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雖然不久前WTO剛剛裁定,美國對產自中國的太陽能光伏產品征收了不當關稅,但這卻沒能給美國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的“二次雙反”帶來多少積極影響。繼上個月公布反補貼稅率后,日前,美國商務部...
雖然不久前WTO剛剛裁定,美國對產自中國的太陽能光伏產品征收了不當關稅,但這卻沒能給美國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的“二次雙反”帶來多少積極影響。繼上個月公布反補貼稅率后,日前,美國商務部公布了對我國光伏產品反傾銷的初裁結果。不同于以往的是,我國臺灣地區的光伏企業也在此次貿易壁壘中遭受了嚴重打擊。臺灣企業“陷絕境”
臺灣業界本以為美方對其裁定的稅率會遠低于大陸的水平,從而獲得相對優勢,提高自身競爭力,結果卻大相徑庭。
美國商務部在聲明中表示,美方初步認定來自中國的晶體硅光伏產品存在傾銷行為,其中中國大陸產品的傾銷幅度為26.33%至165.04%,中國臺灣產品的傾銷幅度為27.59%至44.18%?;谶@一初裁結果,美方將通知海關和邊境保護部門向相關產品生產商和出口商征收現金保證金。
消息一出,我國臺灣地區相關股票價格即開始大幅下跌,當地媒體毫不吝惜地用“臺灣地區電池廠商陷絕境”、“臺太陽能廠反傾銷稅高于預期、業者傻眼”等標題進行報道。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之前我國臺灣業界對此次‘雙反’的預期過于樂觀。”君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張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臺灣業界本以為美方對其裁定的稅率會遠低于大陸的水平,從而獲得相對優勢,提高自身競爭力,誰料到結果卻大相徑庭,也難怪臺灣媒體的報道都是‘天塌下來了’的感覺。”
“本次判決結果我國臺灣地區與大陸的稅率相差不大,沒有出現差別稅率得以讓臺灣產品提升競爭力,對于臺灣太陽能光伏產業而言是一大挫敗。”TrendForce旗下綠能事業處EnergyTrend研究經理胥嘉政告訴記者,“同時,‘雙反’讓大陸業者的轉單效應不再出現,臺灣相關業者的未來發展將面臨巨大的挑戰。”
胥嘉政指出,臺灣生產的太陽能光伏產品銷售至美國要被征超過25%以上的反傾銷稅,業者無法通過采購或制程的環節來吸收,對照美國本地行情走勢,僅高效產品保有部分的競爭實力,因此臺廠在高效產品的規劃布局將直接影響其在北美市場未來發展的前景。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判決中對于第三地輸美的相關產品并未做出任何限制,因此臺灣業者的海外布局成為其中長期發展的關鍵。“目前茂迪在日本和北美已有生產據點,中美晶剛完成歐洲組件的布局,旭晶能源與日本合資的組件廠e-Solar占得先機,而同昱也準備在墨西哥設立組件生產線。”胥嘉政表示,“為了維持在北美市場的競爭力,臺灣業者海外布局的進程將被迫加速,其中稅率最高的茂迪有可能重新思考其北美生產基地在集團的角色地位。”
“實際上,臺灣企業已經有些坐不住了,有向美方低頭的意向。”張為告訴記者,“為了避開高稅率,部分企業有意向美國商務部提出‘限價協議’,以終止整個反傾銷調查程序,但美方能否同意就很難說了。”
大陸企業有信心
加上先前公布的反補貼初裁結果,此次“雙反”合并稅率在29.3%至82.38%之間。面對高額稅率,大陸企業依然對美國市場充滿信心。
2012年年底,美方對產自我國大陸地區的光伏產品首次“雙反”終裁后,許多大陸企業一直把我國臺灣地區作為轉口貿易的中繼站,用采購臺灣產電池等方式規避高額稅率,臺灣企業也因此獲得了實惠,這正是上文中胥嘉政提及的“轉單效應”。
而如今,這條路已經被徹底堵死。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負責人就此次初裁發表談話指出,美方無視事實及法律依據,適用相互矛盾的原產地規則,對中國相同光伏產品進行頻繁限制,這是對貿易救濟措施的濫用。
“這次美國按生產環節對光伏產品原產地進行限制,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并未進行細致說明。比方說,在海外生產的硅片和電池,在國內加工成組件再出口美國,是否會受到限制。”張為表示,“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只是把電池這個環節放在臺灣來做的方式是肯定行不通了。”
張為分析道,之前大陸企業為了規避雙反,大量使用臺灣產電池,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今后,大陸企業可以使用自家電池把成本降到極限。同時,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結合美方提出的原產地規則,在兩次“雙反”結果中選擇生產方式和稅率相對更有利的一種情況。但即便如此,中國光伏產品在美國市場也很難再有競爭力。光伏產品的利潤本身已經很低,想消化掉這么高的稅率并不現實。
不過,大陸企業依然對美國市場充滿信心。加上先前公布的反補貼初裁結果,此次“雙反”合并稅率在29.3%至82.38%之間。針對29.3%的高額稅率,輸美大戶天合光能方面向記者表示,天合光能對美國業務增長充滿信心,會進一步加強和鞏固在美國的市場地位,同時將繼續積極抗爭,維護合法權益。面對47.27%的稅率,去年美國營收超過總營業額20%的英利方面也表示不會放棄美國市場,同時可能會提高光伏產品的在美價格。
而值得慶幸的是,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太陽能光伏產品分會會長孫廣斌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大陸光伏產品40%的出口量流向亞洲市場,美國和歐洲各占20%,其余的份額分別流向非洲、東南亞等地區的發展中國家。
“我國大陸光伏企業的多元化發展之路越走越順,對歐美市場的依賴日趨減弱。”張為表示,“很明顯,‘雙反’已經成功倒逼了企業的成長。”
各方觀點
“雙反”發起人:
@SolarWord:這個決定堵住了中國大陸光伏制造商利用臺廠生產的電池片制造組件繼而規避、繞過美國關稅的漏洞。我們對于美國政府在美國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沖突中再一次發揮的作用感到非常滿意,這為國內產品清除了參與公平競爭的障礙。我們不得不與傾銷產品競爭,而今天的法案將會對美國制造業的擴張和升級有重大意義。
美國業界:
@美國太陽能行業協會:許多美國太陽能制造商依賴于全球光伏供應鏈,美國的做法也會損害美國太陽能產業下游企業的利益。
@美國平價太陽能聯盟:這對整個美國太陽能產業來說是一次“重大挫折”,因為它將推升美國太陽能產品價格,并減少相關就業崗位。
中國大陸企業:
@天合光能:SolarWorld的申訴有悖自由與公平貿易原則,是毫無根據的。天合光能憑借卓越的產品和服務在美國享有良好商譽,并將一如既往地服務于美國的眾多客戶和貿易合作伙伴。公司對美國業務增長充滿信心,會進一步加強和鞏固在美國的市場地位。天合光能將繼續積極抗爭,維護合法權益。
@英利:這是美國人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雖然我們在此次調查中已經十分配合,并預料到了這個初裁結果,但是我們仍呼吁我們的行業來共同解決這一爭端,并專注于有廣闊增長前景的美國市場。我們仍將致力于美國太陽能市場并且繼續支持我們的合作者和項目。
中國臺灣企業:
@臺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暨新日光執行長洪傳獻:全球太陽能市場裝置量約40GW,美國占全球太陽能市場比重僅一成多,約5GW。業者可努力獲取非美國地區,如歐洲與日本的訂單來彌補。產品若要繼續銷美,也可采取不同的策略來供貨,例如將電池委由臺灣、大陸以外的業者代工,再制作組件銷美,臺灣的電池制品則銷往其他地區。
@達能科技:雖然市場近期受等待美國反傾銷初判呈現觀望,而需求不強影響,造成硅片價格下滑,但達能產品集中于高效芯片,并采取選擇性接單及分散客戶的行銷模式,因此在運營上所受影響相對較小,公司的生產仍在正常運作中。
@碩禾電子:“雙反”稅率確定后,短期間因市場調整,雖免不了市場價格波動,也將限制未來產能擴充,但能刺激新興市場及大陸內需市場需求,尤其大陸內需可望快速成長。而碩禾導電漿料在臺灣、大陸以外市場市占率更高,可望受惠部分轉單,將不受單一市場影響,對需求長期的成長仍樂觀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