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對于當前經濟,我們要認清三個問題,第一是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經濟gdp增長是24年以來的最低值,工業增長是20年以來的最低值,從2012~2014年,經濟增...
對于當前經濟,我們要認清三個問題,第一是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經濟gdp增長是24年以來的最低值,工業增長是20年以來的最低值,從2012~2014年,經濟增長趨于平緩。在企業家調查中我們發現,3/4以上的企業家認為當前狀況正常或好于正常。但物價、ppi、工業品價格持續34個月下跌,讓大家感覺壓力很大。但并不是所有企業都經營困難,不少企業生存得很好,而資源密集型行業的企業卻感到異常困難。黑龍江、山西、河北、遼寧、吉林等地的工業增長罕見下滑,從歷史平均數據來看,這些地方之前的增長較快,但今年下滑迅速,因為這些地方資源密集型產業比重較大。過去,這些地方的財政收入增長快、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快,其實是不正常的。
第二個問題是當前中國經濟什么在變?我國加入wto以后,出口迎來迅速增長,2003~2007年處于直線上升階段。金融危機之后,我國對出口依賴下降,這是我國內生動力增強的表現,而且出口結構明顯優化,一般貿易比重持續上升,加工貿易比重持續下降,其中,紡織服裝的出口比重在溫和回落。
對于美國、歐洲、日本這樣的傳統貿易伙伴,我國出口比重在下降,但是對東盟、金磚國家的出口比重趨于上升,尤其是對東盟。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持續上升,消費結構升級,與紡織相關的消費相對平穩。
經濟增長延續了3年來的平低走勢,2015年依然會是這樣,而且結構更優化。2015年跟2014年差不多,產能過剩的嚴峻程度在溫和上升,設備利用率方面未有回升跡象。在企業景氣調查中發現,企業家對當前的判斷比較平穩,但是對未來預期并不樂觀。從訂貨情況來看,盡管工業訂貨量總體溫和回落,但近80%的企業目前情況正常。由于產能過剩、機器替代人趨勢的蔓延,工業企業的投資意愿也逐步回落。
第三個問題是怎樣理解中國經濟的新常態?連續4年,人工成本上升都排在企業困難問題的首位。這既意味著我國就業不困難,也意味著產品價格上不去。因為生產同類產品的企業太多,致使行業競爭激烈,而投資增長過快致使產能過剩,所以價格上不去,導致企業出現經營困難。企業現在痛苦的根源來自于過去投資的過快增長。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過度關注短期問題,而如資源消耗過快、環境受到污染、農民工的利益受到犧牲等長期問題沒有得到重視。
當人口優勢和資本投資優勢不在,我們需要通過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城市化結構的變動促進增長,通過制度的變革帶來增長。
2014年,企業的創新意愿明顯增強,這是一個好結果,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一批互聯網企業帶動了整個技術創新的熱潮,我們期待著這樣的熱潮能延續。中國經濟到了“治病”的關鍵時刻,我們不要對經濟增長的下滑那么擔心。因為如果過度的擔心會影響改革,會影響結構調整,會影響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