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逼迫裁員風波,欠款堵門事件,巨虧黑洞......一直到最近恒星科技和京運通“翻臉”逼債打官司事件,光伏巨頭賽維LDK近幾個月來可謂麻煩不斷、厄運連連。似乎有點“樹倒獼猴散”的意味,曾經(jīng)伴隨賽維LDK光伏成長的“兄弟們”,皆因賽維的層層困境而深陷泥潭。光伏市場的低迷,企業(yè)一邊是憧憬未來,一邊又是騎虎難下。企業(yè)要生存,紛紛在保護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失。
億晶光電-賽維LDK訴其欠款1.28億
億晶光電和賽維LDK的1.28億光伏合同訴訟,正陷于法院管轄權(quán)之爭。若億晶光電敗訴,將支付賽維LDK1.28億貨款,這將超過億晶光電去年全部凈利潤的總和。去年,億晶光電凈利潤1.05億元人民幣,今年第一季度凈虧損亦高達9890萬元人民幣。
5月12日,常州億晶光電透露,由于江西賽維LDK首供貨的多晶硅片中,部分存在產(chǎn)品質(zhì)量嚴重瑕疵,且因賽維LDK未以合同約定履行通知付款義務,導致1.28億人民幣的合同訴訟。
據(jù)悉,億晶光電已經(jīng)接到賽維LDK追討欠款的傳票。但因億晶光電對受理此案件的江西高院管轄權(quán)存在異議,曾要求江西高院將案件移送至江蘇高院,被江西高院駁回。常州億晶表示不服,已向最高院提起上訴,目前該案件仍在審理之中。
去年,2月9日,億晶光電子公司常州億晶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與江西賽維LDK簽訂了多晶硅片買賣合同。合同約定:江西賽維向常州億晶出售太陽能多晶硅片,合同總價1.7億元,最遲交貨期為2011年3月28日前;逾期付款按照逾期金額1‰作為違約金償付;超過七天未付款的視為不能付款,賣方有權(quán)通知買方解除合同,合同自書面解除到達買方時解除,買方應當賠償賣方相應的損失,賠償金額為合同金額的10%。
億晶光電表示,按照合同,江西賽維分別于2011年2月14日、2月18日向常州億晶供太陽能多晶硅片計150萬片,常州億晶已也隨之支付相應貨款為人民幣4275萬元。但由于所購太陽能多晶硅片中部分存在產(chǎn)品質(zhì)量瑕疵,常州億晶將存在產(chǎn)品質(zhì)量瑕疵的太陽能多晶硅片全部退還予江西賽維。此后,雙方未有業(yè)務往來。
2011年8月30日,江西賽維向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常州億晶繼續(xù)履行合同、支付剩余貨款人民幣1.28億元,并賠償相應利息損失和相關費用。
恒星科技-賽維LDK 6617萬元欠款恐難收回
其實,恒星科技進軍光伏產(chǎn)業(yè)的決心絕不是最近才萌生的,早在幾年前其就不斷與光伏企業(yè)接觸,其中賽維LDK是其在光伏領域最大的合作伙伴。
作為生產(chǎn)多晶硅切割用超精細鋼絲的上市公司,恒星科技2011年5月曾宣布與光伏企業(yè)巨頭賽維LDK簽訂《采購合同》,向后者供應超精細鋼絲5200噸,約占到公司2011年產(chǎn)能的1/3。
因為這個大訂單,恒星科技被多個研究機構(gòu)看好,均給出較高的業(yè)績預期,但最終的年報數(shù)據(jù)卻與預期差距甚遠。
不僅如此,賽維DLK的欠款也觸目驚心。據(jù)恒星科技2011年報,賽維DLK位列全年營業(yè)收入第二名,營業(yè)收入6083萬元,但其欠款高達6617萬元。
換而言之,恒星科技2011年向賽維LDK銷售貨物7117萬元(6083*1.17),但賽維LDK實際只支付了500萬元,其余都以賒銷形式掛賬。
最近報道《賽維LDK深陷債務門“光速神話”落幕》,文中稱,江西賽維這家當年號稱全球最大太陽能多晶硅片生產(chǎn)商如今債臺高筑,深陷“供應商堵廠門”、“公司大裁員”等情況,提到多家討債的供應商,而其中就涉及到了恒星科技,且恒星科技是所有被欠款單位中最多的一家。恒星科技的大訂單引來的不是大財主,反而成了大債主。
對此,董秘李明表示,目前公司多晶硅切割用超精細鋼絲仍在銷售,但量上減少了,跟業(yè)內(nèi)多家公司仍在接觸,與賽維LDK還有業(yè)務往來。而對于恒星科技對賽維LDK的收款狀況如何,李明則表示,具體情況還要查一查。
據(jù)賽維LDK公布的2011年第四季度財報,其負債總額60億美元,資產(chǎn)負債率87.7%。如此高負債率讓賽維LDK深陷困境。
那么,恒星科技能否收回上述大額貨款,確實讓人擔憂。
京運通-12億合同終止 徹底“翻臉” 討要賽維3億違約金
江西賽維的危機擴散到了上市公司京運通。公司6月5日宣布將終止其在2008年與賽維簽署的采購合同,涉及剩余461臺設備,金額高達11.6億元。公司目前僅收到1.14億的貨款且未確認收入,盡管目前對業(yè)績影響尚難以判斷,但該事項顯然將對其銷售收入和盈利產(chǎn)生不利影響。
據(jù)披露,京運通于2008年7月22日簽署設備采購合同,約定江西賽維于2010年底前累計采購JYT660多晶硅鑄錠爐580臺,其中2008年至2010年分別提貨80臺、200臺和300臺。
但是,該合同的實際履行卻大打折扣,而這一點在京運通2011年8月招股時已有說明。據(jù)當時的招股書披露,2009年以來,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江西賽維要求剩余461臺推遲至2011年4月后開始交貨。但實際交付情況更不容樂觀。到目前為止,上市公司累計向江西賽維發(fā)貨119臺,其中2008年發(fā)貨18臺、2009年發(fā)貨101臺,而2010年和2011年未發(fā)貨。盡管已發(fā)貨的119臺設備款項(包括尾款)已經(jīng)全部結(jié)清,但剩余的461臺的合同金額高達11.588億元。
據(jù)當日公告,截至2011年3月,江西賽維累計支付剩余461臺設備的合同預付款約1.14億元。但今年以來,雙方剩余合同的履行未有任何進展。京運通稱,針對江西賽維違反合同約定的情形,公司曾向其催發(fā)《發(fā)貨通知》、《付款通知》等,要求其盡快支付貨款并提貨,但均未得到其肯定答復。
由此,公司于2012年6月1日向江西賽維發(fā)出《終止履行通知書》。據(jù)公司說法,上述約1.14億款項計入預收賬款,未確認收入,而按照合同約定,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收到此筆款項,亦未向?qū)Ψ桨l(fā)貨。
鑒于公司與江西賽維簽署的《設備采購合同之補充協(xié)議》對違約事項有明確的賠償約定,公司保留追究其違約責任的權(quán)利。對于前述461臺設備的合同預付款以及江西賽維前述合同違約事項尚需協(xié)商或者以其他方式解決,暫不進行賬務處理,公司目前無法判斷對當期業(yè)績的影響。不過,京運通亦承認,上述事項將對公司的銷售收入及盈利產(chǎn)生一定的不利影響。
事實上,京運通招股書顯示,其對現(xiàn)任第六大股東江西賽維一度存在大客戶依賴,直到2010年才有所改觀。2008、2009年,江西賽維都位居公司第一大客戶,銷售額分別占公司當年銷售收入的34.17%和50.87%。
而據(jù)今天最新消息,京運通與江西賽維LDK終于徹底“翻臉”了。京運通今天披露,將追究江西賽維的“責任”——公司已向上海仲裁機構(gòu)提出仲裁:要求江西賽維支付逾期付款違約金78.96萬元及相應的利息損失3.84萬元;江西賽維支付終止履行合同違約金31349.28萬元及相應的利息損失;還有打官司當中產(chǎn)生的其他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