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政策扶持高檔數控機床國產化加速“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重大專項”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確定的十六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之一。在2008年12月...
政策扶持高檔數控機床國產化加速
“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重大專項”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確定的十六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之一。在2008年12月2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審議并原則通過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實施方案。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秘書長羅百輝認為實施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是對機床行業發展的重大支持,將有助于顯著提升中國機床工業的技術和制造水平,提高國產機床的競爭力。
據介紹,該專項大致包括了主機重點開發8類57種產品;數控系統7項;功能部件及關鍵部件17項;共性技術研究及標準、技術規范研究12項;創新平臺建設14項;建設10個用戶工藝試驗基地。并提出要依托高效清潔發電、特高壓輸變電、煤礦與金屬礦采掘、天然氣管道輸送和液化儲運、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領域的重點工程,有針對性地實現重點產品國內制造;要結合鋼鐵、汽車、紡織等大產業的重點項目,推進裝備自主化;要提升大型鑄鍛模具、基礎部件、加工輔具、特種原材料等配套產品的技術水平,夯實產業發展基礎;要推進結構調整,轉變產業增長方式。支持裝備制造骨干企業進行聯合重組,發展具有工程總承包、系統集成、國際貿易和融資能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加快完善產品標準體系,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
產品發展重點:1、實現關鍵功能部件和數控系統產業化,為數控機床產品升級奠定基礎。主要包括電主軸及其伺服單元、刀庫及機械手、滾珠絲杠副、滾動直線導軌副、高速防護裝置、直線電機、全功能數控刀架及數控動力刀架、數控轉臺、中高檔通用和專用數控系統。2、發展高精度數字化測量儀器和數控刀具,為中高級數控機床配套。3、實施高級型數控機床示范工程,滿足國家重點工程需要。
技術發展重點:數控機床產業化關鍵技術,包括高速化技術、復合化技術、智能化技術、超精密加工技術和環境保護技術;基礎共性技術研究,包括數控機床設計理論及設計軟件研究、數控機床結構動態優化設計研究、數控機床可靠性研究等。
目標規劃到2020年,我國將形成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主要產品的自主開發能力,總體技術水平進入國際先進行列,部分產品國際領先;建立起完整的功能部件研發和配套能力;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培養和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研究開發隊伍;航空航天、船舶、汽車、發電設備制造所需要的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80%左右立足國內。
該專項規劃將重點解決我國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行業存在的突出問題:自主開發能力薄弱,專業化的配套體系尚未形成,功能部件發展滯后,產品自動化水平低,可靠性、精度保持性差。為此,政府將會出臺配套的扶持政策,包括推進首臺首套的示范應用工程和較大規模的財務支持政策。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要求充分利用增值稅轉型政策,推動企業技術進步;在新增中央投資中安排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建立使用國產首臺(套)裝備風險補償機制;增加出口信貸額度,支持裝備產品出口;鼓勵開展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對部分確有必要進口的關鍵部件及原材料,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加強企業管理和職工培訓,改進生產組織方式,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結合,鼓勵科研院所走進企業,支持企業培養壯大研發隊伍。
工信部2011年4月21日公布了《“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2012年度課題申報指南》,中央財政在高檔數控機床及基礎制造裝備領域明確了重大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投入方向和申報條件。該指南包括高檔數控系統、功能部件、數字化工具系統及量儀、關鍵部件、重型數控金切機床、大型數控成形沖壓設備、重型鍛壓設備、清潔高效鑄造設備、新型焊接設備與自動化生產設備、重點領域成套裝備及生產線、共性技術、應用示范工程、創新能力平臺建設等十三個項目,細分為55個子課題。
數控機床為機械工業的母機,2009年至今重大專項的持續投入,顯示了政府對于發展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的決心。“十二五”期間將持續投入,且力度加大,每年重大專項將帶動資金投入100億以上重大專項從2009年啟動,三次共支持268項課題,總經費91.5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投入21.9億元,承擔單位自籌及地方財政投入69.6億元。隨著國家將高端裝備制造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同時根據相關領導在不同場合的講話,我們預測“十二五”期間將持續加大該項重大專項的投入。每年重大專項將帶動我國機床行業增加研發投入100億以上,其中中央財政投入大幅增加至30億元。
高檔數控機床、數控系統和功能部件核心技術將是本次資金投入的主要方向。與前兩年重大專項相比,首次將高檔數控系統作為獨立項目提出,同時將功能部件和數字化工具系統及量儀、關鍵部件順序提前。我們預計本次重大專項將在這四個方向上增加投入力度。預計本次近30億的中央財政投入將有一半重點投入從事數控系統、刀具、軸承等核心產品生產、研發的龍頭企業。
圍繞航空航天、汽車、船舶、發電設備制造需要的高檔數控機床,符合市場的一致預期。數控機床有望在“十二五”期間量變和質變同步。據統計,2010年國內機床行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5536.8億元,繼2009年首次登上世界機床第一生產大國的寶座后再次保持世界第一。其中,數控機床產量達到23.6萬臺,同比增長62.2%。過去5年我國數控機床產量復合增長率為37.39%,過去10年復合增長率為29.94%,過去15年復合增長率為22.10%。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的支持,“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重大專項是16個重大專項中至少11個的重要支撐。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及16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全面攻堅實施,將推動我國高檔數控機床行業在“十二五”期間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從2009年開始實施的重大專項,有望在“十二五”期間扭轉機床行業大而不強的局面。
重大專項繼續強調項目牽頭單位為相關生產企業,對技術、研發、制造水平要求較高。羅百輝認為,該專項規劃的實施是個中長期過程,實施效果短期內不會立即顯現;在實施過程中,包括沈陽機床、華中數控、齊重數控、昆明機床、秦川發展、青海華鼎、華東數控、法因數控等在內的我國國有大型骨干企業及部分行業龍頭企業或多或少都會有所受益。
政策支持數控機床產業基地關鍵是產業配套
2010年10月,國務院出臺的《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指出,積極發展以數字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技術為核心的智能制造裝備,其中以高檔數控機床為重中之重。整個“十二五”期間,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將在很大程度上推動機床行業快速增長。
以重型機床為例,雖然經過近幾年技術改造和產品自主研發的鍛煉,無論是生產能力還是產品技術水平都有長足進步,但是與國外產品相比還有很大不足。最大的差距體現在核心運行部件的技術水平和運行速度、產品精度保持性、機床可靠性,以及整體機床制造工藝水平與質量等幾個方面。可靠性是高檔重型機床質量的一個關鍵指標。目前,國產數控重型機床的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在300小時左右,而進口的高檔重型機床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在2000小時以上。
隨著中國機床工具行業產品、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的增強,數控機床、高端機床占比明顯增強,低端產品占比持續降低,目前機床工業國產化率已提升到70%。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常務秘書長羅百輝認為,機床行業高速增長的同時,進一步加快行業和產品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仍是我國機床工業首要而迫切的任務。
我國的數控機床產業基地獲政策支持,羅百輝指出,產業配套成關鍵。我國已經發展一批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裝備制造企業集團,增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重大技術裝備的制造能力,基本能夠滿足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領域及國防建設的需要。依靠區域優勢,發揮產業集聚效應,形成若干具有特色和知名品牌的裝備制造集中地。正是在政策的支持下,各地數控機床產業基地建設此起彼伏。我國每年工業投資的70%用于購置設備,“十二五”期間重慶工業將累計完成投資2萬億,預計將有1.4萬億用于購買設備;“十二五”末重慶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將超1.5萬億元,“高端數控機床”作為工作母機,需求潛力巨大。
重慶市將在巴南區工業園區內規劃2200畝的高端裝備產業園區。為通過引進整機企業帶動零部件發展,提升機床制造水平,為高端裝備提供母機提升整個重慶的制造水平。
電成套設備、數控機床、電子產品通信設備、船舶工業等為主的四個優勢制造業;培育了以軌道交通設備、風電能源成套設備、建筑工程機械、模具、醫療成套設備、優質材料等為主的六類重點產品。形成了具有相當規模的裝備制造業產業體系。
企業搬遷改造是建設數控機床產業基地的一大契機。像沈陽機床、大連機床、武重、北一、濟二、齊重、齊二、寧江機床、杭機等多家行業企業利用技術改造和新廠搬遷的時機,圍繞國家重點工程和重點項目所需重型、高檔數控機床,進行有針對性的技術改造和新廠建設,改革工藝流程,增加研發手段,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直接提升了高檔數控機床制造能力和專業化水平。
事實上,新建設的數控機床產業基地在技術改造方面成效顯著,直接改變了過去一味強調通過技術改造擴大老舊產品生產能力的做法,而是更加重視通過技術改造,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工藝手段。數控機床產業基地的建設對推進數控機床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時至今日,數控機床產業基地建設熱潮依然不斷。以行業兩大龍頭企業為例。
據悉,目前,沈陽機床正規劃在昆明嵩明揚林工業園建設數控機床產業基地。沈陽機床于2005年、2006年投資云南省昆明市,現為沈機集團昆明機床股份有限公司和云南CY集團有限公司第一大股東。近年來,昆機和云機均獲得了較大發展。對數控機床產業基地項目,昆明市政府相關領導表示,將積極促進沈陽機床集團昆明產業集群的形成,共同推動昆明地區數控機床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
大連機床天津研發制造基地項目近日也在天津市武清區開工建設。大連機床集團是全國最大的組合機床、加工中心、柔性制造系統及自動化成套技術與裝備研發制造基地。據悉,大連機床天津研發制造基地項目,總投資20億元,分三期進行建設。此次開工建設的一期項目將于2011年10月份竣工投產,主要生產和經營數控機床、加工中心,研發模具、工裝夾具等,預計年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
由于政府的扶持,各地數控機床產業基地建設以及入駐基地的企業往往能夠得到一些優惠政策。據羅百輝了解,沈陽鐵西機床產業基地的一些優惠政策,就包含給予進入機床產業基地的機床企業稅收優惠;設立機床產業發展基金,開發區財政每年將安排2億元資金作為支持機床類入區項目的發展獎勵基金,根據項目投資額度大小,給予50萬~100萬元的固定資產、技術改造貸款貼息,貼息期限最長可為兩年等等。
羅百輝認為,數控機床產業基地能夠獲得不少的政策支持,這對于企業有著很大的吸引力,但是單純的政策扶持對于數控機床產業基地建設遠遠不夠,產業基地除了滿足企業自身技術改造,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工藝手段外,更長遠的目標是要形成產業集群的良好效應。所謂產業集群實際上是指產業成群、圍成一圈集聚發展的意思,也就是說在一定的地區內或地區間形成的某種產業鏈或某些產業鏈。產業集群的核心是在一定空間范圍內產業的高集中度,這有利于降低企業的制度成本,提高規模經濟效益和范圍經濟效益,提高產業和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比如江蘇揚州的成形機床集聚區,蘇州泰興的電加工機床集聚區,山東濟南周邊的鍛壓機床。但目前大多數控機床產業基地的配套建設并不完善,難以形成產業集群的效應。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某機床集團雖然建設了現代化的數控機床產業基地,但每年總額過億元的配套加工訂單,半數需要求助省外企業完成。
羅百輝表示,在本地機械加工企業中尋找配套商,可以節省運費,但搜遍本地的相關企業,能符合配套要求的,屈指可數。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機床行業發展,加工要求越來越高,本地加工企業的發展速度滯后,越來越多的加工企業因無法滿足需求,慘遭淘汰。
配套企業發展過慢,與機床行業配套加工具有特殊性有關:機床不屬于量產設備,具有專一性和個性化,也許上一套新設備,加工一組零件后,會很久沒有類似訂單,設備就會閑置。羅百輝表示,希望政府出臺機床配套企業的扶持政策,幫助企業加速發展。而各地數控機床產業基地也應該充分重視機床配套企業發展,并首先從政策上逐步引導。比如沈陽鐵西區的產業基地為了發展配套產業,在優惠政策中就有這樣一條:對于來機床產業基地投資建廠的企業,沈陽機床集團將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選用投資企業生產的功能部件為其配套。
來源:國際模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