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增長進入換擋期,傳統制造業的發展步伐也逐漸從高速發展向中低速發展轉變。如今,統制造業經過30年的高速增長,傳正面臨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而在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3D打印技術作為高端制造及修復領域的重要手段,為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的突破口。
3D打印也稱為增材制造技術,以數字模型為基礎,實現了制造從等材、減材到增材的重大轉變?!?D打印體現了信息技術與先進材料技術、數字制造技術的密切結合,是我國制造業升級發展的重要方向?!惫ば挪孔笫廊硎荆鳛轭嵏矀鹘y制造模式的新興技術,3D打印能有效降低產品開發成本,縮短新產品開發周期,有助于改變我國制造業長期處于價值鏈低端的不利局面。
由此,我國把3D打印產業列為'中國制造2025’的發展重點。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王鵬表示,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我國3D打印產業規模增長很快,目前已在航空航天、汽車、生物醫療、模具制造、文化創意等領域得到初步應用。據中國增材制造產業聯盟統計,2016年我國增材制造產業規模已達80億元,2017年產業規模有望突破100億元。
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3D打印產業起步較晚,整體存在專用材料質量穩定性能低、打印裝備安全性能和打印精度低、核心器件的國產化率低、軟件自主化率比較低等問題,不僅無法完全滿足工業領域批量化、規模化的應用需求,也限制了該技術普及應用。
“我國3D打印產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政策環境的持續優化。”劉康說道,2017年我國對3D打印的政策支持突出,在這一年中出臺了8項對3D打印的支持政策,涉及國家部門多達23個。中央財政更是通過“增材制造與激光制造”國家重點技術專項,支持符合條件的增材制造工藝技術、裝備及其關鍵零部件研發,研究將符合條件的增材制造納入“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支持范圍。未來隨著國家對3D打印技術的支持力度的加大,我國3D打印產業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