一個國家的鋼材產量消費量都是在進入工業化后急劇增長,在完成基礎設施建設,進入后工業化后產量與消費量都會有所下降。比如1973年美國和日本鋼產量分別達到1.37億噸和1.19億噸。前蘇聯在1983年達到1.53億噸后也開始下降。從積累量看,1901-2004年美國鋼消費積累量為82億噸,前蘇聯為60億噸,日本為38億噸,中國為30億噸。因此,對于中國的鋼材消費要保持清醒的認識,在規劃各自企業的發展中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當然,總量只是一個參考,關鍵還是競爭力。
產業布局
在鋼鐵布局這一問題上,駱鐵軍介紹:過去我國的鋼鐵產業布局都是依原料而建的,而且在1958年“大躍進”期間各省都建立了自己的鋼鐵企業。近幾年這些企業由幾十萬噸的規模發展到上百萬噸至幾百萬噸的水平,有的甚至達到千萬噸級的水平?,F在來看有許多企業的布局是不合理的,比例在74家重點企業中有18家企業設在省會城市,有34家設在百萬人口的大城市。2000年以來嚴重缺乏水資源的華北地區和缺少能源而鋼鐵集中的華東地區又建設了一大批鋼鐵企業。致使總體布局不合理的矛盾進一步加劇,也為以后結構調整留下了隱患。針對這種情況,新的產業政策提出了明確要求:要綜合考慮礦產資源、能源、水資源、交通運輸、環境容量、市場和利用國外資源,新增能力要和淘汰落后結合。
目前我國廣東、廣西、福建、遼寧等沿海地區都規劃了大型鋼鐵企業,其長遠規劃都在千萬噸級甚至兩千萬噸級以上。沿海地區發展鋼鐵工業具有交通運輸等便利條件,在利用國外資源與能源方面具有優勢。但與此同時,許多內陸鋼鐵企業也要發展。因此如何平衡好這兩方面關系也成為產業政策中的一個難點。國家在這方面的決策也非常慎重,如首曹妃甸項目是綜合了考慮了首鋼的冷軋熱軋項目已經獲得審批、北京奧運會、首鋼搬遷、河北省壓縮760萬噸鋼鐵規模等因素 而確定的。該項目有望成為沿海地區建廠與環境壓力城市企業搬遷的一個示范,國家也希望將它作為鋼鐵工業布局調整的一個嘗試。
行業門檻
《鋼鐵產業政策》在鋼鐵行業的“門檻”設定方面也做了一些嘗試,設置了技術與企業規模兩個門檻??紤]到目前中國鋼材品種以長材為主的特點,今后的發展方向應以板材為重點。因此在設備上應以大型化為發展方向,例如高爐要達到1000立方米以上,轉爐在120噸、電爐達到70噸以上等。當然這些“門檻”也會根據現實情況加以調整。在企業規模方面,例如跨地區投資的鋼鐵企業,企業當年的鋼產量要達到500萬噸以上,特鋼企業要達到50萬噸以上;外資企業要投資中國鋼鐵企業,當年鋼產量要達到1000萬噸以上,特鋼企業要達到100萬噸以上。對此駱鐵軍解釋:由于鋼鐵行業是一個資金密集型、資源密集型行業,它的布局對國民經濟與交通運輸都有很大影響,所以設置門檻對國家的綜合平衡協調國民經濟各方面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產業集中度
產業集中方面,駱鐵軍介紹說新的產業政策有很大的章節是有關產業集中度的。新的產業政策鼓勵鋼鐵企業通過聯合重組實現跨地區的資產流動,提高產業集中度。發展改革委提出的目標是:到2010年我國前十大鋼鐵企業產量應達到總產量的50%,到2020年要達到70%。并提出要培養一到兩個三千萬噸級的企業與幾個千萬噸級的企業。據統計:2004年中國前15大鋼鐵(500萬噸以上)產量只占總產量的45%??梢韵胂螅喝绻獙崿F上述目標,光靠企業自己投資擴大規模是無法實現的,只有通過聯合重組等手段。預計企業間的兼并重組將成為今后發展的大勢所趨,而發展改革委也希望國內的大型企業在這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
據駱鐵軍介紹:中國鋼產量2004年達到27200萬噸,連續9年列世界第一。而自從21世紀以來中國鋼產量連續幾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這個速度令世人驚奇?;仡欀袊撹F工業歷史可以發現:中國鋼產量直到1986年才達到5221萬噸,實現第一個5千萬噸用了36年;到了1996年鋼產量達到1億零1百萬噸,第二個5千萬噸用了10年;2001年鋼產量達到1億5,實現第三個5千萬噸用了5年;后來鋼產量增長很快,到2003年已經達到2億2千萬噸,實現第四個5千萬噸用了2年;而去年鋼產量達到2億7千萬噸,實現這5千萬噸只用了1年時間。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呈現出加速增長的勢頭。2003年鋼鐵工業增加值2824億元,占GDP的2.42%。這說明鋼鐵工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的支柱產業。2003年是我國鋼鐵固定資產增速最快的一年,達到106.4%,2004年降到26.9%,但仍是在高基數下實現的增長,各地紛 紛上馬鋼鐵項目,在此情況下國家有必要出臺鋼鐵產業政策和規劃,通過法規形式指導行業的發展。目前《鋼鐵產業發展政策》已經國務院常務辦公會原則通過,進行修改后,將對社會公開發布。
鋼鐵總量
在談到世人非常關心的鋼鐵產業總量的問題時駱鐵軍介紹:中國需要多少鋼的問題是各方面,包括許多冶金界老領導十分關注的問題,各方也都有自己的見解。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制訂產業政策與中長期規劃時就這個問題同中國工程院就鋼鐵消費總量進行了測算,并在此基礎上對中國鋼鐵消費量進行了預測:2005年中國需要鋼約3.0億噸(不銹鋼板400萬噸),2010年需求量為3.4億噸(不銹鋼板600萬噸),2015年為3.5億噸,2020年可能降為3.2億噸(不銹鋼板800萬噸)。預計到2015年鋼的需求量會達到一個峰值,大約是3.5億噸左右。此后會有一段時期的平穩發展,并有可能略有降低。這樣本世紀前20年中國鋼材的積累量就會有約60億噸,這樣中國鋼鐵總的消費積累量能達到80億噸左右。
根據發達國家經驗,一個國家的鋼材產量消費量都是在進入工業化后急劇增長,在完成基礎設施建設,進入后工業化后產量與消費量都會有所下降。比如1973年美國和日本鋼產量分別達到1.37億噸和1.19億噸。前蘇聯在1983年達到1.53億噸后也開始下降。從積累量看,1901-2004年美國鋼消費積累量為82億噸,前蘇聯為60億噸,日本為38億噸,中國為30億噸。因此,對于中國的鋼材消費要保持清醒的認識,在規劃各自企業的發展中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當然,總量只是一個參考,關鍵還是競爭力。
產業布局
在鋼鐵布局這一問題上,駱鐵軍介紹:過去我國的鋼鐵產業布局都是依原料而建的,而且在1958年“大躍進”期間各省都建立了自己的鋼鐵企業。近幾年這些企業由幾十萬噸的規模發展到上百萬噸至幾百萬噸的水平,有的甚至達到千萬噸級的水平?,F在來看有許多企業的布局是不合理的,比例在74家重點企業中有18家企業設在省會城市,有34家設在百萬人口的大城市。2000年以來嚴重缺乏水資源的華北地區和缺少能源而鋼鐵集中的華東地區又建設了一大批鋼鐵企業。致使總體布局不合理的矛盾進一步加劇,也為以后結構調整留下了隱患。針對這種情況,新的產業政策提出了明確要求:要綜合考慮礦產資源、能源、水資源、交通運輸、環境容量、市場和利用國外資源,新增能力要和淘汰落后結合。
目前我國廣東、廣西、福建、遼寧等沿海地區都規劃了大型鋼鐵企業,其長遠規劃都在千萬噸級甚至兩千萬噸級以上。沿海地區發展鋼鐵工業具有交通運輸等便利條件,在利用國外資源與能源方面具有優勢。但與此同時,許多內陸鋼鐵企業也要發展。因此如何平衡好這兩方面關系也成為產業政策中的一個難點。國家在這方面的決策也非常慎重,如首曹妃甸項目是綜合了考慮了首鋼的冷軋熱軋項目已經獲得審批、北京奧運會、首鋼搬遷、河北省壓縮760萬噸鋼鐵規模等因素 而確定的。該項目有望成為沿海地區建廠與環境壓力城市企業搬遷的一個示范,國家也希望將它作為鋼鐵工業布局調整的一個嘗試。
行業門檻
《鋼鐵產業政策》在鋼鐵行業的“門檻”設定方面也做了一些嘗試,設置了技術與企業規模兩個門檻??紤]到目前中國鋼材品種以長材為主的特點,今后的發展方向應以板材為重點。因此在設備上應以大型化為發展方向,例如高爐要達到1000立方米以上,轉爐在120噸、電爐達到70噸以上等。當然這些“門檻”也會根據現實情況加以調整。在企業規模方面,例如跨地區投資的鋼鐵企業,企業當年的鋼產量要達到500萬噸以上,特鋼企業要達到50萬噸以上;外資企業要投資中國鋼鐵企業,當年鋼產量要達到1000萬噸以上,特鋼企業要達到100萬噸以上。對此駱鐵軍解釋:由于鋼鐵行業是一個資金密集型、資源密集型行業,它的布局對國民經濟與交通運輸都有很大影響,所以設置門檻對國家的綜合平衡協調國民經濟各方面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產業集中度
產業集中方面,駱鐵軍介紹說新的產業政策有很大的章節是有關產業集中度的。新的產業政策鼓勵鋼鐵企業通過聯合重組實現跨地區的資產流動,提高產業集中度。發展改革委提出的目標是:到2010年我國前十大鋼鐵企業產量應達到總產量的50%,到2020年要達到70%。并提出要培養一到兩個三千萬噸級的企業與幾個千萬噸級的企業。據統計:2004年中國前15大鋼鐵(500萬噸以上)產量只占總產量的45%??梢韵胂螅喝绻獙崿F上述目標,光靠企業自己投資擴大規模是無法實現的,只有通過聯合重組等手段。預計企業間的兼并重組將成為今后發展的大勢所趨,而發展改革委也希望國內的大型企業在這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