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工業是我國能耗和排放的“大戶”。工業用電量約占全社會用電量的70%,其中鋼鐵、有色、建材、化工等四大高耗能產業用能又占工業用能的一半。通過技改降低工業企業能...
工業是我國能耗和排放的“大戶”。工業用電量約占全社會用電量的70%,其中鋼鐵、有色、建材、化工等四大高耗能產業用能又占工業用能的一半。通過技改降低工業企業能耗和排放,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改善環境、實現新型工業化都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單位GDP能耗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單位GDP能耗不僅高于發達國家,也高于巴西、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較低的能效水平,與我國所處的發展階段和國際產業分工格局有關,但也反映了我國發展方式仍相對粗放、能耗和排放缺乏約束,通過技改推進節能減排的空間還比較大。
可喜的是,近年通過技改等手段,我國工業能耗水平顯著降低,帶動了單位GDP能耗水平持續下降,引領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一般而言,一個經濟體在工業化初期,能耗的彈性系數會大于1,也就是能耗增幅會高于經濟增速。在2008年以前,我國基本上處于這一階段。而在工業化中后期,能耗的彈性系數會小于1,也就是能耗增幅會低于經濟增速。2008年以后,我國單位工業增加值和GDP能耗水平下降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這標志著我國已經從工業化初期進入中后期,經濟發展到了新的階段。(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院長 黃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