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歐洲有研究機構預測,歐洲汽車工廠產能利用率今年有望提高至70%,但是仍然不足以達到讓汽車企業實現收支平衡的程度。今年以來,在歐洲車市,有的汽車制造商業績持續下滑,也有汽車制造...
近日,歐洲有研究機構預測,歐洲汽車工廠產能利用率今年有望提高至70%,但是仍然不足以達到讓汽車企業實現收支平衡的程度。今年以來,在歐洲車市,有的汽車制造商業績持續下滑,也有汽車制造商在為關廠裁員降成本而痛苦掙扎。歐洲汽車工業協會日前公布的統計顯示,今年5月,歐盟新車注冊量達到109萬輛,同比增長4.5%,連續第9個月實現增長。今年前5個月,歐盟新車注冊量同比增長6.9%。總體而言,盡管有跡象顯示歐洲車市已經走出持續6年的萎縮,但是歐洲汽車業在走出低谷,通往復蘇的道路上走得仍頗為艱難。■產能利用率有望提升
法國Inovev汽車產業研究中心最近預測說,由于部分工廠關閉,汽車銷量提升,歐洲汽車工廠的產能利用率今年將提高到70%。“預計到2016年,產能利用率能提高到80%。不過在2020年以前,要回到2007年以前的85%左右的產能利用率可能性不大。”該中心負責人邁克爾·考斯特說。歐債危機以來,歐洲經濟不景氣,車市持續低迷,去年年底車市銷量有增長跡象,但是增長仍顯乏力,產能過剩的問題十分突出。去年,歐洲汽車產能利用率為68%,從68%提高到70%難度并不大。但是從70%增加到80%,并繼續增加到85%相當不容易。根據歐洲汽車工廠運作情況估計,產能利用率必須達到80%~85%,企業才能實現收支平衡。普華永道研究部門最近也預測,歐洲汽車產能利用率會在2016年超過80%。該機構表示,這一預測是根據汽車企業的表態得出的。有多家汽車制造商聲稱,會在2016扭虧為盈。福特汽車歐洲公司稱,有望在2015年年底實現盈利,通用歐寶公司和標致-雪鐵龍則表示,將在2016年止損實現盈利。去年,福特、歐寶和標致-雪鐵龍的歐洲汽車產能利用率均低于60%。普華永道高級分析師邁克爾·格斯德說:“去年年底以來,歐洲汽車銷量開始回升,同時,一些工廠陸續關閉、遷移合并。通用德國波鴻工廠、福特位于比利時的蓋克工廠關閉后,汽車產量會減少65萬輛。加上歐洲汽車銷量的提升,歐洲汽車產能利用率有望提升。”
■汽車廠商疲于應對
汽車制造商似乎并不像研究機構那樣樂觀。菲亞特克萊斯勒首席執行官馬爾喬內近日表示,完全沒有看到歐洲車市復蘇的任何跡象。他預計今年歐洲車市銷量和去年持平。“當前歐洲車市的銷量增長是不健康的增長。”他說。他認為,盡管菲亞特今年在歐洲投資力度比較大,但是今年菲亞特在歐洲很難止損,菲亞特集團的利潤將來自瑪莎拉蒂跑車業務。現代汽車在歐洲也很受煎熬。現代汽車歐洲公司市場營銷副總裁馬克·豪爾近日由于個人原因辭職。他表示,他離開現代汽車是為了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外界猜測,馬克·豪爾離職是因為業績不佳。今年前4個月,現代汽車在歐洲的銷量僅為144556輛,同比下跌2%,市場份額從去年同期的3.5%跌至3.2%。通用、菲亞特、標致-雪鐵龍、本田等汽車公司在積極提高歐洲生產設施的利用率。日前,通用歐寶與德國波鴻工廠工人達成協議,關閉波鴻工廠是通用在歐洲降成本的關鍵一步。波鴻工廠勞資雙方曾多次談判,工人數次舉行罷工。據稱,關閉波鴻工廠花費5.5億歐元。迫于意大利工會方面的壓力,菲亞特的關廠裁員計劃難以順利實施。過去幾年里,菲亞特僅在2011年徹底關閉了其位于西西里島工廠,之后,該公司不得不以臨時裁員的方式替代永久性裁員。目前,米拉菲奧里工廠讓菲亞特無比頭疼。該廠去年是歐洲產能利用率最差的工廠,只有16%的產能運轉。菲亞特計劃在該廠投產瑪莎拉蒂和阿爾法·羅密歐的部分車型,菲亞特將為此繼續在該廠進行投資。Inovev的研究認為,歐洲地區被關閉可能性最大的汽車工廠包括標致-雪鐵龍位于法國的瑞恩工廠,以及本田位于土耳其的蓋布策工廠。另外,雷諾位于法國的桑多維爾工廠以及標致-雪鐵龍位于西班牙的維拉沃德工廠也可能關閉。雷諾桑多維爾工廠今年投產新車型以前的產能利用率為18%,該廠目前生產的拉古娜等車型市場銷售并不好。福特歐洲汽車公司首席執行官史蒂芬·奧達說:“歐洲汽車年銷量最多1400萬輛,但是汽車總產能仍然是每年2000萬輛的水平。”福特去年已經在歐洲裁員6200人。
■苦練內功才有出路
由于歐洲經濟不景氣,消費者信心不足,歐洲汽車銷量已經連續下滑6年。和美國政府愿意用納稅人的一大筆錢救助美國汽車企業不同的是,歐洲汽車業陷入困境后,企業只能自救,走一步看一步。據統計,2008年~2012年,美國汽車工廠共關閉11家,如果沒有美國政府的資助,美國汽車業不可能這么快地解決汽車產能過剩的問題,美國汽車公司當時無力負擔過多的人員開支和工廠維護運轉的費用。歐洲汽車業的情況則不同,第一,即使歐盟委員會有人提出由政府出資救助汽車業,也會因為各種原因而遭到反對。第二,在歐洲的政治經濟環境下,經濟低迷時關廠的政治代價太大,這一點和美國有文化差異。第三,歐洲雇員福利待遇相對較高,在歐洲關閉工廠比在美國關成本高很多。這些因素加大了解決歐洲汽車產能過剩問題的難度。比如,福特稱,將其比利時蓋克工廠關閉,并將生產轉移到西班牙瓦蘭西亞工廠的各項開銷耗資8億美元。對于本來就陷入虧損的歐洲汽車制造商而言,這是不小的支出。邁克爾·格斯德說:“如果市場需求仍然疲軟,關廠裁員也只能是最后的選擇。”Inovev預測,未來5年,最多5家工廠關閉。“歐洲汽車產能利用率如果要達到收支平衡的水平,至少應該再關閉10家工廠,但是我們估計最多會有5家工廠關閉。這意味著,量產車制造商在歐洲削減成本維持工廠運作的難度會非常大。”考斯特說,“如果歐洲車市復蘇速度再快一點,歐洲汽車制造商能好過一點。不管怎樣,歐洲的量產車制造商壓力都非常大,他們必須在汽車生產平臺的改進,以及新車型的開發方面再多下工夫,以降低單車生產成本,提升產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