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中國創新設計產業戰略聯盟理事長潘云鶴院士近日為華僑大學工業設計研究院揭牌,并作“中國設計的創新與升級”主題報告。潘云鶴提出,當前中國和世界都需要創新的設計,...
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中國創新設計產業戰略聯盟理事長潘云鶴院士近日為華僑大學工業設計研究院揭牌,并作“中國設計的創新與升級”主題報告。潘云鶴提出,當前中國和世界都需要創新的設計,傳統設計走向創新設計是順天應人之變,誰能把握這次變革的先機,誰就將在今后的競爭中占據主動權。
設計走向3.0時代 世界進入三元空間
工業設計是工業化的產物,不同的工業化進程必定要求不同的設計。潘云鶴指出,如果農耕時代是設計1.0,工業時代是設計2.0,在如今的知識網絡時代,我們的設計也應逐步邁向3.0時代。當前,中國工業化正處在一個產業結構升級的關鍵時期,創新設計對于推進國家四化戰略,即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潘云鶴表示,相較于19世紀包豪斯時代適應生產線和新材料的工業設計,今天的設計正向計算機、網絡等多學科、多領域集成的方向發展。要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中國創新設計必須實現從科學技術創新、文化藝術創新到用戶服務創新與產業模式創新的集成創新變革。
此外,從全球角度看,工業4.0、第三次工業革命等新提法不斷涌現,世界正發生著巨變。潘云鶴認為,巨變的本質是,世界從以人類社會、自然界為主導的二元空間進入物理世界、人類社會、信息世界結合的三元空間。這一巨變將對整個世界產生重大影響,中國和世界都需要創新設計。
他指出,未來中國設計創新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信息技術和產品設計深度結合、集成高新技術、人機結合、文化與產品設計的雙向服務、市場模式的設計等五方面。
沒有夕陽產業 中國設計要賺富人錢
報告中,潘云鶴從中國設計的現狀切入,用翔實的案例和數據深入剖析了中國設計創新與升級的緊迫性與必要性,并對設計的創新方向與變革趨勢進行了展望與分析。
會上,他以2007年中、美、德、日、英、印六國的工業增加率為例分析了各國相同產業的工業增加率。從分析可發現,汽車是當年美國工業增加率最低的,增加率最高的是紡織產業;半導體是當年日本工業增加率最低的,紡織業也是工業增加率較高的;而在中國汽車、半導體等還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仍有較高的工業增加率。
潘云鶴表示,因產業鏈分工差異,同一產業在各國的工業增加率也有不同,工業增加率的高低與所含的科技含量有關。產品比行業更重要,紡織業做得好,利潤可能比計算機更高。在工業設計人眼中,傳統行業永遠不會成為夕陽產業,只要能夠源源不斷地注入適應時代發展的工業設計理念,傳統產業也能夠煥發新的活力。
潘云鶴認為,中國設計應當學習瑞士。他說:“瑞士這個國家在100多年前還很窮,國家小、資源少,但通過發展手表、高級化妝品、醫藥、銀行(保密系統)等資源耗費少、工業增加值高的產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和財富。中國的設計也應當提高技術、文化、商業附加值,要賺富人的錢。”
產品不僅在于設計 還在于應用
“ipad、iphone的智能與開放,使喬布斯和蘋果公司獲得了成功,這種成功在于其符合信息化深度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開放。”潘云鶴表示,蘋果的成功給眾多企業一個啟示:產品不僅在于設計,還在于設計如何應用它。
他指出,市場模式的設計將成為設計的重要內容。以蘋果手機的Instagram照片應用軟件為例,在2011年,只有13名員工,卻有3000萬用戶。2012年,Facebook以10億美元收購了它,更驗證了設計不僅是做一個軟件、一件產品,還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
“中國制造了全球50%的皮鞋,2005年僅出口歐洲就達12.5億雙,但僅8歐元/雙。我們發現一雙剛買的新鞋穿在腳上常常出現夾腳、頂腳的問題,穿著并不很舒服,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鞋子慢慢合腳了。如果能根據不同腳型,制造更加合腳的皮鞋,是不是產品的附加值會大大提升?”
潘云鶴表示,目前市場上已有低成本快速腳型測量儀。當腳放置在該儀器上,通過攝像方法,運用立體視覺原理快速建構三維腳型數據獲取腳型參數,商家根據參數為客戶量身定制、生產出個性化鞋品,從而改變新鞋不合腳的遺憾。如果能在此基礎上融入電子商務,或許應用價值會更加凸顯。
創新設計似長征 需全方位變革
那么,中國設計如何實現變革?潘云鶴就創新設計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是要加大產品設計的科技創新深度,要深入到科技深處進行創新設計,特別要重視5類學科(信息、材料、生物、能源、制造)的前沿技術集成。
二是要加大產品創新設計的集成寬度。創新設計是一種科學技術創新、文化藝術創新、用戶服務創新、產業模式創新的集成創新,而且是一種重要且學科廣泛交叉的集成創新。要重視科學技術創新、用戶服務創新、文化藝術創新、產業模式創新的集成。
三是讓設計走向經濟舞臺中央,能集成多領域知識的創新。創新設計要從中國新型工業化舞臺的邊緣走向中央,既成為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升級的利器,也要成為世界設計界的先鋒。
四是要道技共謀,要研究中國設計發展的戰略思想,融通古今中西,領導各支人馬進軍廣闊的新天地。
五是要造就帥才。創新設計過程中的協同創新將變得十分重要,最成功的設計師必是那些不但能與各種工程師、設計師、藝術家、市場經理協作和交流,而且能組織他們一起為產品創新而協同工作的人才。
六是設計教育要變革。要培養學生不但掌握有關科技創新、藝術創新、服務創新、市場模式創新的知識、方法和工具,而且能集成它們服務市場的能力,以及與多領域專家協同創新的素質。
潘云鶴表示,設計創新是關山重重的長征,但愿中國設計能夠“三軍過后盡開顏”,直至達到勝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