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制造2025”持續推進。在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下一步將因地制宜建設“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群)和智能制造示范區,擇優創建一批“中國制造2025”示范
“中國制造2025”持續推進。在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下一步將因地制宜建設“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群)和智能制造示范區,擇優創建一批“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中國制造2025”合理制定了逐步提升制造業的方案,將助推我國制造業發展和產業升級。試點示范推進制造業升級
國務院常務會日前部署以試點示范推進“中國制造2025”深入實施,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會議指出,下一步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強化創新驅動和政策激勵,把發展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以高端裝備、短板裝備和智能裝備為切入點,狠抓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建設工業互聯網云平臺和基于互聯網的開放式“雙創”平臺,積極支持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服務業與制造業有機結合,鼓勵制造、電信、軟件等企業跨界合作,促進制造業向智能化、綠色化和服務型升級,加快建設制造強國。
會議明確提出,因地制宜建設“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群)和智能制造示范區,擇優創建一批“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支持在政策和制度創新上先行先試,形成智能制造創新氛圍和產業集群,打造新的增長區域。
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李北光認為,此舉旨在通過試點示范推廣經驗,帶動全局,激發起市場主體創新積極性,意義重大。同時,在試點示范中注重鼓勵和引導各地加快構建具有自身特色和優勢的新型制造業體系,推動形成因地制宜、特色突出、區域聯動、錯位競爭的制造業發展新格局。
據悉,今年工信部將擴大試點示范城市(群)覆蓋面。選取20-30個城市(群)繼續開展“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創建,指導試點示范城市(群),先行先試。
智能化成“中國制造”突破口
在新一輪產業變革中,不管是德國工業4.0、美國先進制造還是中國制造2025戰略,智能制造都是重要切入點和突破口。當前,互聯網+與傳統企業的融合創新步伐正在加速,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我國是制造業大國,也是互聯網大國,把這兩個優勢發揮好,不僅能補上短板,還能加快整個工業化的進程。”當前,互聯網已融入生產制造各環節,關鍵產品和裝備智能化步伐加快,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效應明顯。工信部數據顯示,2016年企業數字化研發工具普及率達到61.8%,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33.3%。47%的大企業搭建了運營協同創新平臺,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企業運營成本平均下降了8.8%,經營利潤平均增長了6.9%。
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制造業潛力巨大。近年來,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的信息技術實現了突破性發展。特別是人工智能在世界范圍內高速發展,不僅有量的突破,更有質的飛躍,成為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核心技術。將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興信息技術融入傳統制造業,不僅催生出個性定制、服務型制造等新業態,還可以開辟新市場,化解過剩產能。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徐曉蘭認為,人工智能為智能制造賦能,中國應抓住新舊動能轉化的歷史機遇。
智能制造升級需聯動機制
當然,智能制造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到網絡技術、工廠車間、產品物流、產品設計服務等等層面,如何全面驅動制造業邁向智能制造?
首先,優化我國制造業布局。針對性地發展各地優勢產業,將促進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合理分布,隨著“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的持續擴圍,示范和帶動作用有望解決目前不少地方在推進“中國制造2025”落實中的各自為戰、盲目布局、缺少有效路徑等突出問題。
其次,需要優化產業環境。“中國制造2025”提出了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等8個方面的戰略支撐和保障。據悉,工信部今年也將重點實施更加精準的產業政策,加強產業政策與財稅、金融、貿易等政策的聯動配合。
再次,最關鍵的就是實施新一輪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目前我國的智能制造產業鏈關鍵環節缺失,核心技術創新能力薄弱。這就需要重點支持企業智能化改造、推進智能化制造的支撐能力建設,突破和發展智能化關鍵共性技術和高端核心技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