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航發將致力于發動機設計、制造、試驗、相關材料研制等方面,建立中國航空動力研制和生產的完整產業鏈,以提升我國航空發動機整體水平,立足自主創新解決中國航空動力。8月28日,中國航空...
中國航發將致力于發動機設計、制造、試驗、相關材料研制等方面,建立中國航空動力研制和生產的完整產業鏈,以提升我國航空發動機整體水平,立足自主創新解決中國航空動力。8月28日,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以下簡稱“中國航發”)在北京掛牌成立。這標志著我國航空發動機產業將形成全新格局。
而中航動力、中航動控、成發科技也于今日發布公告,中航工業集團所持有的三家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股權正向中國航發劃轉,三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為中國航發。
據悉,新掛牌成立的中國航發,是由國務院、北京市人民政府、中航工業集團、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的國有控股集團公司,注冊資本500億元,職工9.6萬人,包括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6名、“千人計劃”專家6人。
記者了解到,中國航發此前已經展開工作。例如,據媒體報道,7月1日,中國航發與中國銀行在北京舉行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中國航發黨組書記、董事長曹建國,黨組副書記、總經理李方勇等出席了簽約儀式。
航空發動機被譽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
航空發動機由于研制難度高、技術含量高、產業回報高的特點,被譽為是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我國將通過建立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集中力量發展航空發動機。
中國航發研究院院長劉廷毅表示,中國航發將探索形成小核心、大協作、專業化、開放式的一種研發生產體系,真正走出一條從基礎研究到關鍵技術突破,再到戰略性航空發動機產品研制的自主創新研制的發展道路,同時也帶動我國科學技術和工業技術水平的提升。
“目前,全世界能夠研發航空發動機的只有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和中國,而這些國家也一直將航空發動機放在工業領域最為優先發展的位置。中國正在研制的C919大型客機、運—20大型運輸機以及未來的寬體客機,都對中國航空發動機的研制提出迫切需求。”中國工程院院士尹澤勇說。
航空發動機研制對經濟的帶動作用巨大
尹澤勇表示,航空發動機是飛行器的心臟,飛行器的劃時代突破直接和航空發動機的技術進步相關。航空發動機的研制覆蓋空氣動力學、燃燒學、結構力學等多個學科,研制周期和產業鏈長,但一旦研制成功,對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帶動作用也尤其巨大。
“有人統計過,就每單位重量產生的價值來說,假設船舶的產品價值為1,小汽車是9,電視機是50,飛機只有800,航空發動機可以高達1400。通過這些數據也可以看到航空發動機巨大的經濟帶動作用。”尹澤勇說。
雖然航空發動機對于社會發展和經濟帶動具有如此高的價值,但是研制航空發動機也同樣是世界公認的難題。簡而言之,全新研制一型航空發動機的時間,會遠遠長于研制一型飛行器。這就意味著,立足自主研發中國航空發動機,需要有更好的耐心和科學的方法。
尹澤勇指出,航空發動機之所以研制周期長,研制經費多,根本的原因在于“其不只是設計出來的,也是試驗和試飛出來的”。
資本市場對中國航發的成立高度關注
對于中國航發的成立,資本市場也給予了極大的關注。招商證券等券商的研報指出,發展航空產業將有望成為促進“中國制造”發展的重要抓手。一旦我國航空發動機產業做大做強,并在未來打破巨頭壟斷進入國際市場,相關的金屬材料、冶金加工、數控機床、動力控制等領域的發展,也會得到長足進步。這些均是制造業的核心部門,其發展水平將決定中國制造業未來轉型升級的成敗。
中信建投則認為,我國軍機換代漸入高峰,民機需求快速增長。隨著各類機型陸續大批量交付,未來20年,我國無論是軍用航空發動機,還是民用航空發動機的潛在需求,都在成百上千億美元。
中航動力、中航動控、成發科技今日齊發公告,中國航發于28日在京舉行成立大會,標志其組建工作基本完成。目前,中航工業集團所持有的三家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股權正向中國航發劃轉,三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為中國航發。
中航動力、中航動控、成發科技目前同歸中航發動機控股旗下,中航發動機控股為中航工業集團發動機資產整合平臺,也是新成立的中國航發的資產主體。目前,中航動力、中航動控、成發科技的合計市值規模已超過1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