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鉆石嗎,怎么這么丑?”
每過15分鐘,就有一批鉆石的原石———金剛石從位于斗門的鉅鑫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的16臺“鉆石生長機”新鮮出爐。然而,它們不像鉆石那樣晶瑩發(fā)光,渾濁得像陶土。
“別看它們的樣子不好看,每年我靠它們拿回700多萬元的外匯呢。”公司董事長劉旭輝說,人造金剛石并非用于裝飾,而是安裝于開采石油的鉆頭上,里面有一些金屬元素,因此和鉆石有很大差別。是鉆石形成的必備條件。
出口:20美元一粒
“鉆石生長機”學名叫做“人造金剛石液壓機”,它可以模擬鉆石生成環(huán)境———150千米深地下的超強壓力和1100度以上的熾熱高溫。工人們把面粉狀的金剛石粉和其他金屬粉按比例裝進一塊首飾盒大小的保護層中,放入液壓機,粉末就凝固成一塊指甲蓋大小的圓柱體,工人們稱其為“金剛石復合片”。經過,
金剛石是鉆石的原石,可兩者在外型上相距甚遠。劉旭輝說,由于鉅鑫生產的人造金剛石用于工業(yè)生產,因此加入了一些添加劑,色澤、透明度都不佳,但硬度、耐磨性比天然金剛石還好。“指甲蓋大小的這一塊復合片,里面就有20多種金屬。” 劉旭輝說,人造金剛石生產條件非常苛刻,組裝處理不潔凈、材料有缺陷,都會讓產品報廢。因此,這么一丁點的東西,身價頗高,“出口一粒賣20美金。”
能力:下鉆6000米
一年產50萬片復合片,70%出口,公司銷售額每年有10%-20%的增長。鉅鑫靠小小的金剛石復合片,把公司帶入了快速發(fā)展的通道。
“在技術上,我們可以排進國內前三甲,銷售額至少是國內前五名。”劉旭輝說這話的時候并沒有驕傲,業(yè)界的地位是靠技術的累積奠定的,廠內1308-4X型號產品就是技術改進的一個紀念產品。
“衡量人造金剛石的一項重要指標是磨耗比,我們的技術改進后,磨耗比比普通磨料高50萬倍。”劉旭輝說。50萬倍是個什么概念呢?用標準砂輪與鉅鑫的人造金剛石對磨,砂輪消耗50萬克,人造金剛石只消耗1克。家里的磨刀石與人造金剛石對磨,磨刀石磨掉一角后,金剛石上頂多劃出一道印。
1308-4X在耐熱性上達到750度,比普通人造金剛石高出100度,抗沖擊性也大大增強。“石油鉆探裝上我們以前產的金剛石,能鉆到地下3000米左右,裝上1308-4X可以鉆到地下5000-6000米的深度。”劉旭輝說。
目標:100美元一粒
鉅鑫的金剛石復合片在大慶油田、勝利油田、遼河油田等大型油田開采中大顯身手,不過磨耗比50萬倍,只是鉅鑫的一個開始。
劉旭輝告訴記者,目前廠內已經初試了60萬倍以上的金剛石,等性能穩(wěn)定后就可以投產了,不過60萬倍并不是他的最終目標,“至少要做到七八十萬倍吧,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劉旭輝說。指甲蓋大小的金剛石復合片出口可以賣到20美金一粒,不少人覺得價格很高了,但是進口一粒同樣的金剛石復合片卻要100美金。磨耗比、耐熱、耐沖擊等性能上的差別帶來了懸殊的差價,如果能賺取這部分差價,工廠就可以真正從“中國制造”轉為“中國創(chuàng)造”了。
人造金剛石的換代升級,和一般的制造品不同,不是換個外形就能成為新產品的,必須要在性能上有所改進。搞研發(fā),劉旭輝并不怕,鉅鑫公司就是靠研發(fā)起家的。回想起2001年剛建廠的時候,劉旭輝說,當時的產品很差,屬于國內同類產品中墊底的,為了轉變這種局面,劉旭輝培養(yǎng)起一支10人研發(fā)團隊,研發(fā)人員都做過開發(fā)同類產品的總工程師。同時,他花高價買進當時國內精度最高的全自動控制設備投入生產,并采用還只應用于飛機制造行業(yè)檢測的無損檢測方法,不放過產品上的任何裂紋、氣孔。經過6年多的不懈研發(fā),鉅鑫的產品已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得益于強大的研發(fā),百十來人的鉅鑫每年創(chuàng)造稅收就達500萬元,在經濟普遍蕭條的情況下,今年出口額至少有10%以上的增長。
劉旭輝說,鉅鑫不會停下技術創(chuàng)新的腳步,公司還將加強與吉林大學、礦業(yè)大學等高校的技術交流,聘請超硬材料行業(yè)唯一院士鄒廣田到廠指導,并有望合作一個“國家超硬材料重點實驗室中試基地”。
“以前光顧著做事,今年我們申請了8個專利。并準備申請高新技術和省級工程技術中心等。”劉旭輝說,獲得政府的獎勵不那么重要,但是看到斗門區(qū)對民營企業(yè)給出了一系列扶持和鼓勵政策,感到動力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