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耐火材料和其主要下游行業均為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產品產量也都達到了峰值弧頂區,靠規模實現增長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對當前耐材行業...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耐火材料和其主要下游行業均為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產品產量也都達到了峰值弧頂區,靠規模實現增長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對當前耐材行業的生產運行情況有全面的認識,同時,了解耐材下游行業的需求變化,明確耐材行業所要面臨的新困難和新問題,這樣,才有助于耐材企業有的放矢的做出轉型調整,在新形勢下實現新的發展。耐材行業產量、進出口額下降
2015年,根據中國耐火材料行業協會統計,全國耐火材料產量2615.19萬噸,同比降低6.51%。其中,致密定型耐火制品1527.86萬噸,同比降低7.75%;保溫隔熱耐火制品47.35萬噸,同比降低10.03%;不定形耐火制品1039.98萬噸,同比降低4.44%
出口方面,2015年,全國耐火原材料進出口貿易總額為30.62億美元,比上年同期降低14.01%。其中,出口貿易額為29.03億美元,同比降低12.85%;進口貿易額為1.59億美元,同比降低31.08%。
2015年,全國耐火原材料出口總量為516.43萬噸,同比降低8.77%。其中,耐火原料出口量為344.62萬噸,同比降低9.28%;出口貿易額為15.43億美元,同比降低14.08%。其中,電熔鎂砂和燒結鎂砂出口量分別為30.18萬噸和54.11萬噸(合計84.29萬噸),同比分別降低18.24%和18.41%;耐火鋁粘土、棕剛玉和白剛玉出口量分別為84.31萬噸、51.56萬噸和16.19萬噸,同比分別降低2.93%、16.32%和16.54%;石墨和碳化硅出口量分別為10.68萬噸和31.48萬噸,同比分別降低11.76%和1.56%。
2015年,耐火制品出口總量為171.81萬噸,同比降低7.74%;出口貿易額為13.59億美元,同比降低11.40%。其中,堿性耐火制品出口量為82.44萬噸,同比降低17.47%;鋁硅質耐火制品出口量為73.15萬噸,同比增長1.35%;其他耐火制品出口量為16.22萬噸,同比增長14.53%。
主要下游行業產量不再猛增
鋼鐵行業:國內方面,2015年,全國粗鋼產量為8.04億噸,同比下降2.33%,上年同期為增長0.9%;鋼材產量為11.23億噸,增長0.56%,增速同比回落3.9個百分點。國際方面,據世界鋼協統計數據,2015年全球(66個國家和地區)粗鋼產量達到16.00億噸,同比下降2.9%。其中,亞洲地區粗鋼產量為10.97億噸,同比下降2.2%,占全球鋼材產量的68.55%,中國粗鋼產量占全球粗鋼總量的50.24%。
建材行業:2015年,全國水泥產量為23.48億噸,同比下降4.9%,上年同期為增長1.8%;平板玻璃產量為7.39億重量箱,同比下降8.6%,上年同期為增長1.1%。
有色金屬行業:2015年,全國10種有色金屬產量為5090萬噸,同比增長5.8%,增速同比回落1.4個百分點。其中,電解鋁產量為3141萬噸,增長8.4%,同比提高0.7個百分點;銅產量為796萬噸,同比增長4.8%,回落9個百分點;鉛產量為386萬噸,同比下降5.3%,降幅同比收窄0.2個百分點;鋅產量為615萬噸,同比增長4.9%,回落2.1個百分點;氧化鋁產量為5898萬噸,同比增長9.6%,提高2.5個百分點。
耐材業發展面臨需求下降壓力
主要下游行業產量、經濟效益雙降。如上文所述,2015年主要下游行業除10種有色金屬產量同比增長5.8%(增速下降1.4個百分點)外,粗鋼、水泥和平板玻璃產量分別下降2.3%、4.8%和8.6%。特別是鋼鐵和水泥分別是近30年來和近25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此外,下游行業經濟效益大幅下滑。2015年,鋼鐵行業出現全行業虧損,重點統計鋼鐵企業銷售收入2.89萬億元,同比下降19.05%,實現利稅-13億元,實現利潤-645億元,企業虧損面達到50.5%,同比上升33.67個百分點;有色金屬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73萬億元,同比增長0.2%,實現利潤1799億元,同比下降13.2%,但有色金屬加工業實現利潤1080.4億元,同比增長2.5%;水泥制造業和平板玻璃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8897億元和596億元,同比分別降低9.4%和14.3%;實現利潤分別為330億元和12億元,同比分別降低58%和12.4%。
主要下游行業面臨產能嚴重過剩和市場需求趨緩的雙重壓力。目前耐材主要下游行業均為嚴重產能過剩行業,近年來產能利用率均在70%~75%左右。以鋼鐵行業為例,2015年四季度,進口鐵礦石到岸價基本維持在40美元/噸左右,遠低于國內礦山鐵礦石生產成本,加之煤炭價格下降,本應加大鋼鐵冶煉企業的利潤空間。但由于產能過剩,鋼鐵產品價格始終在產品成本線上下徘徊,出現了全行業虧損。
與鋼鐵相似,有色金屬行業銅、鋁、鉛和鋅現貨年均價格分別同比下降16.8%、10.2%、5.5%和4.1%。規模以上有色金屬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5.73萬億元,同比增長0.2%,實現利潤1799億元,同比下降13.2%(虧損面近21%),但值得注意的是利潤總額中有色金屬加工業實現利潤1080.4億元,同比增長2.5%,占行業整體利潤的60%,與耐火材料相關的有色金屬冶煉業經濟效益下降幅度可能更大。水泥制造業和平板玻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分別降低9.4%和14.3%;實現利潤分別同比降低58%和12.4%。
傳統產業市場需求下降。隨著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房地產、汽車、家電等應用消費領域需求增速均出現了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14%,家電行業產銷率同比下降1.2%,汽車行業產量增速同比下降4%等。因此,傳統產業消費需求不容樂觀,特別是與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鋼鐵、水泥、玻璃和有色金屬等消費均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