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寫了一系列文章論述單多晶的競爭格局,基于大量事實的最終結論是:單晶2018年的市占率將會突破50%,2020年單晶的市占率會突破80%甚至以上。
我在文章中一再的反復強調所有的探討都是產業內的技術路線的探討,和公司的投資價值無關,但我看到眾多評論當中還是有人基于我的數據得出:可以買隆基股份的結論。
單晶路線將會成為主流≠能買隆基股份。買公司是要看利潤的,要看行業供需,還要看公司估值。所以僅僅根據單晶硅片將會成為主流就得出隆基必勝、隆基能買的結論是荒唐的、可笑的。
很多人笑我既看好單晶的路線又不看好隆基的股票,說我腦子混亂。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只有穿透事物的本質,看清楚每一個結論背后的邏輯,才能明白我為何這么“分裂”。
很擔心我單多晶技術路線的探討會誤導朋友們,特意寫下此文,以作警醒。
正文部分:2018年單多晶硅片將會迎來一場惡戰
從性價比上來講,單晶硅片已經具有了很多優勢,按照我們的測算,單多晶硅片保持1元的合理價差的話,會使得多晶硅片不賺錢,單晶硅片依然能保持15%的毛利率。但是單晶替代之路絕非坦途,具體到明年的市場格局,會有諸多不利于單晶硅片的因素:
1、首先,我們不能把消費者假設成完全理性人,消費者行為學也告訴我們,消費者由于專業知識的匱乏,做出消費決策的過程中并不能保持完全理性,尤其對于分布式光伏崛起的大的市場環境下,千千萬萬的戶用消費者缺乏光伏相關知識,EPC廠商反倒掌握著更多的決定權,而EPC廠商會在成本環節做更多考量,甚至有的EPC廠商按照“塊數”賣光伏板,這就導致單晶硅片在2018年未必能保持1元以上的價格差,根據我們的預判,具體到硅片環節,我認為單晶硅片與多晶硅片的價差<0.6元才會對多晶硅片形成有效替代。
2、明年單晶替代多晶會進入深水區,隨著單晶占比的提升,規模較小的第三方多晶硅片廠率先死亡,隨著單晶占比繼續提升,就必然會侵犯到傳統多晶硅片大廠的利益,尤其對于幾家垂直整合的硅片巨頭公司而言,單晶替代尤其困難。晶科、晶澳、阿特斯分別擁有3GW、2.5GW、1.2GW的多晶硅片產能,這些公司擁有強大的銷售能力和較高的品牌認知,在單晶替代多晶的產業進程中,這部分產能一定是最難以被出清的,由于要考慮人員就業和設備折損等問題,這些公司選擇單晶或者多晶時也不能假定其為完全理性人,單晶硅片只能以非常高的性價比才能完成這部分產能的替代。文章的前面幾個小節通過測算我們得出單晶硅片比多晶硅片賣貴1元/張是合理的,但在實際的市場環境中,這種純理論模型的假設計算經常要遇到現實環境的種種挑戰。
3、金剛線的降價,我之前預判,由于2018年金剛線的產能是需求的一倍還有余。預計2018年二季度金剛線的年產能就會達到6000萬km。 有些朋友不明白,為什么金剛線降價有利于多晶硅片而不利于單晶硅片呢?很簡單,目前單晶硅片線耗已經降低到了1米/片以內,如果金剛線價格從0.2元降低到0.1元,對于單晶硅片成本無非是降低一毛錢,而多晶硅片由于消耗更多的金剛線,目前大概需要2米/片,如果金剛下價格下降一半,單張硅片的成本會下降0.2元。多晶硅片由于消耗更多的金剛線,金剛線降價明顯更有利于多晶硅片成本下降。
4、高端市場需求不濟,低端市場不斷崛起。美國市場由于今年201的搶裝備貨的過程中,各個電站運營商已經在倉庫中屯了大于5GW的光伏組件,所以即便明年美國的光伏裝機量不下滑,明年美國市場實際的組件需求量還是要減少,尤其明年上半年,美國倉庫里的組件就足夠滿足電站建設需求。美國市場是典型的“面積相關成本”偏高的國家,青睞高功率密度的單晶組件,明年需求的增長亮點在于印度為代表的新興市場,而印度這樣的新興市場由于面積相關成本更低,更青睞于廉價低效的低端組件,這一市場格局的變動對單晶不利。
5、由于今年單晶硅片產能的過分擴充,而上游高品質硅料擴產相對緩慢,疊加針對韓國OCI的雙反稅率有2.2%提高至4.2%,明年上游的硅料供應將會出現結構性矛盾。單晶用的硅料和普通多晶用的硅料的價格差,將會由現在的五5元/kg拉大到未來的20~30元/kg。單晶用高品質硅料,價格將會相對偏高;多晶硅片由于可以使用菜花料、二級料,甚至可以參入價格低至6美金的冶金料,所以在硅料端的市場行情,明年將會對單晶不利,多晶有利。如果假設明年單晶用的高品質硅料價格高達110元,而多晶硅片在參入使用菜花料時的硅料成本低至90元時,因這20元的硅料價差單晶硅片成本比多晶硅片高0.3元/片。
今年下半年以來,多晶硅片迅速普及金剛線切割,多晶硅片進入了一個成本相對下滑更快的階段,雖然我們通過分析,即便多晶硅片經過金剛線改造之后成本依然無法與單晶硅片匹敵,但是成本更低的多晶硅片足以對隆基為首的單晶硅片廠商造成更多傷害。
單多晶硅片之所以打價格戰,根本上還是因為供過于求,單晶硅片今年獲得了超額的毛利潤,而且因為供不應求一些垂直整合的組件大廠商被制約,種種因素促使單晶硅片在2017年擴產十分猛烈,隆基產能從年初的12GW提升到年底的16.4GW,中環基于多年來在單晶路線上的積淀,擴產計劃更猛烈,從年初的4GW擴產到今年年底的15GW。晶科和晶澳作為傳統組件大廠,為了避免受制于人,防御性的增加部分單晶硅片產能分別為3.5GW和2GW。一邊是單晶硅片的狂熱擴產,另一邊又是多晶硅片金剛線改造以后帶來的產能提升,根據我們前文的數據,金剛線改造后1kg多晶小方錠的出片量由原先的48片提升至59片,明年伴隨著金剛線的細線化良率,每公斤小硅塊的出片數會進一步提升至60片/公斤,相比較于以前提升25%以上。以行業龍頭保利協鑫為例,金剛線技術改造以后,無需添加任何新設備,硅片產能就會由原先的20GW提升到25GW。而且部分企業在金剛線技改過程中逆勢擴張,榮德新能源在江蘇新增3GW的多晶硅片產能,而傳統多晶爐制造商京運通,由于多晶爐銷售情況不佳,直接把賣不出去的多晶爐就地轉化為硅片產能,規模也很大,達到了5GW。
上述表格是一列前瞻性數據,預估行業2018年硅片產能,并做了分類整理,其中綠色部分的公司的由于成本最低,明年相對滋潤,黑色部分的公司由于是新建產能或者是垂直整合廠商,成本低或有銷售渠道,預計產能也會保持高負荷運轉,而紅色部分的公司作為第三方的多晶硅片廠商,產能利用率堪憂,而且明年多晶硅片價格有非常大的可能性滑落至紅色部分廠家的硅片生產的現金成本。據我測算這部分廠家多晶硅片生產的現金成本<3元,這是我預測明年硅片價格的基礎。單晶硅片很顯然無法保持1元以上的價差,結合明年市場環境和單多晶的競爭格局,我粗略估計單晶硅片可以賣貴0.6元,所以極端情況下,單晶硅片的價格也會低至3.6元/片。單多晶硅片將會在2018年迎來一場惡戰,結合我了解到的幾家廠商的產能規劃,展望2020年單晶硅片的市場份額占比大概率要達到80%,單晶硅片最終會取得勝利,但這個勝利得來不易。
結論:
前段時間在和一位產業內的專家討論過程中,我就曾經說過這樣的判斷:2018年多晶硅片會殺向某些廠家的現金成本附近,唯有如此才能有效的讓產能出清,多余多晶硅片這個價格很有可能就是3元/張;對應的,單晶硅片的市場價格也會被拉低到3.6元的超低水平。相比較于今年單晶硅片前三季度硅片均價6元錢來講,3.6元的價格相當于下滑了40%,這是一個很恐怖的下滑幅度了,制造業企業毛利率本來就不高,而且三費支出又必不可少,不可避免的價格戰會給相關公司的利潤籠上一層厚厚的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