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5年中國國際硅業大會暨光伏產業博覽會于9月16日在徐州開幕。記者從會上獲悉,歷經10余年的創新與發展,中國多晶硅企業打破了西方發達國家對華長達半個世紀的技術封鎖,結束了多原料...
2015年中國國際硅業大會暨光伏產業博覽會于9月16日在徐州開幕。記者從會上獲悉,歷經10余年的創新與發展,中國多晶硅企業打破了西方發達國家對華長達半個世紀的技術封鎖,結束了多原料生產和光伏應用“兩頭在外”的被動局面。據介紹,在國內太陽能光伏產業鏈中,絕大多數企業集中在多晶硅的生產,而產業最上游的高純多晶硅料生產和最下游的光伏應用卻非常薄弱。原料靠進口,產品靠出口,生產環節留在國內。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透露,在美國“雙反”、美韓德多國低價傾銷等不利情況下,去年我國多晶硅產量仍達到13.2萬噸,硅片產量達到38GW,電池片產量達到33GW,組件產量達到35GW,同比分別增長57%、28%、32%和27.2%。“兩頭在外”的窘境一去不復返。
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朱戰軍表示,中國多晶硅原料為全球太陽能光伏業務的普及做出了卓越貢獻,全球市場占有率從2008年的24%提升到目前的49%以上。值得一提的是,保利協鑫不僅將多晶硅的產能做到全球最大,還將制造成本控制在世界最低。
然而也應看到,當前步入快速發展關鍵時期的硅行業也面臨著產業升級和韓、美、德等國多晶硅低價傾銷沖擊的巨大壓力。朱戰軍說,僅今年上半年,多晶硅價格累計下跌幅度就已達30%。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多晶硅市場仍將經歷一段調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