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國工業轉型升級對“兩化”融合的需求強勁,“兩化”融合今年將力爭在指標體系滯后、信息技術公共服務不足、工控信息安全基礎薄弱等問題上取得突破――2012年,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將更深更...
我國工業轉型升級對“兩化”融合的需求強勁,“兩化”融合今年將力爭在指標體系滯后、信息技術公共服務不足、工控信息安全基礎薄弱等問題上取得突破――2012年,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將更深更廣
展望2012年,我國工業轉型升級對“兩化”融合的需求將更加強勁,物聯網等新技術的創新應用將更加活躍,裝備制造、消費品、原材料等重點行業信息化應用將呈現新特點,制造業的網絡化與智能化將邁出新步伐,移動互聯網的工業應用解決方案將應運而生,全程電子商務將成為新趨勢,“兩化”融合將在廣度和深度兩個方向上加快發展。
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擴散工業制造趨向網絡智能化
(一)試點示范的擴散效應將進一步顯現,“兩化”融合加快向更廣領域和更深層次拓展
2012年,全國各地的“兩化”深度融合試點示范將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成功經驗和先進方法將在更大范圍內擴散,工業企業的信息化普及率將進一步明顯提高。大型企業將加快從生產經營關鍵環節的單項應用向綜合集成發展,長鏈條供應鏈管理將會成為深度融合的重點。尤其是汽車、鋼鐵等行業,將會加強供應鏈協同、第三方物流與全程電子商務等深度應用。
(二)智能制造將初步展開,原材料、裝備制造和消費品行業的深度應用各具特色
近兩年我國推進“兩化”深度融合,促進了智能技術在工業中的深入應用和綜合集成。2012年,智能制造將在一些集中度較高的工業領域,尤其是在原材料、裝備制造和消費品行業得到初步發展。在消費品行業,電子商務普遍應用,大型企業已著手ERP、MES以及電子商務的總集成。
(三)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擴散,部分工業領域出現重大應用突破
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遠程監控等信息技術應用在各工業領域快速擴散,應用創新層出不窮。2010年,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超過1900億元,預計2011將超過3000億元,2012年將超過4500億元。云計算從概念走向務實,云服務模式不斷推廣。預計2011年我國云計算市場規模將達到500億元,2012年達到606.78億元。
(四)大型企業將普遍開展綜合集成,加快向產業鏈協同應用演進
大型骨干企業信息系統的綜合集成將是2012年“兩化”融合的熱點。在建材行業中,73%的企業實現了設備的信息化管理,37%實現了能源信息管理,88%實現了環保信息監測,83%應用了安全信息管理,83%應用了質量管理系統。預計2012年,將有80%以上的企業著手跨系統跨平臺的信息系統集成。
(五)工業軟件及信息技術服務需求強勁增長,工業制造向網絡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兩化”深度融合帶動了工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高速增長。2010年,我國嵌入式軟件收入達到2242億元,信息系統集成服務收入達到2910億元,預計2011年嵌入式軟件收入達到3270億元,信息系統集成服務收入達到4880億元;2012年嵌入式軟件收入將達到4770億元,信息系統集成服務收入達到8180億元。
中小企業信息化投資乏力需公共服務體系積極支持
(一)“兩化”融合亟須科學合理的統計評價指標體系
近兩年,工信部組織開展了重點行業“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指標體系研究以及評估實踐,“兩化”融合沒有成熟的統計和評估指標體系,非常不利于部署任務、考核績效和引導企業,也不利于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甚至影響到各級領導對“兩化”融合的重視程度。這是2012年需要特別予以重視和解決的一個問題。
(二)信息技術公共服務體系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的迫切需要
根據工信部調查,多數中小企業認為信息技術公共服務水平不高,企業對公共技術平臺使用效果比較滿意的比例僅為44%,一般和不太滿意的超過一半。據工信部提供的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只有11%的中小企業應用過政府搭建的企業信息化公共技術或服務平臺。如何加強面向中小企業的公共技術服務,是2012年面臨的一個緊迫問題。
(三)工控系統信息安全面臨嚴峻挑戰
在我國工業企業中,絕大部分大型工控系統采用國外產品,這就使得一方面信息泄露無法避免,另一方面工控系統也很容易遭到攻擊。2012年,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將大量用于工業生產及經營管理,信息系統的集成度也越來越高,工控系統的安全非常令人擔憂。
統一統計評估指標體系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一)研究制定“兩化”融合促進工業轉型升級計劃
一是大力支持裝備制造業應用信息技術提升裝備的網絡化、智能化水平,鼓勵裝備制造企業與上下游核心供應商、重要客戶建立集成化的供應鏈系統,支持骨干企業在系統集成、提供解決方案等方面開展增值服務,推進裝備制造業向服務型制造轉變。二是以“兩化”融合加快消費品全程質量監控,加快推進物聯網技術在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產品質量追溯等領域的應用,鼓勵消費品企業應用電子商務,加強消費品工業經濟運行監測分析。三是以“兩化”融合促進原材料工業轉型升級,加強企業資源計劃和制造執行系統的集成,形成智能的綜合管理系統,支持一批企業利用信息技術提高節能減排和安全生產水平。
(二)完善標準規范與政策措施
一是貫徹五部委意見,落實推進“兩化”融合的財稅、金融政策。二是加快制定和完善全國統一的“兩化”融合統計與評估指標體系,開展各區域各行業的“兩化”融合統計與評估工作,引導各地方政府和企業開展工作。三是加快組織大型企業、行業組織研究制定適合行業特點的“兩化”融合技術標準規范。四是加強電子商務標準建設,規范電子商務信息發布、信用服務、網上交易、電子支付、物流配送、售后服務、糾紛處理等服務。五是加快制定物流行業標準,開展相關應用標準的調查、復審、修訂,推動物流企業提高物流信息管理水平。
(三)完善“兩化”融合公共服務體系
一是加快搭建由政府、大型企業和第三方機構參與的“兩化”融合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推進軟件服務企業與中小企業對接,組織開展經驗交流、人才培訓,指導和服務中小企業“兩化”融合。二是加快建設各行業研發設計、生產管理等專業性公共技術平臺,提高應用服務的專業性和針對性。三是加快建設集咨詢診斷、系統實施等于一體的服務平臺,開展面向中小企業的一體化服務,提升信息化咨詢、診斷、實施、維護的水平。四是建設“兩化”融合創新中心,提供咨詢診斷、規劃設計、實施監理、評估認證等服務。五是推動電子商務誠信體系建設,完善交易主體身份認定機制,規范交易雙方權利和義務,不斷完善電子商務市場環境。
(四)加強工控系統信息安全防控能力
一是加大自主知識產權工控系統的研發和產業化的支持力度,結合重大科技專項、電子發展基金、共性關鍵技術等專項的實施,重點支持國產工控芯片、工控操作系統、系統集成技術以及安全防護技術。二是建立工業控制系統安全測評檢查和漏洞發布制度,加強對重點領域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導監督,結合行業實際制定完善相關規章制度,提出具體要求,并加強督促檢查確保落到實處。三是加強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管理,加強信息安全防控與測評,針對大型工控系統加強連接管理、組網管理、配置管理、設備選擇與升級管理、數據管理、應急管理等,落實安全管理要求。