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磨料磨具分會高級顧問周金龍2013年,磨料磨具行業圍繞提高行業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這一發展中心,充分利用國家經濟調整的機遇期,行業企業整合加速,加緊設備改造升...
一、行業經濟運行情況
1、產品銷售收入略有降低、利潤總額上升
磨料磨具作為工業的原材料和工具,相關行業的發展情況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磨料磨具行業的發展。根據工信部公布的相關行業統計數據,2013年全國粗鋼產量7.79億噸,同比增長7.5%;十種有色金屬產量為4029萬噸,同比增長9.9%;建材行業主要產品產量再創新高,水泥產量24.1億噸,同比增長9.6%;平板玻璃7.8億重量箱,增長11.2%;汽車產量同比增長18.4%;船舶工業結構調整趨好,訂單量增長2倍。這些行業的增長,對我們行業增長有相當大的拉動作用。
根據分會對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經濟指標統計,行業整體發展良好。請看下表(表一) 從表中統計數字看,利潤總額增長了31.20%,與上半年形成了較大反差。上半年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貸款回收期長,資金占用量大,財務費用增加,下半年①各大企業注意壓縮管理成本,中央八項規定,使企業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開支;②加大資金回收力度,減少應收賬款的比例,減少庫存積壓,增加資金周轉率。從全年市場銷售的情況看,主要產品價格相對平穩,出場含稅價 棕剛玉塊3450-3500元/噸,粒度砂4600-4900元/噸,白剛玉塊4150元/噸,段砂4800元/噸,粒度砂5200-5800元/噸,微粉各粒度號不同價格9000-20000元/噸,黑碳化硅0-10mm88%min 4400-4500元/噸,98%min塊5800-5900元/噸,綠碳化硅98.5%min塊6800-6900元/噸,粒度砂9300-9500元/噸,JIS1200和JIS1500微粉維持在17500元/噸和19000元/噸。③企業注意產品結構的調整,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大的是磨具,樹脂磨具小切片和磨曲軸、磨齒輪等陶瓷砂輪量價齊升,樹脂磨具7000-9000元/噸,陶瓷磨具12000-15000元/噸,因使用磨料不同價格差異也比較大,統計37家磨具企業,21家利潤上升,2家持平,14家下降,下降幅度不大,因此總體利潤率上升46.93%,這21家利潤上升企業,其中有11家是陶瓷磨具生產企業,揚州東方、山東魯信、江西冠億、山東升華、蘇北砂輪廠等企業業績都不錯。樹脂磨具企業中,廣東創匯、珠海大象、鄭州永泰、廊坊菊龍、伊川東風等企業也取得了好的成績。磨料39家企業總利潤率上升24.18%。重慶博賽、河南伊龍、鄭州玉發等這些企業都是根據市場變化不斷調整產品結構,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新大新、易成延伸企業鏈,綜合效益上升。
2013年,市場對高質量產品采購逐步向規模企業集中,一些企業產品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一些產品質量相對差的企業逐步被邊緣化,行業集中度在加強,規模企業的產量同比上升。(表二) ④生產自動化穩步推進。剛玉爐節能改造在企業推廣使用,節能降耗效果已呈現,棕剛玉冶煉自動化配料,磨具生產自動壓機的使用,節約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這些是利潤上升的重要因素。
2、出口貿易相對平穩,進口產品量、值下降。
世界發達經濟體復蘇緩慢,新興經濟體又出現經濟下行的波動,出口沒有出現明顯的增長。但幾種產品出口也不相同,棕剛玉出口55萬噸,出口額3.86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4.63和1.63,均價同比上漲2.99%;其他人造剛玉出口量15.7萬噸,出口額1.38億美元,(主要是白剛玉、鋯剛玉),同比分別增長1.63%和5.35%,均價增長3.53%;天然剛玉出口量5.59萬噸,出口額1135.19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8.32%和15.51%,均價上升5.26%;碳化硅出口量28.67萬噸,出口額3.1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3.79%和14.93%,但均價下降34.13%。碳化硼出口量2059噸,出口額2670.58萬美元,同比分別下降4.53%和15.03%,均價下降10.98%;磨具出口量20.33萬噸,出口額4.1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90%和16.87%,均價上升13.41%。
進口各類產品的情況:棕剛玉進口量262.4噸,進口額130萬美元,同比進口量下降19.23%,進口額上升4.31%,均價上升30.53%;其他人造剛玉進口量4.64萬噸,進口額4845萬美元,同比進口量下降10.76%,進口額上升3.98%,均價上升15.56%;天然剛玉進口量8786.5噸,進口量400.8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3.94%和9.12%,均價下降4.17%;碳化硅進口量7114噸,進口額1060.1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98.72%和29.86%,均價下降34.65%;碳化硼進口56.75噸,進口額72.5萬美元,同比增長了400%和169.77%,均價下降46.10%;磨具進口量9010.43噸,進口額1.59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6.33%和13.33%,均價下降7.44%。
進口的企業:
棕剛玉主要是日本在華企業,圣戈班在華企業;
碳化硅精密制造業;
磨具主要是汽車機械設備制造等行業。
二、行業現存的主要問題
1、產能嚴重過剩,這是多年來一直在提醒大家的。最為突出的是棕剛玉、白剛玉、碳化硅。棕剛玉產能430萬噸左右,近年來一些企業對冶煉爐改造升級,產能進一步提高,還有在建籌建產能20多萬噸;白剛玉145萬噸左右還有10萬噸在建產能,黑碳化硅100萬噸左右,綠碳化硅130萬噸左右。從今年市場需求量,棕剛玉150萬噸左右,白剛玉28萬噸左右,黑碳化硅60萬噸左右,綠碳化硅28-30萬噸左右。產能有效利用率都低于國際通常75%的水平。市場需求疲軟,使不少企業處在停產半停產狀態。
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多次明確指示要化解產能過剩,這次全國人大會議李總理報告當中又強調解決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產能過剩只能造成低價傾銷的惡性競爭,這么多年我們內銷、出口價格上不去,原因很簡單,是你爭我奪低價競爭的結果。
2、節能減排差距大。我們冶煉行業區域比較集中,粉塵廢氣,廢水的排放對當地環境影響非常大,對生態造成了嚴重破壞,全國兩會以及會中會后相關領導的答記者問治理環境污染都是關注的焦點,我們行業治理污染步子已經邁開,研究節能減排的企業:六院、金燁、廣智等一批節能減排的設備已推出并投入使用,沁新、三門峽明珠、貴州三山、鄭州宏基、蘇州雅寶、河南伊龍等一批企業已取得了明顯成效,圣泉、太爾、新大新、易成等對廢水的處理都有獨特的效果;SIC冶煉廢棄的回收利用方面,平羅縣濱河碳化硅制品有限公司已經在做了;磨具企業白鴿、魯信、蘇北、冠億等對窯爐進行改造,余熱回收利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我們差距還是相當大,有三分之二的企業解決的不好。一是思想上不重視,二是企業小資金不夠,三是怕增加成本。但不論哪條原因,都不是理由,今后淘汰落后產能就看你節能減排符不符合標準。協會起草的《磨料準入條件》修改稿已經提交工信部審閱,一旦下發,將是對行業生產的一個規范。
三、2014年行業發展趨勢
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為2014年我國經濟發展謀篇布局,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4年我國面臨的形勢依然錯綜復雜,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并存。世界經濟復蘇存在不穩定,不確定的因素,我國經濟發展處于結構調整陣痛期,增長速度換擋期,到了爬坡過坎的緊要關口,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同時要看到,我國發展仍處在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工業化、城鎮化持續推進,區域發展回旋余地大,今后一個時期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有基礎也有條件。
我們行業是國家經濟建設的基礎性行業,我國經濟所面臨的困難和機遇,也同樣是我們所面臨的困難和機遇,我們要從世界經濟發展和我國經濟發展中去把握機遇。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3.7%,世界經濟復蘇趨勢將加強。出口將保持穩定,略有增長。
國內,中央將增加4576億元投資,重點投向重大水利、中西部鐵路建設,節能環保等領域。根據各有關協會預測,鋼鐵、有色金屬行業、造船、汽車仍將會保持一定比例增長,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規劃將制造出對公共基礎設施投資的“巨大”需求,今年將新開工700萬套以上保障性安居工程,1月31日,全國能源工作會議規劃2014年新增光伏裝機14GW,較此前12GW的目標上了17%。受此推動,我們行業在2014年將會有小幅增長。
今年我們要特別關注的問題:
節能環保設施的改造。這是重頭戲,全國28個省市與國家環保部門簽定了合同,制定了PM2.5和PM10下降的標準,2013年國家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印發大氣污染防治推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3】37號)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將陸續出臺,下午我們要組織專題的“剛玉碳化硅生產節能減排研討會”,這一步走好,就為企業今后發展打好根基,否則連生存的空間都可能消失掉。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快開發應用節能環保技術和產品,把節能環保產業打造成生機勃勃的朝陽產業。應抓住機遇,加大節能環保技術產品的研發,做節能減排的有利推手。
化解過剩產能。李總理在報告中強調“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強化環保、能耗、技術等標準,清理各種優惠政策,消化一批存量、嚴控新上增量,今年要淘汰2700萬噸鋼鐵,水泥4200萬噸,平板玻璃3500萬標準箱等落后產能。”清楚的講明了哪些是落后產能,沒有能力上環保設備,能耗下不來的將被淘汰。怎樣化解產能過剩,政府工作報告中講到“支持企業打造自主品牌和國際營銷網絡”、“在走出中提升競爭力”、“促進產品出口”,我們行業有些企業已經和正在走跨國建廠和與國外有實力的企業合作的道路。利用國外資源,技術生產高質量產品,與國外企業合作,引進先進的制造技術打造自己的品牌,建立國外營銷網絡。協會最近也組織企業到國外參展,參加國內組織的國際性展覽,為企業提供產品展示的平臺,把我們的產品更多的推向國際市場。
打開國際市場,我們還要了解國外的一些政策、法規。sic取消出口許可證有償指標之后,sic出口量上升比例比較大,但我們也要注意規避風險,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牽頭,五礦商會承接,協會編寫的《碳化硅產品出口質量安全手冊》已經出版,對國內外sic產品主要差異,主要目標,市場的技術法規等做了詳細論述,是碳化硅出口必備的工具書,相關企業可以參考。
長期處于停產半停產的小企業,建議與有實力的企業重組,轉行。還在上的冶煉企業要謹慎投資,用于太陽能切割刃料也需謹慎,多晶硅現在產能過剩。對綠碳化硅微粉切割刃料需求量并不特別大,注意把握好形勢。
“加強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鼓勵企業設立研發機構,牽頭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聯盟,全面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技扣除等普惠性措施”。中央給出了優惠政策,我們要想辦法用好。
以上分析和提示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