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行業技術的飛速發展與普及,磨料磨具行業的技術進入門檻總體上呈降低趨勢,行業大多數產品產能和產量已經明顯過剩,供給也早已遠超預期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多的領域陷入了激烈的競爭。中小企...
隨著行業技術的飛速發展與普及,磨料磨具行業的技術進入門檻總體上呈降低趨勢,行業大多數產品產能和產量已經明顯過剩,供給也早已遠超預期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多的領域陷入了激烈的競爭。中小企業如何從這殘酷的戰場中奪路而出?是中小企業首先要考慮的問題。首先、我們先來思考幾個關鍵問題:行業中哪些領域充滿了競爭?競爭的手段都有哪些?這些競爭方式會給企業帶來什么?想清楚這幾個問題,對中小企業找到出路有很好的作用。
第一個問題,行業內什么類型的領域充滿了競爭?其實,從高端到低端,幾乎所有的領域都存在著競爭,并且越低端參與者越多,競爭越激烈。
第二個問題,競爭的手段有哪些?一般情況有兩種,一是提高產品的質量,滿足客戶更高的要求;一是降低價格,用低價作為武器與對手搏殺。一般高端制領域傾向質量路線,低端制造傾向價格路線。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選擇?提高質量門檻較高,需要相應的企業有較強的技術實力,并且這一選擇周期長見效慢,所以也就要求相應的企業有較強的資金實力。這也就決定了很多企業即使是想采取這個策略也是沒有足夠實力的。采用價格競爭,門檻低,見效快,很多企業從技術實力和資金實力上不得不接受這個策略。
第三個問題,那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策略又都會給企業帶來什么結果呢?提高質量,可以創造新的消費領域、拓展客戶群,提高競爭門檻,減少競爭對手,從而重新提高利潤率。
價格競爭,為了獲得更多的訂單,進一步減少利潤率,甚至為壓縮成本有可能降低產品質量。在這條路上,只有極少數能活下來,而這些能活下來的也都是些以規模優勢來抵消利潤下滑者。
我們再來看一下行業內中小企業面臨的現狀。中小企業規模小,資金少,人員少,技術水平相對較弱,可以動用的資源是比較有限的。那中小企業是不是就沒有出路了?
可以針對企業問題來采取措施:一是路線選擇,一是具體執行。
路線選擇方面:鑒于中小企業技術實力相對較弱,可以優化自己的產品,只做最拿手的產品,將有限的技術資源投到一個相對小的范圍,從而形成與其他競爭產品的質量差異。質量有優勢,產品就會用到相應高端的場合,市場形勢就會趨于良性,相應的競爭就會減小,利潤上升。德國、日本很多不太知名的中小企業就是這條路線的踐行者,從車刀刀頭到緊固零件,從軸承滾珠到鋼筆筆尖等等,在本領域中一直長青不倒、屹立前沿。當然,這只是一個思路骨架。市場上瞬息萬變,如何在這個骨架的基礎上具體執行,還需要根據當時具體的情況在戰術層面因時而變、因勢而變。
具體執行方面:就是要練內功。這里又分三個方面。硬件、軟件和管理。
1、先談一下硬件。為何先提硬件?因為這是基礎,所有的價值最終是體現在設備輸出的產品上,所有其他的工作也是依附在設備上的。所以設備不能太落后,至少要保證,生產設備要可以大量生產出符合技術要求的產品。硬件方面,除了生產設備之外,還有數據信息采集、處理設備,待物聯網技術成熟后與其對接使用。這些設備包括傳感器、數據分析儀等設備,這些是極其重要的,決定在將來的商業戰場上你有沒有入場的資格。
2、關于軟件,因為利用的不好,很多企業并不看重,或者說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一般而言,很多企業并不了解軟件如何才能發揮巨大的作用,只是知道有好處,在軟件推廣的大環境下,跟著潮流走而已。能不能有作用放一邊,反正我是有了,和客戶溝通起來不至于有什么障礙。這里有兩點被忽視掉了,第一,軟件對工作的助力作用被大大低估,尤其是有關數據和信息的采集和處理方面;第二,很多公司只是配備上軟件就完成了,殊不知,軟件是一個系統工程,軟件能起多大的作用,取決于使用它的人,使用的人有沒有專業的知識,受沒受過軟件的系統性培訓,以及軟件所在的大環境中與其對接的其他方面的配套情況,與軟件的銜接是否順暢。
3、關于管理,這個問題好像很少被人注意。在一些中小企業,由于事情繁多,人員又相對較少,所以各個員工的自主權相對較大,一般情況下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去完成任務。但一旦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企業開始完善制度,進入標準化階段,企業將規章流程奉為圭臬,常常造成無論員工的想法多么的新意,對解決問題有多么高效,但是,員工沒有說話的權利,員工更像是執行任務的工具。我不否認規章與流程的必要性,但在向大企業學習規章流程的過程中,不要只重形式,不看本質。規章流程保證了很多事情不出問題,但同時也僵化了組織,限制了效率、抑制了員工智力資源的使用。大企業本身有了人力資源和市場規模的相對優勢,所以解決他所面對的問題,規章與流程更為重要,且他的規模優勢可以抵消一部分低效的流程。但是中小企業所面對的問題肯定和大企業是不同的,且沒有大企業的優勢。在這樣的條件下,硬生生的去學,并美其名曰學先進,顯然是捆住了自己的手腳。中小企業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更靈活,更快速。莫要丟失、莫要丟失。
不要像大企業那樣束縛住手腳。那要如何做呢?解放小企業的員工的智力資源。小企業本身人員就少,還要被當做工具來用,那就是大大的浪費了。那如何來用?山無常勢水無常形,只要確定了充分利用智力資源這個目標。具體形式可以因時因勢而變。
當然,面對競爭如何應對,并非這一篇短短的文章可以寫盡的。拋磚引玉,望更多的人來一起思考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