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期,國務院召開“全國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電視電話會議”提出,現在有些行業協會商會依托部門職責和壟斷地位,強制或變相強制企業入會繳費,有的收費畸高。對行業協會商會、各類...
近期,國務院召開“全國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電視電話會議”提出,現在有些行業協會商會依托部門職責和壟斷地位,強制或變相強制企業入會繳費,有的收費畸高。對行業協會商會、各類中介機構收費項目要全面清理整頓,不合理的要取消,保留的要降低收費標準。“新華視點”記者近期采訪發現,行業協會商會多與相關行政部門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憑著官方背景強制企業入會,并設立五花八門的名目向企業違規收費。有礦產企業“被迫”加入6家行業協會,沒有享受到什么服務,但每年會費支出達20多萬元。
協會會費入列企業經營成本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郁建興在調研中發現,不少企業抱怨被強制要求加入多個行業協會,卻并未獲得服務,但必須交納會費。還有行業協會違規向企業收取會議費、贊助費、考試培訓費、自律保證金等。
記者近期在基層采訪時看到,一位礦產企業負責人展示的企業經營成本中,有一項是“上交相關協會會費”。相關明細單顯示:從2014年至2016年,這家企業在協會會費支出成本達26.5萬元。
這家企業每年需要繳納會費的共有6個協會,包括中國化學礦業協會、中國礦業聯合會以及4家當地省、市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民爆協會。每年繳納會費最高的為3萬元,最少的3500元,總額達8.8萬元。
“每筆會費雖然數額不多,但都基本上是只收錢沒服務。”企業負責人說,這些協會雖然都號稱是自愿加入,但背后都有政府部門的身影。如果不繳納會費,企業安全生產資質或商品出口配額就會受阻,因此,會費成為企業的硬性開支。
近年來,對于協會商會強迫企業入會或使用各類名目強制收費的行為,有關部門雖然多次清理,卻難以根絕。
海南省海口市今年曾有裝修行業協會稱,將建立與“裝飾項目經理”和“室內設計師”等職業資格捆綁的所謂“誠信檔案”,要求當地裝修行業從業人員在協會繳費培訓。但事實上,上述職業資格早已被國務院廢除。
海口市相關部門2月13日對此事通報稱,當地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以紅頭文件的形式,要求全市的裝修企業都要建立誠信檔案,裝修人員獲得從業證書。而紅頭文件的執行工作交予海口市室內裝飾裝修協會,由此引發協會借機提高門檻、捆綁培訓、亂收費等違規行為。部分相關責任人受到處分。
協會收費五花八門
記者采訪發現,行業協會商會對企業的亂收費五花八門:
壟斷性的市場“入門”費。海南省三亞市多家酒店和旅行社反映,當地旅游協會每年都要向酒店和旅行社收取上萬元不等的會費。由于直接影響酒店、旅行社評級或評星的業務,都是由旅游協會具體牽頭,企業若不愿意繳費入會,就意味著沒法參與評級等業務。
那位被強制收費的礦產企業負責人表示,企業要想申報礦石出口配額,就必須加入相關協會。因為有關部門將審核各地符合條件企業的工作職能,委托給該協會。如果不是協會會員,就無法通過審核參與礦石出口配額申報。“繳費入會就等同于進入這個市場的'敲門磚’”。
在評審、評比環節中亂收費。國務院關于2015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顯示,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中國建筑業協會等17家所屬單位在受部門委托開展評審、評比、達標等活動時,從參評單位取得咨詢等服務收入5.78億元。
中央巡視組去年下半年在巡視國家安監總局中發現,中國索道協會存在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違規收費問題,自2013年底以來共收取117家企業評審費用431.94萬元。
國務院辦公廳近期通報顯示,北京市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協會在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間,開展北京市建筑長城杯工程評審過程中,要求參評建筑企業按照建筑規模繳納咨詢服務費,共收取202.1萬元。
一些企業向記者介紹,在政府招投標、資質許可等方面,評審評比多由行業協會直接負責,因此很多協會通過咨詢服務等方式向企業收費。企業為了順利通過評審,往往選擇“花錢買平安”。
隨意自設項目亂收費。信息服務費、考試注冊費、管道維護費,不少協會在缺乏依據、未經批準情況下,自行設立項目向企業收費現象屢屢被曝光。
遼寧省物價局今年初通報,朝陽市供熱協會違規向房地產開發企業收取“新建項目熱源入網管道維護費”并計提“專用資金”,違規收費達5501萬元。
此外,湖北省住建廳下屬湖北省建設工程標準定額管理總站與建設工程造價咨詢協會接受審計時被查出,在2013年至2015年間,自行制定標準向會員單位收取服務費478.97萬元,咨詢協會還向參加全國建設工程造價員考試的人員,違規收取注冊費、注冊證書、注冊證章費用達463.45萬元。
專家建議推進“一行多會”改革,明確收費清單
國家發改委等部門4月出臺《關于清理規范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的通知》,其中明確要求,行業協會商會一律不得利用主管部門有關規定強制企業入會,不得利用行業影響力以評比表彰、評審達標等方式違規收費;通過門戶網站集中公示行業協會商會會費和其他收費的項目和標準,增加政策透明度,接受社會監督。
一些業內專家介紹,不少協會壟斷重要的行業資源,同時接受政府委托履行行政職能,成為事實上的“二政府”,造成各類亂收費屢禁不絕。
郁建興表示,過去行業協會商會接受登記管理機關和業務管理機關的“雙重管理”,共同監管。今后,隨著“政會脫鉤改革”的推進,行業協會今后可直接登記后,其監管職責幾乎都集中在登記管理機關,監管資源不足的問題將更加突出。
業內專家建議,根治行業協會亂收費行為,應從破除行業壟斷、明確收費清單等層面入手。應在各地結合行業特點放寬設立標準,打破行業協會現行設立標準的限制,穩妥推廣“一行多會”,增強行業協會機構的市場競爭,打破行業壟斷。
海南現代管理研究院院長王毅武建議,針對政府委托授予相應管理職能的行業協會容易成為亂收費“重災區”的特點,應完善政府購買機制,明確涉企收費清單,向社會公開繳費依據、標準;加強審計、核查力度,逐步推進作為非營利性組織的行業協會財務情況的公開透明度,增強協會商會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