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18日廣州舉辦的北京鐵礦石交易中心2018年年會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王穎生對新一年鋼鐵供需基本形勢做出了分析和預測。
王穎生認為:“2018年總體上國內的鋼鐵需求相對穩定,或者說是增量有限。”這其中的原因可以從房地產和基建兩個基本方面去分析。從2017年和2016年的情況看,房地產的發展有些出乎意料,大家原本認為2017年的房地產會有所降溫,但是隨著2016年去庫存的提出,加上房地產企業手握大量的資金,這一年的房地產市場保持了紅火。
2018年房地產市場這一態勢會不會繼續?王穎生認為,從中鋼協掌握的情況看,“大的概率還是不會下降,但具體增量是多大,現在還不太好說。“特別是最近,國土部又提出土地供應的多元化,這給房地產市場帶來了新的利好。
如果房地產不下降,第二個因素就是基礎設施建設。包括PPP項目在內的基建,在2017年和2016年增量很大,從目前的各種項目進展看,預計2018年也不會有什么大的下降。
其三,制造業總體上是保持增長的。制造業當中不確定的是間接的出口。出口貿易總額里面,有58%是機電產品。從現在國際經濟的狀況看,還是會保持一個相對的穩定。
最后,鋼鐵出口方面。2017年出口了7500萬噸鋼材,和2016年比少了3000多萬噸,下降了30%。2018年會怎樣?從2017年下降的這3000多萬噸來看,主要以長材為主。這其中,螺紋鋼國內的價格已經是高于國際的價格,因此國內的鋼廠沒有出口的意愿。從板材看,很多大的鋼廠的出口量很好,其直接出口的量在增量,間接通過貿易商的出口量在下降。
“因此,從總體的需求上,2018年應該是相對穩定,或者說略有增加的。但從供應端看,不確定性在增加。”王穎生分析說,這其中的原因在于,第一就是取暖季結束后的變化。在取暖期這一段時間,國內鋼鐵日均產量是在220萬噸上下,2017年最高的產量日均產量達到了245萬噸,如果3月15日取暖期過了以后,鋼廠復產速度很快,那有可能會接近250萬噸上下,這樣一天的產量就增加20萬到30萬噸,這很有可能會帶動原料的需求,同時拉下鋼材的價格。
第二個變動的因素是環保。王穎生表示,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三大目標,其中一個就是環保。環保治理各個地方政府的壓力或者說力度會越來越大,這會跟鋼廠的生產帶來不小的影響。這方面,京津冀地區是一個經驗。限產改善天氣,很可能也會在其他地區效仿。
王穎生同時認為,伴隨著地條鋼等隱形產能的徹底出清,鋼鐵的統計數據變得更加地準確,市場越來越透明,炒作的空間越來越少。
2018年1月18日,西本新干線的鋼材現貨價格指數為4020點,較之12月初的5230點下降了1200多點。來自期貨市場的分析人士向經濟觀察網表示,眼下的價格水平,是采暖季限產、用工淡季等各種供需因素作用下的平衡點。預計在年后房地產、基建等大量開工之后,鋼鐵供需市場和價格還將發生新的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