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3年全球多晶硅產業規模持續增大,產能達到38.7萬噸,產量約為24.6萬噸,同比增長5.1%,增量主要集中于太陽能級多晶硅。電子級多晶硅產量約為2.6萬噸,需求量在2.5萬噸...
2013年全球多晶硅產業規模持續增大,產能達到38.7萬噸,產量約為24.6萬噸,同比增長5.1%,增量主要集中于太陽能級多晶硅。電子級多晶硅產量約為2.6萬噸,需求量在2.5萬噸左右,生產仍主要集中在美國、德國和日本等少數多晶硅企業。多晶硅生產形成4國鼎立的局面。2013年,我國以8.4萬噸的產量位居全球首位,美國以5.9萬噸位居第二,接下來的德國、韓國和日本產量分別為4.6萬噸、4.1萬噸和1.3萬噸。全球多晶硅產業集中度趨高,全球前10家多晶硅企業總產能達到近27.8萬噸,產量達到21.5萬噸,約占全球總產量的87.7%。2013年全球硅片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全球硅片產能超過57GW。其中,中國大陸約為40GW,中國臺灣約為4.5GW。此外,歐洲約為4GW。全球全年產量約為39GW,同比增長8.3%。其中,中國大陸約為29.5GW,中國臺灣約為4GW。此外,韓國約為1.6GW、歐洲約為1.2GW。從發展區域看,全球硅片產量逐漸集中在亞洲地區,亞洲地區硅片產能達到52GW,約占全球的91%,產量約為37.7GW,約占全球的97%。從生產企業看,全球生產規模最大的前10家硅片企業產能達到26GW,產量達到23.1GW,約占全球總產能的60%,產業集中度繼續上升。
2013年全球電池片生產規模保持增長勢頭,產能超過63GW(不含薄膜電池),產量達到40.3GW。與2012年相比,增長7.5%,多晶硅電池和單晶硅電池的比例約為3∶1。太陽能電池呈逐年增長發展態勢,但近幾年發展趨于平緩。從發展區域看,中國大陸以25.1GW的產量位居全球第一,產量約占全球總產量的63%。中國臺灣等地區的晶硅電池片產量同比增長55%,達到8.5GW,位居全球第二。從生產企業看,全球主要10家企業電池片產能達到20GW,約占全球總產能的33.3%,產量約達到16.3GW,約占全球總產量的40.7%,同比增長2個百分點。
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規模依然保持快速增長勢頭。2013年全球產能達到65GW以上,產量達到41.4GW,同比增長11.3%。從區域看,中國依然是太陽能電池組件的最大生產國,產量達到27.4GW,主要是晶體硅電池;歐洲以3.8GW的產量位居第二;日本以約3.5GW的產量位居第三。從產業集中度看,全球組件產量最大的10家組件企業產量16.3GW,占總產量的41.6%,同比增長2.5個百分點,前10位企業的產量均超過1.1GW。在前10大企業中,中國占據6席,美國占據2席。從全球出貨量看,前10大企業出貨量達到18.1GW,比產量約高1.9GW,出貨量最大的為中國英利,達到3.23GW,其次為常州天合,出貨量達到2.5GW。在前10家企業中,中國占據6席,日本占據2席,美國和韓國各占1席。
2013年,全球薄膜電池產量約3660MW,同比增長3.7%,占全球光伏組件總產量的9%,繼續小幅下滑。從企業看,全球薄膜電池產量主要集中在以CdTe電池為代表的First Solar,以CIGS電池為代表的Solar Frontier,以及以硅基薄膜為代表的漢能控股公司中。2013年,3家公司產量占全球薄膜電池產量的69.2%。從產品類型看,硅基薄膜電池500MW,CIGS約1500MW,CdTe約1660MW。從區域分布看,中國大陸薄膜電池產量約260MW,同比下降35%,日本薄膜電池出貨量為1011.7MW,同比增長172.7%。
由于2012年全球光伏行業產能過剩,光伏設備行業銷售收入繼續下滑至17.5億美元,同比減少51.4%,新增訂單也創紀錄地少于10億美元。隨著全球光伏市場恢復增長,光伏生產線自動化和填平補齊,以及部分企業擴大產能,將推動設備供應商收入出現強勁反彈。Solarbuzz最新研究報告表明,太陽能光伏廠商的設備支出將于2015年開始進入新的上升階段。到2017年,光伏設備支出甚至有可能達到100億美元。
2013年,全球光伏應用市場快速發展,全年裝機量達到38.4GW,同比增長20.0%,增速較2012年大幅回升。隨著中日光伏應用市場爆炸式增長,2013年全球光伏裝機市場重心加快向亞洲轉移。2013年,中國新增光伏裝機量高達12.9GW,成為全球第一大光伏應用市場;日本全年新增光伏裝機量達到6.8GW,同比增長300%;美國也保持較快增長勢頭,位居世界第三。與之相反,歐洲光伏新增裝機量出現顯著下滑,全年約為10.5GW,降幅高達40%以上,歐洲在全球新增裝機量的占比也大幅降至28%,占比近5年來首次低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