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富士康要去美國投資嗎?軟銀集團總裁孫正義無意中透露出,富士康將對美投資70億美元,消息披露出來之后,富士康總裁郭臺銘也沒有掩飾,承認軟銀和富士康準備一起對美投資570億美元,可能會...
富士康要去美國投資嗎?軟銀集團總裁孫正義無意中透露出,富士康將對美投資70億美元,消息披露出來之后,富士康總裁郭臺銘也沒有掩飾,承認軟銀和富士康準備一起對美投資570億美元,可能會帶來3萬至5萬個崗位。對美投資已經提上日程,但也存在變數,富士康要在美國建立生產基地,還要看美國的營商環境如何。在特朗普的“美國優先”的政策導向之下,資本,尤其是實業資本回流美國可能是長期的現象。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就職演說中,闡釋了一個核心的議題,那就是購買美國貨,雇傭美國人,這樣的企業才是好企業,如果美國企業把生產基地放在了他國,商品入境美國就要額外交稅。無論汽車還是手機,美國都是全球主要的市場,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對很多企業是有殺傷力的。當多邊甚至雙邊貿易協定退潮之后,美國的市場容量和消費水平依然能夠占據世界市場的主導地位。換言之,在產能普遍過剩的時代,進口和消費能力才是真正的市場權力,美國以市場準入作為武器敲打自己的貿易伙伴,幾十年來,屢試不爽。這一次,特朗普不過是將這一權力玩到了極致,連美國企業都不放過。
特朗普是一位成功的商人,當然要注重實效,過去很多年來,美國經濟去工業化,大量的金錢被用于戰爭,沒有用來建設基礎設施。制造業已經遠離了美國,在金融化的思潮之下,工業是落后的體現。金融危機之后,各國重新意識到,工業,尤其是高端制造業才是國家的支柱。奧巴馬就希望恢復美國的制造業,但是力度不夠大, 至少沒有采取特朗普這樣赤裸裸的威脅,如果你敢在海外投資,就需要承擔額外的關稅。而對于那些愿意到美國投資設廠的“外資”,特朗普是非常歡迎的,尤其是可以帶來就業崗位的投資。
可以預見,特朗普這屆政府將會大力“招商引資”,郭臺銘等企業家,也是看到了這一機遇和前景,到美國投資至少變得可能,甚至可行。美國發展制造業的一個短板在于,美國沒有眾多合適的勞動力,這也是制造業在全球轉移的基本動力,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都在尋求人口紅利。然而,制造業的形態也在發生根本的轉變,勞動力節約型的產業越來越多,機器人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富士康也是在尋求機器人代替人力的可能性。當各國開始發展高端制造業的時候,市場的需求也在轉變,沒有踏上工業化起點的國家,恐怕沒有機會進行工業化了。
并不是說,有勞動力就可以發展制造業,環顧最近三十年的制造業的分布,就可以看出,制造業的發展需要“特區”,除了勞動力之外,還有土地、能源、水以及相關的基礎設施配套,否則,勞動力的低成本不能降低制造業的整體成本。除此之外,稅收也是一個關鍵因素,特朗普上臺之后將進行大規模的減稅,聯邦和州政府也希望能夠通過吸引投資,擴大稅基,提高整體的財政收入。
特朗普的招商引資的政府無外乎胡蘿卜加大棒,如果在他國投資,造成美國就業崗位的流失,特朗普就在推特上恫嚇。美國營商環境的改善,尤其是軟環境的改變,州政府也愿意為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郭臺銘說,政治為經濟發展服務,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當然,美國的制造業發展并不意味著要回到勞動密集型的模式,而是要布局和占據全球制造業的高端。美國的制造業并不落后,而是集中于硅谷所代表的高技術產業,這些產業本身對美國藍領工人的就業拉動不大,另外,這些企業本身就是全球化的產物,不可能被特朗普關到自我保護的小黑屋里面。
富士康到美國投資,也是對美國營商環境的試水,為了配合蘋果“回歸”美國,終歸富士康和蘋果也是天作之合。從根本上來說,資本逐利,與金融資本相比,產業資本更具有分享性,至少可以讓普羅大眾多一份就業的機會,在勞動中實現價值,有助于實現一個有凝聚力和公平感的社會。就根本來說,未來大國之間的競爭,就是能不能構建良好的商業環境,吸引資本,實現產業的升級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