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英國路透社9月10日文章,原題:變化的中國將再度撼動世界經濟 現在,美國收緊貨幣政策引發的擔憂早已消退,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將困擾全球決策者:如何應對中國第二階段的經濟革命。第一階段...
英國路透社9月10日文章,原題:變化的中國將再度撼動世界經濟 現在,美國收緊貨幣政策引發的擔憂早已消退,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將困擾全球決策者:如何應對中國第二階段的經濟革命。第一階段的工業化撼動了整個世界。生產原材料的國家獲得蓬勃發展,因為它們滿足了中國對自然資源的無窮需求。過去10年,10個增長最快的經濟體有6個在非洲。中國廉價制成品的大量涌入,掏空了發達和新興國家的就業,但也幫助抑制了通脹,讓數以千萬的人第一次買得起各種消費品。
中國發展的第二階段有望同樣猛烈。消費將取代投資成為增長動力。服務業在經濟中的比重將會增加,而工業將縮小。以廉價勞動為基礎的原材料密集型制造業,將讓位于更綠色、清潔的生產方式。生產效率更高、掌握新技術的勞動力創造的價值,將更多留在中國,而不是流向跨國公司。
為了表明對促進可持續增長的認真態度,中國領導人稱,中國有意引導今年上半年經濟減速,雖然令市場不安,但最終是為了解決長遠的結構性問題。預計11月份的一次全體會議上,中國新領導層將通過一項改革藍圖。世界銀行經濟學家菲利普·舍萊肯斯認為,北京打算進行的改革,重要性怎么評估都不為過。中國改變,世界將隨之改變。
總的來說,出口原材料產品的發展中國家,比富國受到更多影響。但中國對原材料的需求仍將保持強勁,而城市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經濟再平衡將偏向與消費而非投資關系更密切的產品。當然,原材料價格降低應會促進農礦產品出口國的增長及降低通脹。
另一個好處是,新興大市場如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將有機會進入中國騰出的基礎制造業。孟加拉國已迅速成為世界第二大紡織品出口國。
有分析人士表示,對發達經濟體而言,中國的轉型是一把雙刃劍,中國的轉型可能給美歐造成更多競爭,但后者可以采取主動,專注于價值鏈的更高端,依靠知識和技術出口。
隨著收入水平上升及消費者變得愈加挑剔,中國將日益給外國公司帶來商機。倫敦匯豐銀行的一名主管說,中國城市化和中產階級的興起,為英國及其國家諸如醫療、教育和旅游領域的公司提供了機遇。“我們看到中國在發生根本性變化”,他說。
從2016年到2020年,中國的GDP增速可能降至6.5%。有專家表示,即便到2030年降至5%,中國每年新增經濟規模仍相當于整個韓國的經濟總量。“中國現在面臨艱難的轉型,但長遠而言,將來仍然十分有利。”他說。(作者凱文·姚、艾倫·惠特尼,汪析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