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國家發改委2日發布了各地區2014年1月至10月節能目標完成情況。福建、海南、青海、新疆等4個地區預警等級為一級,節能形勢十分嚴峻。據介紹,對照各地“十二五”年
國家發改委2日發布了各地區2014年1月至10月節能目標完成情況。福建、海南、青海、新疆等4個地區預警等級為一級,節能形勢十分嚴峻。據介紹,對照各地“十二五”年均節能任務,1至10月,寧夏地區預警等級為二級,節能形勢比較嚴峻;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等25個地區預警等級為三級,節能工作進展基本順利。與前三季度相比,陜西由二級預警下降為三級預警。西藏缺乏統計數據,沒有進行預測。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近日在第九屆中國水務高峰論壇上表示,國家發改委起草的《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指導意見》本月有望出臺,發改委、財政部擬設立500億元國家環保基金,為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公司提供低利息、長周期的優先貸款,環境服務公司有望迎發展良機。
駱建華透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指導意見12月份將出臺。意見將明確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污染者付費、責任共擔、集中治理、全過程控制”四大原則。
運營模式基本確定為兩種,即:委托治理和托管運營。兩種模式的區別在于環境服務公司是否擁有治污設施的產權,前者擁有或者部分擁有,后者不擁有產權,只接受排污企業托管,負責其治污設施運營管理。
發改委今年初就開始委托工商聯環境商會起草制定《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指導意見》。今年10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強調,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進政府向社會購買環境監測服務。
目前,我國工業污染治理依然沿用“誰污染、誰治理”的思路,由排污企業自行解決治理問題。數據顯示,我國工業污染占總污染的70%以上,是環境污染的主要根源。據統計,我國目前工業治污設施社會化運營比例僅5%左右,與市政污水社會化運營比例50%相比,還有很大增長空間。第三方治理意見出臺后,將為工業污染第三方治理開拓廣闊的市場空間。
駱建華還透露,為解決融資難題,目前發改委和財政部已經形成共識,將設立500億國家環保基金。基金可優先貸款給實施第三方治理的排污企業或環保企業,采取無息或低息貸款方式,貸款期限適當延長。
為確保第三方治理模式的順利推行,方案建議,探索第三方支付方式,保障環境服務公司的合理收益。實施環境保險制度,引導保險公司開發相關環境保險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