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對陶瓷行業來說是艱難的時刻,這種艱難比2008年的經濟危機要大得多。整個陶瓷行業,不僅面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還承受著國內最嚴厲的政策調控。今年陶瓷行業要面臨消費信心與消費力的不足,還要飽受著地產行業低迷和成本上漲帶來的重創,甚至對外銷售反傾銷的制裁,真是內憂外患,讓人不得不愁。
陶瓷行業,無論是廠商還是商家都會面臨不同的壓力和困惑,苦苦經營一年,到頭來利潤大多變成了庫存。利潤變成庫存不是最壞的,最壞的是庫存的貶值,帳面上明明有幾百萬利潤,可是變現時卻要打個八折以下,眼睜睜上百萬利潤就沒有了。原因一方面是產品尾貨多年不處理的結果,另一方面是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過快,沒有及時處理。
陶瓷行業這樣的故事年復一年,年年帳面利潤可觀,實際收益甚微,有人開玩笑說,這些年做陶瓷就是為物流公司和賣場打工了,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因為陶瓷行業的藝術大師作品升值空間才比較大,陶瓷工藝品是縮水還是升值,對廠商都是極大的考驗。
2012上半年,市場處在轉折期,陶瓷行業雖然遇到一些困難,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平穩。現在將要面臨更大的挑戰。難得的是在經濟遇到困難之時,一批具有創新力的企業砍出了一條血路,拯救企業于危難之際,使品牌和經銷商走上了穩健發展之路,在行業行情普遍下滑之時,仍能穩步向前發展。市場的艱難,必將加速行業進步,迫使企業尋求新突破,過去的半年時間,陶瓷企業在困境中思變,加速企業整合的速度和推動新的增長模式。
其實今年,接受考驗的的不僅是建陶廠家和商家,還有建材賣場,從開年到現在,每月都有市場在關停,每月都有品牌從建材賣場撤出,關店成了今年終端建設的新困局,也是建陶商家的新困惑,尤其是一些銷售虧損的店,經銷商經常在關與留的矛盾中糾結,上半年只是開始,如果下半年市場不能好轉,關店會進一步加劇。面臨這樣嚴峻的情況,建材賣場也采取過積極的行動想要吸引商家,但還是徒勞無功。
不得不承認的是,為了讓行業活躍起來,但品牌營銷活動卻很熱鬧,從3·15第一波促銷開始,到六月傳統淡季促銷活動,七夕情人節的促銷,一直如火如荼。今年的活動不同于往年,整合性和實效性比較強,不再以大量撒網式捕捉消費者,不再靠促銷投入拉動增長的營銷模式,不再是孤軍作戰,促銷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這也許是促銷回歸理性的一個表現。
廠家、商家、建材市場三方立場不同,對待店面的態度也不同,商家站在經營的角度,虧損店面不關銷售難支撐費用,關了又怕市場好了沒有店面,在矛盾中等待,猶豫不決,而今年的情況,商家已經顧不了那么多,多是果斷地采取關店策略,其實這樣商家不如做一些名家瓷定制,讓自己的陶瓷制品與眾不同。廠家站在品牌發展的角度思考,希望店面越多越好,在建店上是一種強硬態度;賣場站在經營的角度,希望品牌都能留下,而且房租還不能少。
為了減少關店,需要三方共渡難關,建材市場給予一定的優惠,廠家對于不好的市場要合理定位,盡量減少商家的再投入以維持其經營;商家在銷售上多做功課,只有三方共同努力,關店現象才不會繼續,但是代表不同利益的三方很難達成共識,尤其一向趾高氣揚的建材賣場很難做出讓步,這就加劇了矛盾,結果會迫使商家做出無奈的選擇,目前,有些地區賣場已經開始采取房租優惠,盡量挽留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