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市場競爭倒逼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讓企業認識到創新的源頭就是需求的終端,正向研發的創新路徑才是正道“追隨戰略”的悲哀在于,國產中高端數控機床產品剛剛研制成功,就被國外競爭對手以價格優...
市場競爭倒逼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讓企業認識到創新的源頭就是需求的終端,正向研發的創新路徑才是正道
“追隨戰略”的悲哀在于,國產中高端數控機床產品剛剛研制成功,就被國外競爭對手以價格優勢或同類產品阻擊
我國機床行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在過去的若干年被高速增長的數字掩蓋。如今,在增速回歸理性的過程中,行業深層次問題自然會顯性化浮出,并產生一種倒逼機制。
市場競爭倒逼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幾十年來,機床工具行業和企業從技術跟蹤模仿到自主研發,從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到集成創新,從自主創新到原始創新,我們經歷了若干個創新階段,卻陷入“落后趕超再落后再趕超”的怪圈。事實上,其癥結在于我們沒有認真思考、真正解決一個根本性的問題:企業創新的源頭在哪里、創新的路徑是什么?
創新的源頭就是需求的終端。從技術與產業發展的關系來看,一個產業的健康發展取決于相應的技術研發,即基礎研究、應用研究以及共性技術研究的持續開展,取決于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是否能以系統集成的角色,具有足夠的整合能力,探求技術源頭并去控制技術的演進。而企業這種整合相關技術的意愿和能力,恰恰源于對下游用戶工藝的精準理解。被譽為國民經濟“總裝備部”和“總工藝師”的機械工業特別是機床工具產業,是復雜的應用技術總和。實時掌握用戶需求及需求變化,基于為用戶提供工藝解決方案的創新驅動,機床行業和企業的技術研發工作才具有深度掘進的內驅力。
盡管一臺數控機床能替代進口,填補了國內空白,實現了趕超,但這只是一種靜態的追隨,實際是模仿、逆向研發的產物,理論上無法超越。現狀往往是這樣的,當我國某一種中高端機床剛一研制成功,國外競爭對手馬上便使出降價“殺手锏”,阻擋新產品商品化、產業化的進程,隨后再推出同一產品的升級版和改進版。不光機床行業,整個機械工業的不少高端技術和產品,都是這樣被迫停頓下來。另一種情況是,明知我們與別人有差距,但為了生存不得不生產,最終逃脫不了低端產能過剩的結局。這是“追隨戰略”的悲哀。
研究創新路徑,確立正向研發才是正道。以掌握原理和實現突破性創新為目的的正向創新戰略,包含產品技術的正向研發與生產過程的正向創新。前者以產品技術的正向研發構筑自身的技術壁壘,后者在研發能力的基礎上,對生產工藝流程進行正向分解、開發制造,以高效率低成本的比較優勢解決關鍵裝備和技術工藝手段問題。
提升全方位的綜合服務能力是企業健康發展的根本。作為資本品的機床,其消費次數伴隨著全生命周期可劃分為新產品(設備)購置投入,即初次消費;因維護、項修及轉產調整等而進行改造,為二次消費;進行數控化改造升級、大修和翻新,為三次消費。隨著下游市場的高度專業化、高效化發展,機床用戶企業專業性的職能部門外包成為可能,縱深的“機床后市場”會逐漸顯現,將為機床行業和有條件的企業提供新的利潤來源。當機床的市場保有量到達一定量時,當年主機的銷售和“機床后市場”的啟動,是平抑機床企業效益的兩個重要因素,也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所在。
國產數控機床企業要讓自身的存在嵌入用戶的生產工藝中,讓自我價值體現在用戶工藝裝備和生產流程更專業、更高效、市場競爭力更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