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據新聞聯播消息近日,我國科學家在新材料領域取得了世界級研究成果:北京大學李彥教授和她的課題組首次提出碳納米管生長規律的控制方法,這一成果6月26日發表在了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志上...
據新聞聯播消息 近日,我國科學家在新材料領域取得了世界級研究成果:北京大學李彥教授和她的課題組首次提出碳納米管生長規律的控制方法,這一成果6月26日發表在了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志上。碳納米管是一種新型的“超級材料”,它的強度可以達到鋼材的300倍,而密度僅僅是鋼材的六分之一。同時,它還有望成為硅的替代材料,讓未來的手機、電腦外形更小、功能更強大。然而,碳納米管是由碳原子組成的,在制造過程中,其內部的碳原子會隨機呈現五邊形、六邊形、七邊形等不同的排列組合。人們不知道如何來控制它的結構,從而得到具有特定性能的碳納米管。這個難題已經困擾國際科學界20多年。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李彥和她的課題組,用乙醇為原料,使用一種新型鎢基合金的催化劑,通過制作半導體材料常用的化學氣相沉積法,得到了生長結構均一的碳納米管。這一發現,為碳納米管深度開發應用奠定了基礎。
這項研究成果6月26日發表在了《自然》雜志上,《自然》雜志是創立于英國的世界頂級學術刊物,通常只刊發自然科學領域最重要的發現。李彥團隊的碳納米管研究成果也獲得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