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高邑、贊皇、永年和沙河為河北建陶重鎮,每日拋光磚產能超過75萬平方米,為國內最大的拋光磚生產基地。然而在面對市場剛需不足、環保壓力加大等多方面影響,讓河北建陶業必須加速產業升級轉型,發展整體戰略。
本文發于陶瓷信息,作者為崔學鋒;經億歐編輯,供行業人士參考。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河北建陶產業趁勢而起、迅猛發展,形成了高邑、贊皇、永年、沙河等較為集中的建陶產業集群,河北也成為北方重要的建陶生產基地。根據記者實地調查,2014年至2017年的三年間,河北建陶產業發生了巨大變化。
變化之一:產業內部洗牌加速。近三年,在市場競爭加劇、環保壓力增大的背景下,煜珠陶瓷、領世陶瓷等一批投資規模大、設備工藝先進的新建企業強勢進入市場,而一些設備陳舊、經營管理落后的企業倒閉關停,退出歷史舞臺。據統計,2014年以來,河北全省共有9家企業17條生產線倒閉拆除,亦有3家企業3條生產線建成投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另一方面,則是產能過剩加劇,市場長期低迷,環保督查愈加嚴厲,融資渠道變窄,企業生存環境惡化。
變化之二:轉型升級明顯加快。新設備、新技術得到廣泛運用,自動打包機、揀磚機等新設備也得到廣泛應用。產品展示水平大幅提升,多家陶企新建成全新的營銷展廳,在品牌上的投入亦持續加大。特別是領世陶瓷節能環保干法制粉生產線成功投產,金匯陶瓷簽訂大規格全拋釉干法制粉合同,加速推動了河北建陶產業的轉型提升。
變化之三:產品結構持續優化。拋光磚明顯縮減,仿古磚、拋釉磚顯著增加,以及通體大理石、現代仿古磚、柔光磚、薄板等熱門產品的出現,都充分說明產品結構的優化,產品檔次的提升,以及產業結構的趨向和變化。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拋光磚生產線大部分轉產拋釉磚,河北雖然拋光磚生產線及產能大幅縮減,但仍以每天75.3萬平方米的產能,成為全國最大的拋光磚生產基地。
變化之四:能源轉換穩步推進。2017年4月,高邑率先在產區企業推行“煤改氣”,拉開了河北陶瓷企業能源轉換的大幕。隨后,贊皇、永年等產區政府也紛紛制定措施,全面推進建陶企業“煤改氣”。
隨著發展理念和整體戰略的逐漸形成,河北建陶產業正努力克服周邊產區擠壓、市場剛需不足、環保壓力加大等多方面的不利影響,呈現出好的趨勢、態勢和氣勢。
高邑縣:建成30條生產線,陶企實現“煤改氣”
高邑縣位于華北平原西部邊緣,是河北省南部重要交通樞紐,京廣鐵路、京珠高速、107國道、石武高鐵縱貫縣域南北,是“西煤東輸”的重要通道,煤炭、石灰石、陶土、鋁土等礦產資源豐富。
高邑縣是北方重要的建陶生產基地,目前全縣擁有26家瓷磚、瓦生產企業,38條生產線,日產瓷磚83.4萬平方米,占河北省瓷磚日產能的46%。
產業內部加速洗牌
隨著形勢的發展,近年來高邑建陶產業也在內部加速洗牌和調整。在這次調查中發現,與三年前相比,高邑陶瓷企業的數量一直在縮減、生產線一直在減少,特別是一批規模小、實力弱、缺乏市場競爭力的一批陶瓷企業,在行業一輪接一輪的洗牌中敗下陣來,退出了陶瓷行業的舞臺。
據記者初步統計,2014年至2017年三年間,高邑共有6家陶瓷企業8條生產線倒閉拆除。這些陶瓷企業均建于本世紀初,大多只有1條生產線,且生產線陳舊落后,一天的產量大多只有1萬平方米左右,有的只有幾千平方米,早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的要求。這些企業一部分轉做小眾的差異化產品,勉強支撐維持,而沒有及時轉變的企業則只能被行業淘汰。
與老舊企業遭遇淘汰相比的是,一批規模大、實力強、具有競爭力的企業趁勢進入,對高邑陶瓷產業形象的轉變、產業的提升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提升和拉動作用。比如煜珠陶瓷、領世陶瓷,無論是生產設備還是生產技術,都是行業內最先進的,這些企業或許會成為高邑建陶產業發展的引領者。
陶企完成能源轉換
處于“2+26”城市核心位置,高邑距離石家莊僅50公里,離雄安新區僅200多公里。去年以來,高邑縣在主動融入國家發展重大戰略,借勢雄安新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之利的同時,無疑在環保方面比別的產區會面臨更大的壓力。
2017年4月,在環保部嚴查的壓力,以及全國“煤改氣”浪潮的推動下,高邑縣立即對25家建陶企業開展以煤改氣為標志的綜合整治專項行動,在借鑒淄博、佛山等先進地區經驗的基礎上,對照新的行業標準,出臺了《建陶行業綜合整治實施方案》。為支持建陶企業發展,高邑縣拿出500萬獎補資金、2000萬流動資金,對率先完成整改的前三名企業給予獎補。
僅僅一個多月時間,高邑縣25家建陶企業全部改用天然氣。而事實上,氣源不足、氣壓不穩、氣價上漲正在讓高邑陶瓷企業面臨更多的壓力和挑戰。據當地陶瓷企業負責人介紹,由于管道氣不足,高邑大部分企業使用的是LNG液化天然氣,而液化天然氣近期價格瘋狂上漲,從每立方米2.45元上漲至3.25元,11月15日正式進入采暖季后,又從3.25元上漲至將近4元,已經完全超越企業所能承受的極限。氣源緊缺、氣價偏高,是高邑陶瓷企業需要面臨的一大難題。
除了“煤改氣”,高邑陶瓷企業安裝了除塵、脫硫設備、在線監測、料倉封閉,在清潔綠色生產上邁進了一大步。
產業加速轉型升級
前些年,高邑建陶產業一直以來飽受企業規模小、生產設備落后、產品檔次低等問題的困擾。在記者聽到的對高邑產區的描述,多是“沒有一家像樣的企業,也沒有一個像樣的展廳”,到處灰塵飛揚、凋敝破敗!
而本次記者去高邑調查,看到的卻是寬闊整潔的道路、醒目的陶瓷廣告牌,以及一家挨著一家、一家比一家豪華大氣的現代化陶瓷展廳,廠區內井然有序,形象和面貌煥然一新。事實上,在產能過剩、競爭積累的市場環境下,高邑陶瓷企業早就開始自我完善、自我提升,以適應市場的和發展的需求。
近年來,高邑陶瓷企業隨著市場形勢的變化,在不斷通過升級改造設備、采用新技術,提升產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事實上,隨著價格戰的愈演愈烈,以及產品價格的持續走低,當地陶企也開始積極優化產品結構,走差異化路線和品牌化之路。
據介紹,當地陶瓷企業不僅僅注重產品品質及差異化發展,而且在花色開發、產品展示、品牌建設上也都有了較大提升。力馬陶瓷新建的展廳,無論在展廳氣勢及產品展示效果,完全不輸佛山高端展廳。
贊皇縣:建成14條生產線,產業規模基本穩定
贊皇縣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中段東麓,石英砂巖、石灰石、磁鐵礦、陶土、大理石等儲量約60億噸。其中石英砂巖儲量約10億噸,品位高達98%以上,是國內少有的符合國際質量標準的大型優質石英砂巖礦藏。
現有8家陶瓷企業,建成14條瓷磚生產線,日產瓷磚43.2萬平方米。
產業規模已基本穩定
與其他產區類似,贊皇縣建陶產業在形成一定規模后即進入停滯狀態。據走訪調查,贊皇陶瓷企業大多建成于2008年至2013年間,2014至今的3年間沒有一家新企業進入,擴建的生產線也寥寥無幾,產區規模已進入穩定狀態。
當地陶瓷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受陶瓷行業持續低迷、競爭加劇的影響,以及土地、市場、環保、物流等諸多因素的限制,在贊皇縣新建陶瓷企業、擴建生產線都較為困難,特別是在行業形勢不確定因素增多的情況下,陶瓷企業不愿意增加經營風險,這也是贊皇縣這么多年產區規模難以擴張的重要原因。
產品結構需持續優化
贊皇縣現有的14條生產線中,8條為拋光磚生產線,日產拋光磚28.5萬平方米;3條拋釉磚生產線,日產拋釉磚6.4萬平方米;2條仿古磚生產線,日產仿古磚4.8萬平方米;1條瓷片生產線,日產瓷片3.5萬平方米。
從以上數據對比可以看出,雖然贊皇縣陶瓷企業的產品品類在不斷豐富,產品結構也在不斷優化。但還是以生產地磚為主,而拋光磚則又是絕對的主流產品。產品同質化并不利于贊皇陶瓷產業的長遠發展。如果不加快產品升級、走差異化路線,極有可能陷入低價競爭的惡性循環。近兩年,越來越多的贊皇陶企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開始通過加強自主創新、開發差異化產品規避同質化競爭。
陶企“煤改氣”迫在眉睫
由于贊皇緊鄰高邑,所以與高邑一樣,陶瓷企業也面臨巨大的環保壓力。去年以來,在環保部督查力度加大的形勢下,贊皇陶瓷企業生產被多次叫停,給企業生產經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而2017年高邑全部企業實現“煤改氣”,也將贊皇陶瓷企業逼到了絕境。
但是目前贊皇尚未有一家陶瓷企業進行“煤改氣”。一方面受困于地形。由北京通往邯鄲的天然氣過高邑,但贊皇位于高邑以西,距離較遠且地形復雜,管道鋪設困難;另一方面依舊是氣源問題,工業用氣氣量較大,氣源供應不足。據當地陶企負責人透露,民用天然氣有時供應還比較緊張,更不用說工業用氣。
永年區、沙河市:建成18條生產線,交通物流優勢明顯
永年區隸屬于河北省邯鄲市,沙河市隸屬于河北省邢臺市,但是沙河、永年陶瓷產區則處于兩市交界處,所以陶瓷企業雖然分屬兩市,但處于一地。
兩個產區共有10家陶瓷企業,建成瓷磚生產線18條,日產瓷磚30.4萬平方米。
交通物流優勢凸顯
作為大進大出的行業,陶瓷企業對物流的依賴性非常強,物流方便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運營成本的高低,利潤空間的大小。
永年、沙河的陶瓷生產基地緊鄰沙河玻璃產業基地,“世界玻璃看中國,中國玻璃看沙河”,由此可見,沙河在全國玻璃行業中的地位。作為國內最大的玻璃集散基地,每天運貨車輛眾多,也給陶瓷原料運輸及產品外運提供了便利。
據當地陶瓷企業負責人介紹,永年區、沙河市系晉冀魯豫四省交匯處,北距省會石家莊150公里,距首都北京420公里,本來就四通八達,加上當地物流業發達,從業者較多,為陶瓷原料的運輸及產品的外運奠定了基礎。
“煤改氣”壓力較大
處于“2+26”城市腹地,沙河、永年產區也面臨“煤改氣”的壓力,特別是今年山東淄博、山西陽城、河北高邑三地陶瓷企業全面推行“煤改氣”,給周邊燃煤產區陶瓷企業很大的壓力。
2017年10月,永年區發布了重污染天氣應急通知中稱,在2017年11月15日至2018年3月15日采暖季期間,所有燃煤的陶瓷企業必須全部錯峰停產,停產時間四個月。而事實上,從10月1日起,永年、沙河陶瓷企業都已經停產,如果停至2018年3月15日,停產時間則達到5個半月。
所以,雖然目前陶瓷企業尚未進行“煤改氣”,但是面臨的巨大壓力卻不容忽視。
面臨更多發展挑戰
在地理位置上,永年、沙河產區南連河南內黃,北接河北高邑,可謂是生存于兩大建陶產區的夾縫之中。尤其是近兩年,河南內黃新建了一大批建陶企業,他們規模大、產量高,而高邑產區的轉型升級加快,對永年、沙河產區也造成一定的壓力。
當地的建陶企業選擇了走差異化路線,如鴻基陶瓷,以通體超白磚作為主打產品,贏得了市場的認可和消費者的青睞,而萬隆陶瓷則選擇拋光、瓷片、全拋釉多元化發展。
近年來,永年、沙河兩地政府都鼓勵和引導陶瓷企業加強品牌建設,加大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發和推廣,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打造知名品牌。而事實上,當地大多企業在品牌建設上的投入依然不夠,這成為當地陶瓷企業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