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來我國鋼鐵產能和產量迅速增長,但鋼鐵產品消費及出口則受國際經濟環境影響增長緩慢。目前在建和擬建能力還相當龐大,全行業面臨階段性的產能增長過快以及結構性的供求失衡,產能過剩的局面...
近年來我國鋼鐵產能和產量迅速增長,但鋼鐵產品消費及出口則受國際經濟環境影響增長緩慢。目前在建和擬建能力還相當龐大,全行業面臨階段性的產能增長過快以及結構性的供求失衡,產能過剩的局面已相當嚴峻,引起多方面廣泛關注。經貿司在調研中了解到,行業認為在加大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冗余產能轉化的同時,為過剩產能找到出路也是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從國際上看,發達國家完成工業化進程時,基本可以達到或超過人均鋼消費量1000公斤的水平。而我國到2012年末人均鋼消費量只有500公斤。因此,提高社會鋼鐵保有量將是化解產能過剩的手段之一。僅以建筑用鋼為例,目前我國建筑用鋼比例與發達國家差距很大。發達國家建筑用鋼總量約占全部鋼產量的30%,美、日等國已超過40%,我國的這個比例則約為15%左右。從促進節能減排、提高建筑物安全性方面,鋼結構較一般鋼混結構均具有明顯優勢。在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尚未完成之前,鋼鐵市場尚有較大發展空間。如果我國建筑用鋼比例適當提高,對增加鋼鐵產品消費、化解鋼鐵產能過剩將會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