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自從2010年在經濟總量上超過日本以后,總體科技產出現在也超過了日本,僅次于美國。事實上日本在基礎研究領域下滑非常嚴重,不僅已經落后于中國,而且被英國和德國也甩在了后面。上個月...
中國自從2010年在經濟總量上超過日本以后,總體科技產出現在也超過了日本,僅次于美國。事實上日本在基礎研究領域下滑非常嚴重,不僅已經落后于中國,而且被英國和德國也甩在了后面。上個月,日本經濟新聞發布了一篇新聞報道,叫做全球科技進入中美兩強時代,我認為這是日本媒體開始逐漸正視現實,中國和美國不僅在經濟總量上領跑全球,在最新科技發展上也是全球兩大核心力量。
實際上最近幾年中國科技的井噴式進展,大家也有感受,軍事上國產航母下水,國產萬噸大驅下水,新式火箭進入太空,貨運飛船成功發射,智能手機里面開始逐漸用上了國產芯片,超級計算機領跑全球,量子通信,第五代移動通信都處于世界一流水平等等。
今天我們從日本人的視角來看下中國科技的實力究竟怎么樣。
日本文部科學省官方每年都會對世界各國科技實力產出進行數據統計,以下的內容全部來自日本文部科學省2016年版報告,這個報告很長,我今天把這個報告的主要內容整理了下,有以下的內容。
1.中國的科技投入在2013年超過日本,同時在2014年達到了整個歐洲的56%,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科技投入國。
首先看下圖是世界各國投入到研發的經費支出,按照日本人的統計,中國的科技研發支出在2013年超過了日本,2014年更是超過日本17.9%,達到22.4萬億日元。實際上,今天中國的研發支出已經是日本的兩倍了。
當然,韓國也進步神速,2014年研發費用超過了英國,和法國差不多。韓國崛起非常明顯。
![](http://m.kubikeji.cn/photo/2017/07-11/wne201707110913535565.png)
中國2014年研發投入占GDP比例為2.05%,和歐盟28國平均的2.08%差不多,超過了英國的1.72%。日本是3.87%,日本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僅次于韓國的4.29%。
![](http://m.kubikeji.cn/photo/2017/07-11/ony201707110914065482.png)
![](http://m.kubikeji.cn/photo/2017/07-11/mfb201707110914171205.png)
我們把科研分成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基礎科學研究,一部分是應用技術研究,前者主要以論文為主,后者主要以專利為主。
我們先看以論文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基礎科學研究。
從1981年—2015年,美國、日本、歐洲國家的基礎科研成果世界份額都在下滑,而中國卻在飆升,論文被引用次數從1981年占世界比例不到1%,上升到2015年的占世界13.5%,在全球范圍內僅次于美國。
1981年的美國,論文數量占了世界38%,論文被引用次數占全世界55%,都高居世界第一位,遙遙領先世界其他國家。而到了2015年,其論文數量下降到世界24%,論文被引用次數下降到世界22%,但是仍然是世界第一位。
再看看除了美國以外的世界其他國家。
下圖中,橫坐標是論文數量,縱坐標是論文被引用次數。
1981年,世界基礎科學研究第二強國是英國,論文被引用次數占了全球10%左右,德國世界第三,被引用次數占全球大約6%,日本世界第四,占世界大約5%。
中國呢?1981年論文被引用次數占全球1%以下。
到了2015年,中國發表的論文被引用次數已經占到了全球的13.5%左右,躍居世界第二,對比世界第一的美國的22%。世界第三是英國,大約7%,世界第四德國,大約6.7%,
右上角一枝獨秀的就是中國,下圖不包含美國。
![](http://m.kubikeji.cn/photo/2017/07-11/ata201707110914356727.png)
我們再看下圖2011-2015年的科研成果變化情況,下圖不包括美國,只有中國在直線飆升,一路往右上角,其他主要科技國家,除了韓國以外全部是折線,不是往右上角走,而是往左下角回縮,這意味著德國,英國,日本這些國家科研輸出占世界的比例全部都在下降。中國已經在總量上顯著領先除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
![](http://m.kubikeji.cn/photo/2017/07-11/qrd201707110914473664.png)
中國專利申請的許可量2014年已經躍居世界第三位。
再看各國申請人申請專利的許可量,
如果按照申請量來看,中國每年專利申請100多萬件,已經是世界第一專利申請大國,但是我們還是要看許可量,這個比專利申請量更有意義。
2014年日本29.7萬件世界第一,美國25.6萬件世界第二,中國17.6萬件世界第三,韓國12.7萬件世界第四。
但是中國是處于迅速上升的態勢,而日本則從2012年—2014年專利許可量在不斷下降。
![](http://m.kubikeji.cn/photo/2017/07-11/otf201707110914588295.png)
然而實際上,如果真的看下世界各國技術貿易進出口金額的情況,會發現日本的趨勢非常不好。首先日本的順差世界第二,并不是因為其技術出口世界第二,看看日本人自己的統計,其技術貿易出口額2014年為374億美元,位居世界第四,位于美國,德國,英國之后。
美國世界第一,出口1362.7億美元,德國第二,技術出口714.4億美元,英國世界第三,技術出口456.6億美元。
![](http://m.kubikeji.cn/photo/2017/07-11/yeu201707110915117095.png)
實際上,日本在2003年以前經濟繁榮的頂峰時期,其技術貿易一直是赤字,也就是引進的技術多,出口的技術少,到經濟逐漸低迷之后,反而從2003年開始不斷增加技術出口和轉移,技術盈余逐漸增大,這對日本是不利的。
這其實是非常有意思的,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只有在一個國家創新力不斷上漲的時候,技術盈余的增加才是合理的,而在一個國家創新力在不斷低迷下降的時候,反而必須要不停的從外界輸入技術,加快本國的技術變遷,否則該國的科技和經濟競爭力一定會下降。
我們從日本人自己的科技報告看出,中國的科技投入和輸出都已經是世界第二位,同時還在快速發展,而日本的科研產出世界份額在不斷下滑。在自身科技發展停滯的情況下,日本反而加大對外轉移技術,同時引進技術方面又很保守,這不是一個良性的現象,因為這會大大拉近競爭對手和自己的差距。
只有在自身科技和經濟順利發展的情況下,對外技術轉移才是良性的,日本在自身技術進步不大的情況下,應該加大技術引進的力度,才能確保自己不要掉隊。而不是去追求那一點200億美元不到的技術貿易盈余,這是戰略上短視的表現。
在日本人的報告里面,他們用總論文被引用次數和總論文數量來衡量國家科研產出,實際上,如果我們用高質量論文,也就是被引用次數排在全球前10%的論文數量來比較,中國現在也是世界第二;如果我們再進一步,比較世界各國被引用次數排在全球前1%的論文數量比較,中國也是世界第二。
例如根據湯森路透2016年統計的2004年-2014年全球論文被引用次數排在前1%的頂尖科學家數量,美國遙遙領先,頂尖科學家人數占了世界的一半,為47.5%,中國科學家有175人,占世界5.7%,日本僅為74人,占全球2.9%。可見日本在基礎科學領域衰退速度之快。當然如果統計2007-2017年的高被引科學家數量,中國只會更多,應該已經超過德國,躍居世界第三了。
我們再看世界頂級科技雜志《自然》編寫的自然指數,統計了68種全球影響力最大的科技雜志發表的論文,根據不同權重做了自然指數。下圖是2016年2月1日—2017年1月31日的自然指數排名,WFC中國是6462.29,穩居世界第二,已經是日本的兩倍以上,當然比美國的15794差距還很大。日本只排在世界第五。
![](http://m.kubikeji.cn/photo/2017/07-11/nrg201707110915251661.png)
再看文部科學省報告的專利許可量,反應的是技術應用層面創新輸出,排名世界前四名是日美中韓。這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排名基本一致,WIPO的PCT國際專利申請量,2016年世界排名前五名是美日中德韓。
在幾乎所有的反映科技輸出總量的排名里面,中國基本都在世界前三名,所以要有自信的說我們是世界科技強國。
我們另外還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日本在基礎科學研究領域已經逐漸落后其經濟總量的排名,在各項排名里面,日本基礎科學的輸出都已經跌出世界前四,低于美中英德。
但日本目前在技術應用領域目前比較領先,專利數量和美國一起位于全球前兩名。
基礎科學的逐漸落伍一定會反應到技術應用上,實際上,不僅文部科學省的報告里面日本近年來專利許可量呈現下降趨勢,日本專利特許廳統計的日本本土的專利申請量近年來也呈現下降的趨勢,其專利申請量從2005年的40.87萬件下降到2015年的31.87萬件,10年下降了四分之一。
這反應出了日本企業在創新方面的日益頹勢,反應在市場上就是份額不斷下滑,利潤原地踏步甚至虧損。
在這種自身創新乏力的情況下,日本還在大量向國外轉移技術,同時引進的技術金額又偏少。例如美國一年花900億美元引進技術,中國也在大力花錢購買各種專利技術進軍國際市場,而日本在自身創新乏力專利申請量和許可量都在下滑的情況下,卻只花200億美元引進技術,這種趨勢預示著日本科技的未來不樂觀。(作者:寧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