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米之內必有3M?其實這一點都不夸張。比如你,生活在現代城市里的白領,一定是3M發明的受益者,除非你沒有用過報事貼、便利貼,或者從沒有聽過錄音磁帶,或者不知道耳塞為何物。
手機、電腦、電視、口罩、汽車、飛機、百潔布、報事貼、投影儀、照相機、建筑物……從文教及家庭用品到電子光學產品,從通信及電力用品到醫療衛生產品,從工業及運輸用品到安保防護、標識和交通用品,3M公司的產品在美國乃至全球似乎無處不在。“早上起床之后,3米之內必有3M產品”這句名言,就是誕生于3M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明尼蘇達州的圣保羅市。
3M公司全稱為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明尼蘇達礦務及制造業公司),是世界500強企業,以“成為最具創意的企業,并在所服務的市場里成為備受推崇的供應商”為企業使命。在成立至今的110年歷史中,3M公司共發明了69000多種創新產品,平均每年都會推出600多個新產品。世界上有超過半數的人口每天都會直接或者間接地接觸到3M公司出品的產品。
然而,就是這樣一家“視革新為成長方式,視新產品為生命”的全球性、多元化的科技企業,竟是從一次近乎失誤的投資、一家失敗的金剛砂礦場起步的。
只有新,才能老
1902年,五位美國年輕人相信一塊土地上蘊藏著當時作為優質天然磨料的剛玉礦石,他們購買了這塊土地并在明尼蘇達州的雙港市創立了一家采礦公司。然而他們隨后得知,這里所謂的礦藏僅僅是低等級的鈣長石,根本連磨料都無法充當。于是公司股票大跌,甚至跌到在酒吧里“兩股只能換一杯廉價威士忌”的窘境。
困則思變,3M的創始人開始改變思路,制造砂紙,1914年推出了第一個獨家產品Three-M-ite研磨砂布,1921年第一張革命性的防水研磨砂紙在3M誕生并注冊為WetordryTM,該產品滿足了汽車生產商拋光汽車油漆的需要,大大降低了汽車制造時所產生的塵埃含量,很快成為暢銷產品并成功開創了世界研磨工業的新時代。
1925年,年輕的3M工程師理查德•德魯,發明了Scotch纖維遮蔽膠帶,隨后命名為玻璃膠帶,隨后,Scotch乙烯基電子絕緣膠帶、可再次固定的尿片膠帶等創新產品相繼問世。對于早期的美國百貨商、面包師等來說,從此包裝封口變得簡單。在經濟大蕭條時代,膠帶伴隨人們度過了一段拮據的生活,人們使用膠帶來做簡單的家用品的修補或修復。
1950年后,3M相繼推出微復印流程、布料保護用品、錄影帶、清潔布等大量新式產品,之后還利用其無紡合成纖維、研磨、粘接三大核心技術,開發出世界上第一片地板清潔墊,革新了硬質地面的維護方法。尤其是誕生于1980年的Post-it報事貼,在市場上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商品品類,讓信息的交流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并永久地改變了人們的溝通和組織行為。
1990年,3M的營業額達到了150億美元。3M持續開發出各種創新產品,包括鋰電子顯示器增亮膜,以及手機與其他電子裝置所用之軟性電路基板。2004年,包括利貼、可再貼便條紙、思高牌透明易撕膠帶、LCD液晶電視光學薄膜,以及百利新系列清潔用品在內的創新產品大幅度刺激公司成長,營業額突破200億美元。2008年,3M超微型移動投影模塊全球同步上市,為消費類電子數字行業帶來全新的市場。
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曾說,通過效率競爭只是“敲敲前門”,而“創新競爭”才是破壞建筑物的炸藥。
創新無國界
如果說,創新是3M公司一百年多來得以持續發展的根本,那么,全球化的創新則是3M公司在其百年發展歷史后繼續施展技術優勢, 在短時間內形成比其他公司擁有絕對優勢的創新產品,從而打破現有市場的平衡,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秘密。
3M公司第一次走出國門,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20年代。1929年,3M公司以Wetordry砂紙為資本和八家北美的競爭對手一起創建了Durex公司,打開了進軍歐洲市場的大門,成為最終將3M推向全球公司的第一步。
1951年,3M公司成立了國際業務部,在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法國、德國、墨西哥、英國等建立了國際公司,標志著3M國際化的正式開始。70年代末, 3M公司已經有51家國際分公司,遍布世界各個角落, 3M已經從國際化進入了真正意義的全球化。
3M鼓勵產生于美國之外的新產品和新業務。到1980年代,來自于美國以外公司的實驗室已經成了公司產品研發的主要貢獻者。1992年,公司的國際業務銷售收入第一次超過公司總收入的50%,并且還在不斷發展。2011年,公司全球銷售總額共計296億美元,其中海外銷售額為195.83億美元,占公司銷售總額66%;公司在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支機構,35個國家設有實驗室,其中全球科技研發人員約7900人,非美國本土人員占到52%;全球專利獲得數為2673個,非美國專利獲得數占81%。3M的全球化創新格局基本形成。
1984年,3M中國有限公司在上海注冊成立,成為中國第一家在經濟特區外的外商投資獨資企業。1994年3M中國上海創新技術中心落成,現已發展成為3M全球四大研發中心之一的中國研發中心。中心將持續投入和培養本土化的創新科技人才作為一項長期戰略,預計至2014年將擁有超過800名科技人才。據悉,3M公司將在中國建立15個以上的核心技術平臺。中國已經成為3M公司全球市場和創新來源的重要一環。
緊盯社會需求的解決方案
3M的創新產品不是空中樓閣,也非科幻大片,而是我們觸手可及的、能夠使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更加輕松便捷的產品。一句話,3M的聚焦點在于客戶的困擾和客戶的需求之上。
3M產品的研發以市場的需求為導向,著力縮短新產品的開發周期,雖然85%的創新產品是面向如工業運輸、安防及醫療、電子電力及通訊產品等工業客戶,但也有使得辦公室的交流方式發生革命性變革的報事貼、錄音磁帶和耳塞等貼近百姓生活的經典產品問世。
3M公司曾連續八年獲得美國環境保護署評選的“能源之星持續卓越獎”。2005年至今,3M公司能源耗費率已降低30%。以2011年為例,3M全球能源效率提高了8.9%,節約4300萬美元的能源成本。3M在具體產業領域也倡導綠色經濟,例如3M公司與惠普聯手以太網供電云終端,實現了電腦運行功率從130瓦降至13瓦且保持亮度不變的節能技術;公司運用新型玻璃微球和玻璃微球技術,以及THV燃油膠管技術,為制造環保型汽車提出了新的解決方案。
3M公司的創新之路應該為中國企業所借鑒。雖然3M的產品分散在人們生活、生產中的各個領域,但3M對社會需求的關注始終不減,其科技創新欲望也從未中斷,也許這就是3M創造百年輝煌的秘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