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張氏磨具發展有限公司,有的人會說:“知名度很高”;有的人說:“好像沒怎么聽說過”。那他究竟是怎樣的一家公司呢?
地處蘇北一隅的新沂市張氏磨具發展有限公司,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期就上了涂附全樹脂砂布生產線,是國內最早從事全樹脂砂布生產的三家廠家之一,在白鴿和上海砂輪廠的引進生產線投產時,張氏磨具也就跟著投產了,只不過當時投的設備是和國內專家共同研究的半自動機械化設備,由于設備性能的限制,當時的產能和品質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是由于九十年代全樹脂砂布市場需大于供,故效益也一直不錯。
張氏的蛻變是在1999年,那年張氏磨具董事長張剛聽說武漢砂布廠在1993年引進了意大利IMT公司的生產線,據說是由二十多個專家經過一年半時間安裝調試正常生產的設備,1997年武漢砂布廠由于體制問題破產了。張總靠其敏銳的洞察力,迅速聯系武漢砂布廠,以相對低廉的價格把這套很多人認為難以啟用的設備買了下來,如果說張剛的這一舉動讓同行業人不解,接下來帶給他們的卻是一種震動。設備運回自己的新廠后,張總和他的員工們以堅強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鉆研精神,在七個月吃喝住都在車間的艱辛努力,終于使這套設備一次性調試生產成功,張氏磨具完成了一次大轉折。從那時候起,張氏也有了明確的定位,由于在行業介入的較早,對市場了解自然也就較透徹,當時,人造板行業所用寬幅砂帶需求量較大,張氏瞄準了這塊市場進行精耕細作。經過不斷研發創新,現已經在該領域占據主導地位,享有一定的話語權。精誠所致,金石為開!正是由于正確的擇決和努力,一連串的良性效應所致,張氏磨具發展有限公司慢慢發展起來。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像張氏磨具一樣的例子,他們在創業中不經意地攫得第一桶金,但是接下來的前進之路卻是荊棘密布。從一個鄉鎮小廠發展成為獨立法人的民營企業,張氏磨具在這條艱難的擴張路上是怎樣面對困難與挑戰,怎樣突出重圍并最終找到一片屬于自己的新天地?
“無論民營、國營,其潛在的發展危機大多源于片面追求規模擴張,忽視內部管理。企業家的高瞻遠矚,管理部門的穩扎穩打此時顯得尤為迫切。‘科技興企,做強做精,不求盲目做大。注重高科技產品,厚積薄發,讓企業具有競爭力。’是我們的創業理念。”這是張總歷經十余年所悟,也正是基于此,張氏磨具樹立了向管理要效益的理念,導入了先進的經營模式和管理模式;確立了明晰的管理機制;建立了激勵競爭和售后服務機制;構筑了決策科學化、工作標準化、服務規范化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
錯位經營,做高端產品,走高精細化道路。談起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張總深有感觸,“在市場變化急遽的競爭中,信譽與創新能力是戰無不勝的至理名言。”鑒于此,公司成立了以創新為主的江蘇省高強纖維基超硬砂布磨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新產品質量檢測中心,聘用了韓國、上海及河南等相關專家,為企業發展技術創新提供了強力的支撐。“敢于開拓和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已成為張氏磨具用人的重要標準。因循守舊、墨守陳規混日子的人在公司里沒有存在的空間。正是這種創新的氛圍,使公司在國際、國內的激烈競爭中,站穩了腳跟,并保持了持續、穩定的發展。在這個競爭的時代,只有突出優勢和強大理念,才有可能在競爭中不被淘汰。為此,公司引進國外相關技術,使產品種類不多擴大。如硬布基、柔軟布基、紙基,其中布基又分為聚酯布、混紡布、全棉布,并分為重型、中型、輕型等;柔軟砂布有砂帶布和手撕布,紙基則有E、F型等多種。并且所有新產品皆有氧化鋁、黑碳化硅和鋯剛玉混合磨料供選。2003年公司通過IS0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008年公司通過了ISO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004年,公司為了為騰飛打好堅實的基礎,新上了布基生產線和粘結劑生產線。2011年又投入了上千萬元對布處理進行升級提升。如今,張氏磨具已經成為國家涂附磨具協會的常務理事,公司生產的全樹脂砂布、納米二氧化硅改性樹脂砂布、高強度聚脂砂布、軟木精磨砂布等九個產品也被評為江蘇省高新技術新產品。2007年“弓弩”商標被評為徐州市知名商標,2008年被評為江蘇省著名商標。2008年全樹脂砂布又被評為徐州市名牌產品。公司生產的高強度聚酯砂布、高強度紙基砂紙2項產品已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證書,新基體涂附磨具、一種高強度聚酯環保磨削裝置等6項產品都已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證書。
十余年的奮斗和不懈努力,張氏磨具終于從一個不起眼的小廠成長為讓大家刮目相看的知名企業,在當今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先后被評為徐州市優秀民營企業、A級重合同守信用企業、資信等級為AAA級、新沂市十佳創新企業、江蘇省科技創新創優企業、江蘇省品牌創優企業。
在鞏固擴大國內市場的同時,張氏在公司成立之初,就瞄上了國際市場,按張總的話說:“兩條腿走路才能走的更快、更穩。”通過近十年的努力,現產品已銷往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既有發達國家,又有發展中國家,甚至于有欠發達國家地區,做到左右平衡。在發達國家嘗試性進入逐步擴大,在發展中國家爭取一定的市場份額,在欠發達國家控制市場。正是這種思路,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張氏公司外銷并未受到多大影響,應了那句“東方不亮,西方亮”的老話。
全心全意為客戶服務,是張氏一直自勉的原則,客戶的要求就是我們張氏努力的方向,一切皆以客戶指示為標準,公司成立了客服部,不錯過客戶的任何表述意愿,盡最大努力去完成,正是這樣及時有效的溝通,才使得張氏越做越大,越做越強。
“善待員工,提升員工歸屬感。”一直是公司秉承的企業理念。把員工放在首位,把員工的利益放在所有的利益之上。一直是張氏所努力并追求的,早在2005年,公司就設立了員工互助基金,公司每月把一定比例的資金放在互助基金里,每位員工可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在自愿的前提下,多少不限注入互助金。如果公司哪位員工家庭困難,經落實可從互助基金里支出用于扶貧幫困,受到員工擁護。想員工所想,急員工所急,一切為員工考慮,公司上下一條心,共進共取。
在做強做精的基礎上,企業開始嘗試多元化發展。2010年張總又以張氏磨具為載體,成立了雨澤農村小貸有限公司、路政工程公司等多家合資企業,以加快向集團公司靠攏的步伐。自制定多元化發展方針以來,各個項目之間優勢互補,而且能夠互相扶持。多元化發展、多種經營,使得一個項目受到沖擊時,其它項目能夠給予幫助,從而保證企業的效益,也確保了公司在經濟大浪潮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張氏磨具的多元化發展之路,使企業不斷的擴張自己的經營范圍,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張總認為,這一經營方針的確立,正是企業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