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藏在大山深處的污染在陜縣高陽山里隱藏著四五十家的小型棕剛玉生產廠,這些小廠晝夜生產,給附近的環境與村民的生產、生活造成極大的危害。村民們只能眼看著故鄉的空氣一天比一天惡劣,地里的莊...
藏在大山深處的污染 在陜縣高陽山里隱藏著四五十家的小型棕剛玉生產廠,這些小廠晝夜生產,給附近的環境與村民的生產、生活造成極大的危害。村民們只能眼看著故鄉的空氣一天比一天惡劣,地里的莊稼被一層層的黑色油污履蓋,家里的果樹產果率一年比一年少……
剛玉,名稱源于印度,系礦物學名稱。剛玉是以鋁礬土為主要原料經礦業爐煉出的人造材料,可做磨料和耐火材料。純度較高的為白色叫白剛玉,含有少量雜質的為棕色叫棕剛玉。但是,這些棕剛玉在生產過程中,排放出大量含有二氧化硫的煙塵,對環境的污染也是很嚴重的。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批轉2007年河南省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確規定:各省轄市、縣(市、區)政府要在2007年11月底前依法關停不符合產業政策、不能滿足環保要求的水泥機械化立窯生產線。對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鐵合金、棕剛玉、耐火材料企業,要進行清理;對其中不能滿足環保要求的應依法予以淘汰或關閉。對符合產業政策規定但不能穩定達標排放或不符合總量控制要求的鐵合金、棕剛玉和耐火材料企業,實施停產治理或限期治理;對逾期仍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務的污染嚴重的鐵合金、棕剛玉和耐火材料企業,依法實施關閉。其中陜縣的一些小型棕剛玉廠就是整治的重點。
隱藏在大山里的小企業群
從2007年年底至今,已有三四年過去,這些年來陜縣的對外宣傳一直說該縣境內的棕剛玉企業環境整治效果明顯。但近日,有讀者向本報反映,在陜縣原店鎮寨根村、草嶺村、胡家村境內,有許多小型棕剛玉生產企業,不僅日夜生產、生意興隆,而且排放出大量的有害氣體及粉塵,對附近的農田及果樹污染非常嚴重。11月26日,記者針對讀者反映的情況,對該處進行了實地暗訪。
順著陜縣縣城通往張汴鄉的公路沿高陽山麓向南走,大約行進到5公里左右的時候,在公路的拐彎處有一條不明顯的叉路口,順著這條不算寬的公路一路向上,便進入了丘陵地帶。此處四面環山,但令記者震驚的是,就在這個四面環山的丘陵地帶,星羅棋布地建滿了小型的生產加工企業。而且這些廠子都建在一條條山坳的中間,既使你站在高處只能看到眼前這條山坳里面的情況。雖然棕剛玉在生產過程中要產生大量的煙塵,但由于山梁相隔,也很難讓人發現隱藏在其間的生產廠。
這些煙塵在山坳間長期彌漫不散,使得這些山坳總處于一種霧蒙蒙的狀態,宛如“仙境”。
面對無形的污染,村民們束手無策
記者開車一路看去,發現這里的企業相當一部分都沒有廠名,只是簡單地建了一個圍墻與大門,里面放上大型的機器,便開始生產了。經過詢問,一些工人告訴記者,他們這里的工廠基本上都是生產棕剛玉與磨料的。站在一個磨料廠的大門外,記者看到里面到處都是粉塵,以至于里面的工人身影看上去都影影綽綽的。
記者來到附近一位農戶家中,看到有位姓胡的老人坐在院子里修理鋤頭,記者便與他聊了起來,他告訴記者,他們這里是原店鎮胡家村。
“附近的這些剛玉廠大大小小加起來有三四十家,都是私人辦的。以前我們這里沒有這些廠子,兩三年前,山下不讓他們干了,這些(剛玉)廠都搬到了我們這里。”老人說。
在問及這些廠子對村里的環境是否有影響時,老人有些無奈地說:“有嘛。一建廠我們這里的蘋果的色度就不好,也賣不上好的價錢。而且空氣也沒有原來好了,原來這里面空氣可好了,現在不行了……”這位老人還說,這些廠子占用的地都是他們村里的,在村委會都同意在他們在這邊建廠后,出面征地的都是廠里面的人,如果征到誰家的地,廠里的負責人就會通過村委會和該戶主聯系,按每畝地每年200-300元不等給農戶補償。
對于這些租金是否能彌補農民們的收益,老人說:“能不能,就這了。這事都是上面決定的,我們也沒有什么辦法。”
除了這位胡老人家,記者在村里遇到了一位正在向架子車裝柴火的老人,老人說他今年已經80歲了。這位老人說:“這里的廠子都快把人煩死了,機器一響起來沒完沒了的,有時候幾天幾夜都不停。”
“你家有地租給廠里嗎?”記者問。
“沒。我家地離得遠。但從廠建起來,我家里兩畝蘋果樹收成也沒有以前好了,尤其開花的時候,花剛開就落了。雖然現在的蘋果都是套袋的,但就這兒,蘋果的色度也沒有以前好,而且掛果也少。像今年蘋果價格比往年高,可是我也沒有那么多蘋果可以賣了。”
“那你們沒找廠里說說。”
“說?給誰說。這事都是上面決定的,我們也沒法子。”
“你說的上面是哪兒?”記者問。
“村里、鎮上、縣上都有,如果上面不同意,誰敢來這里辦廠。”老人說。
據這位老人說,聽說他們這里能讓辦廠,一些原先在縣城附近或三門峽、運城的人都跑到這里來開廠,現在還不斷有人來談租地建廠。老人還告訴記者,草嶺、寨根坳里的廠子比他們這里還多。
在胡家村的田間地頭有許多的野酸棗樹,記者上前摘下幾顆酸棗,只見那些酸棗上面積了厚厚的一層黑色的油污,用手摳都摳不掉。一旁樹木的枝岔上、野草的葉子上也都積滿了這種黑色的油污。看著記者手里拿的野酸棗,“都是這些廠子生產的粉塵惹得禍。”老農說。
然廠里很掙錢,但村民都不愿去
記者在從胡家村到草嶺的途中發現,這里的鄉村公路的路況非常不好,許多地方出現了斷裂與大坑。據當地人講,這都是那些來來回回拉礦石與送貨的大卡車給壓的。
在路邊,記者遇到寨根村一位姓呂的中年男子,他告訴記者,他們這里的溝溝岔岔都是這種小廠,主要是生產剛玉與磨料的。
“磨料廠主要是干什么的?”
“從鋁礬土里煉出的剛玉都是一塊一塊的,但往出賣,人家一般都要的是粉。磨料廠就是把剛玉拿過來磨成粉,再往外賣的。”
“污染厲害不?”
“咋說呢。我們這里主要是山地,水很少,平常就種點蘋果、玉谷、芝麻什么的。這廠建在這兒后,對蘋果樹的影響要大一些,春上蘋果開花的時候,煙氣把蘋果花都薰落了,蘋果的產量比以前小,而且老有煙,蘋果的著色不好,也就賣不上價了。”
“在廠里工作的本地人多不多?”
“有,但不算多。大家都知道里面的東西(煙塵)對身體不好,除了實在沒有辦法,家里困難的,一般都不愿意到那里面去干活。要干也就干些輕松的活,像爐上的、磨料廠的活都不愿意干。我一伙計,想著磨料廠工資高,結果沒干兩天就被薰得受不了。錢再多,也不干了。”
“你們這里附近有多少家廠子?”
“總共有個四五十家,這幾道溝里都是。現在還有人建,你們從上面下來沒見?上邊就有一家正在整地開工的。”
隨后記者來到草嶺村,在路邊見到了一位正在地里干農活的婦女,這位婦女稱她就是在附近的某個剛玉廠里干活的,因為這兩天有領導下來檢查,這里的廠子都接到上面的通知,停工了。
她告訴記者:“附近山里的這些剛玉廠都是二三年前從三門峽市區、陜縣、運城等地搬過來的廠子,因為在城市污染比較厲害,政府部門不允許他們在離城市近的地方建廠,所以就搬到我們這兒來了。”她還說:“我在工廠干活每天也就30塊,有些人工資高,在鍋爐上的工資高,每天都能掙到七八十塊錢。”
這位婦女說,建廠給附近的村民們都提供了掙錢的機會,但是污染確實很厲害。地里的莊稼上老是落著一層黑色污泥,用水都沖不掉。
在草嶺村記者發現在這里建著一個規模不算小的變電站,變電站的門前掛著一個藍底白字的牌子:“陜縣公安局原店鎮派出所工業園警務室”。
就在離這個警務室不遠的地方,有一個正在推地建設中的廠子,但記者發現這個廠子離村民家里非常近,只有不足百米的距離。記者在這里遇到了一位50余歲的婦女,記者謊稱自己要在這里投資建廠。沒想到,這位婦女一聽就生氣了。她說:“別跟我提建廠的事,我們這里哪還有地兒。你看看平這地離我家這么近,上面是高壓線,下面再堆上帶著火苗的礦石。要是不小心把高壓線給燒著了咋辦?那線一斷正好落我家院兒里,我想想都害怕。所以別和我說建廠的事?”
隨著這個婦女的話音,記者看到果然緊挨著這位婦女院子就豎立著一個高壓線桿,上面的高壓線離垂下來,就在婦女家院子不遠的上方。再看看與她家只有一路之隔的,正在建設中的剛玉廠,這位婦女的擔心并不算杞人憂天。
“這個高壓線怎么離住家這么近?”
“這是為了建上面那個變電站,鎮上專門請電業局從那邊山上引過來的。”
“那也是為你們用電方便。”記者安慰那位婦女。
“這電我們可不用,那是專門跟那些廠子供電了。”婦女說完轉身走了。
在草嶺村,記者還看到了一個建到一半卻停工的廠子,據附近一位村民說:“這個在建工廠的地原本是我們村一位姓呂的村民家門前的地,由于一個星期前他們建場的人來這邊干活,這位姓呂的農戶不滿他們在此處施工建廠,便與干活的人打了起來,現在這個姓呂的都被打得住到醫院了。呂家村民一生氣,就用家里的農用車把運料的出口給堵住了,就是為了不讓建廠人拉材料在這里施工建廠。”
隨著那位村民的指點,在建工廠唯一的那個出入口處,記者果然見到一輛藍色的農用三輪車橫著停在那里。
隨著采訪的深入,記者心里的疑惑也漸來大,到底是誰把這么大批的污染嚴重的企業集“藏匿”在了高陽山的山坳里?這些企業到底是因為什么才會被集中“藏”在這里?眾多村民口里的“上面”指的到底是哪一級領導?鎮、縣兩鄉的環境監測部門真的就對這種情況一點也不知道?這里面到底有沒有什么見不得人的貓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